看了一圈的影評,這部影片明顯不出彩的地方就不用說了,大家的基本槽點很一緻......
其他的,普通觀衆看了覺得挺燃,刁鑽一點兒的觀衆忍不住吐槽各種漏洞。可那些噴的内容,我卻越看越不對勁。
——主要矛盾點基本集中于意識形态。
(寫這一篇,并不是為了反駁電影有多好,算是側面引起的一些思考吧。)
1、《前夜》的毛病在于為了戲劇沖突而沖突。
我們來看看部分槽點:大典前升旗很重要,怎麼可能那麼慌亂;黃渤飾演的工程師進不去現場,非得建模型,還要音樂,還要紅旗,還要在上面繡星星;歐豪拿着喇叭找鄉親們籌集資源,為什麼不找專門機構?
作為曆史學畢業的我,很想說這幾個點其實還蠻真實的。那可是一個我們建國的時期啊,結束了多少年的戰亂,開國大典前的慌亂緊張感、物資匮乏的情形,以及沒有專業的機構不是可以理解嗎?與其噴這個,倒不如噴一噴歐豪穿的那身背帶褲太現代了......
至于建模、繡星星什麼的,我表示也可以理解。所謂的追求形式不正是那個時代的特征嗎?而且那個時代人們對于國家、紅旗的敬畏,應該是我們難以想象的。
2、除了《北京你好》,其他主題的愛國主義情懷多多少少會生硬。
作為曆史學畢業的我,覺得也是挺有道理的,很多片段之所以看着僵硬,因為它們都簡單粗暴地用宏觀的愛國情懷解決了一切戲劇沖突。(最典型的就是《白晝流星》......)
有人說,《奪冠》冬冬在國家和小美之間選擇了國家,長大後再次相遇這一段,體現為了集體利益犧牲個人利益,集體再反哺給個人的經典邏輯。(再細細思考一下,前面好幾段都仿佛在提倡犧牲個人利益。)
9102年的主旋律電影,形式變了,但内核沒變。
我想了很久,現代人安穩日子過多了,這種觀點看着确實比較過時。(反正我說不出這種觀點哪裡錯,畢竟我作為普通民衆,有人為我負重前行,還是很感恩的。)
還有一個很過時的片段,《回歸》中夏東海說要給朱一龍分配媳婦兒,作為女生我會有下意識的反感,這放在今天無疑是屬于“糟粕”的思想(物化女性)。
但我還是刹住了想噴的心:這些不也是那個時代的主流思想?明明很真實啊。
那麼問題來了,電影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呢,還是要尊重曆史邏輯?
我最終還是比較傾向于用比較柔和、開放的心态(對沒錯,就是聖母心)看電影,畢竟正視曆史,某種意義上也說明了一種文化自信吧。
我們的曆史,不是時時刻刻都風光的,甚至有很多“黑曆史”,可這就是我的祖國,我的根。
回頭看這些20世紀的人,他們的三觀可能跟我們有差異,但其實也挺可愛淳樸的。
——以上隻是一些思考,基本已經脫離這部電影了。
最後附上幾張高光時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