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說:牙齒松動,甚至脫落殘缺,齒根外露者,多見于腎虛者或老人;入睡中咬牙齧齒者,多因胃熱、蟲積或消化不良,等等。
人到年老時,腎精衰弱,牙齒也更易早早脫落。所以中醫認為養腎精是護齒所必需的。先天禀賦充足,後天又加以養腎精,則齒白而固,不易脫落和生牙病。中藥裡歸腎經的一些藥物,如具有補腎壯陽作用的鹿茸、補骨脂、菟絲子、蛤蚧、冬蟲夏草、杜仲、續斷等;有滋陰補腎作用的枸杞、石斛、黃精、墨旱蓮、女貞子、龜甲、鼈甲等,都可以根據病人的症狀、舌質、舌苔變化及脈象,随症應用之。還有一些食物也具有補益腎精作用,如黑芝麻、桑葚、瘦豬肉、山藥、花生等等。
三餐飯後,上下叩齒36次,亦能固腎健脾,幫助消化。祖國醫學認為,齒為腎之餘,故日日叩擊,可收腎堅齒固之功效。叩齒運動的方法為:口輕閉,前後牙齒上下各叩擊36次。另外,小便時咬前牙,大便時咬後牙,均閉口勿言,也是固齒的方法。
在日常三餐的每一次咀嚼運動中,我們就可以養護腎精,保護牙齒。腎在液為唾,唾為腎精所化,反過來又可滋養腎中精氣,有“玉漿”之稱。在牙齒咀嚼食物的同時,口中也分泌唾液。進食時細嚼慢咽,可使飲食中的水谷精微與唾液充分混合并吸收。脾主運化水谷精微,而脾與腎為先天後天之關系。先天之腎可得到後天之脾的充養,故脾健可使腎精得養。因健康的牙齒有助于脾之運化,這就使牙齒健康也可促腎精之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