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養生常識 盤點雪後安全健康須知

養生常識 盤點雪後安全健康須知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2-03 16:22:03

  今年的雪來的比較遲,到了立春了才姗姗而來,但是來勢兇猛,讓原以為已經是春天的人們又重回冬季!冰雪天的養生知識有哪些?冰雪天出行要注意什麼?請跟随小編一起到下文來了解一下吧。

  養生小常識

  一、冰雪天氣體質弱者呼吸道、心腦血管疾病多發

  1、雪後寒冷體質弱者免疫力下降 易誘發呼吸道疾病

  冰冷的雪天也讓呼吸道疾病病人明顯增多。專家說,下雪天的氣溫很低,老人和兒童等體質較弱者的肌體免疫力下降,呼吸道黏膜抗病能力降低,病原微生物容易侵入,會導緻産生呼吸道疾病。

  冰雪天氣裡,有些市民為了保暖往往将門窗緊閉,使室内空氣非常幹燥,污染加劇,再加上使用暖氣、空調等因素,病菌容易孳生和傳播,緻使感冒和呼吸道疾病發病率猛增,“老慢支”舊病複發。

  冰雪天氣裡,預防呼吸道疾病,首先要增強自身免疫力,可以服用黃芪、凍幹粉、西洋參等保健品;其次要适應環境,根據天氣的變化及時增減衣被;要注意室内空氣流通,白天要多開窗通風,但要注意不要站在風口。

  一般感冒咳嗽的患者不及時治療或采取保暖措施,病情加重後會誘發慢性支氣管炎。所以,市民在低溫天氣更要注意防寒保暖,抵抗力相對較低的兒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在冬季應适當減少戶外活動時間。

  冰雪天氣氣溫陡降

  2、冰雪天氣氣溫陡降 心髒負荷增加心腦血管病盛行

  寒冷的冬季又拉開了序幕,随之而來的是大風大雪的降溫天氣和寒冷幹燥的氣候,冬季心腦血管病是比較盛行的冬季疾病之一。

  冬季降雪之後是心腦血管病的高發期,冰雪天氣裡,氣溫陡降,人體的血管會收縮,造成血管阻力及血壓上升,心髒負荷增加,增加腦溢血和心肌梗塞等疾病發作的機會。

  人們在此時感到的胸痛、憋氣或是頭暈、麻木等,都是人體對天氣變化的一系列“應急反應”,是很正常的。而對于那些對環境溫度變化耐受性較差的人或是原本就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這種反應很可能使心髒、大腦等重要器官出現缺氧、缺血的症狀,以至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和發展,甚至導緻死亡。

  因此,雪天外出時,有相關病史的市民應注意防寒保暖,千萬别忘了戴帽子、圍巾、手套。下雪和化雪的時候天氣格外寒冷,患有心腦血管病的老人最好不要外出。

  另外,提高機體防寒能力的飲食原則是高蛋白、高熱量及充足的水分。

  降雪路面濕滑 注意安全

  二、騎車人、高跟鞋女性與老人孩子注意雪後摔傷

  1、降雪路面濕滑 孩子與老人最應小心雪後摔傷骨折

  雪天行人要走人行道,不要在機動車道上行走,防止被側滑的車碰到;走路速度不要太快,最好穿防滑鞋或旅遊鞋,切勿穿硬塑料底鞋。如果突然摔倒,盡量别用手腕去支撐地面,因為這種摔倒姿勢最容易造成手臂骨折。

  摔傷自救:先檢查何處摔傷

  一般雪後骨折多集中在腳踝骨、尾骨和腰椎。專家提醒,摔倒後不要急于起身,應先看看自己是大腿、腰部還是手腕摔疼了。

  一般大腿和手腕骨折較輕的,人們還能勉強活動;如果腰疼,千萬不要随意亂動,因為腰椎骨折後如果随意活動,很可能造成關節脫位,嚴重時下肢可能癱瘓。

  此時應該盡快呼救,救人者也不宜随意背抱傷者,而是要用硬闆将傷者擡到醫院,或撥打120或999急救電話由專業醫護人員救助。

  冬季摔傷後,有些市民覺得傷勢較輕,沒必要去醫院,就會用毛巾熱敷、用手揉腫塊,或者用酒精燒烤碰傷的地方等。這些急救措施都不科學,正确的方法應該是先用毛巾冷敷,待傷處消腫後再進行熱敷,此外,人們摔傷後,第一反應是用手揉傷處,以為可以緩解疼痛,但是這樣做不能緩解病情,還有可能出現局部水腫,加重傷情。

  雪天易摔傷

  2、雪天易摔傷 跌倒後不要急着起來切勿亂揉捏

  雪天易摔傷,跌倒造成骨折是常見的,有的人為減輕疼痛,習慣用手揉捏傷部。要知道,骨折後亂揉捏可能會造成十分嚴重的後果。

  跌傷、摔傷造成骨折是常見的,有的人為減輕疼痛,習慣用手揉捏傷部。要知道,骨折後亂揉捏可能會造成十分嚴重的後果。那麼,可能會造成什麼後果呢?

  發生截癱:如果是頸椎骨折,誤用揉捏可使脊髓受壓發生高位截癱。胸腰部脊柱骨折時,揉壓按捏過重可以損傷腰脊髓神經發生下肢癱瘓。

  刺破血管引起内出血:骨折時,其折裂端可能較鋒利,按、揉、擠、捏均會刺破局部血管導緻出血。如鎖骨粉碎性骨折,揉捏可能傷及鎖骨下動脈;肱骨外踝頸骨折,揉按會傷及腋動脈;肱骨踝上骨折,揉治可損傷肱動脈;大腿下端骨折,揉捏可傷及動脈;肋骨骨折時,揉按可緻骨折端刺破肺髒,發生氣胸、血胸、縱隔及皮下氣腫及咯血等。

  損傷神經:四肢長骨骨折,骨折裂端會像刀子一樣鋒利,在此狀态下,揉捏按壓除可造成出血外,還可能使骨折端刺傷或切斷周圍的神經,嚴重者可能造成神經麻痹。

  加重休克:嚴重的骨折如大腿、骨盆或多發性肋骨骨折合并内髒損傷時,由于失血和疼痛,病人可發生休克。如果再施以揉捏會進一步加重休克,甚至造成傷者死亡。

  造成骨缺血性壞死:如股骨頸、腕骨骨折後盲目揉捏,可損傷關節囊血管和骨幹滋養血管,導緻骨頸缺血性壞死。當骨折已造成内部肌肉出血,揉捏會加重肌肉和血管的損傷,時間稍久可能形成局部肌肉缺血,導緻神經功能喪失,如不及時處理,易造成肢體壞死,嚴重者可發展為擠壓綜令征而危及生命。

  勤加鍛煉飲熱食

  三、勤加鍛煉飲熱食 “老寒腿”們多熱敷多泡腳

  1、戶外活動可促進熱量産生

  戶外活動可促進熱量産生,調節新陳代謝機能,增強大腦皮層興奮和體溫調節功能。冬季養生要适當動筋骨,出點汗,這樣才能強身體。鍛煉身體要動靜結合,跑步做操隻宜微微似汗出為度,汗多洩氣,有悖于冬季陽氣伏藏之道。

  方法:鍛煉也要根據個人體質和年齡的不同而有所區别。例如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應杜絕做打球、登山等劇烈運動。

  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等患者,運動應選擇上午、下午日照充足的時候,避免受寒冷的刺激,防止誘發急病。

  老年人更應注意保暖,要避免過早起床鍛煉,以防腦供血不足誘發中風。

  2、雪天多吃适量溫熱食物

  冬季養生晨起服熱粥,晚餐宜節食,以養胃氣。天冷時,清早起床喝上一碗熱粥,可以幫助保暖、增加身體禦寒能力,能預防受寒感冒。喝茶以紅茶為上品。紅茶甘溫,可養人體陽氣;紅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糖,生熱暧腹,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

  粥:冬季養生晨起服熱粥

  原因:冬季養生晨起服熱粥,晚餐宜節食,以養胃氣。天冷時,清早起床喝上一碗熱粥,可以幫助保暖、增加身體禦寒能力,能預防受寒感冒。對于喉嚨不适、發炎疼痛的人,溫熱的粥汁能滋潤喉嚨,有效緩解不适感。

  方法:糯米紅棗粥、八寶粥、小米粥等最适宜。還可常食安神養心的桂圓粥、清火明目的菊花粥、胃理腸的鲫魚粥、健脾養胃的茯苓粥、益精養陰的芝麻粥、養陰固精的胡桃粥、益氣養陰的大棗粥、潤肺生津的銀耳粥和消食化痰的蘿蔔粥等。

  補:冬天是養腎的時節

  原因:冬天屬于“閉藏”的季節,在中醫來說腎主封藏,也就是說冬天是養腎的時節。冬天通過進補,養腎,可以使腎“精”更為充盈,可以使明年身體更好,更少得病,這就是中醫治未病的思想。

  方法:冬季養生要科學進補。陽氣偏虛的人,選羊肉、狗肉、雞肉等。氣血雙虧的人,可用鵝肉、鴨肉、烏雞等。不宜食生冷燥熱的人,選用枸杞子、紅棗、木耳、黑芝麻、核桃肉等。藥補則一定要遵醫囑,一人一法。冬令進補時,為使胃腸有個适應過程,最好先選用紅棗炖牛肉、花生仁加紅糖,也可煮些生姜大棗牛肉湯,以調整脾胃功能。

  茶:喝茶可以提神醒腦

  原因:冬天喝茶的好處喝茶可以提神醒腦,使人精神振奮,增強記憶力。興奮中樞神經,增加運動能力。刺激胃液分泌,幫助消化,增進食欲,消除口臭。消除疲勞,促進新陳代謝。茶含有人體需要的多種維他命和微量元素,尤其是綠茶還能防癌抗癌,對人體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長期從事租車電腦工作的人更應常飲茶。

  方法:冬天喝茶以紅茶為上品。紅茶甘溫,可養人體陽氣;紅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糖,生熱暧腹,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還可助消化,去油膩。

  “老寒腿”們多熱敷多泡腳

  3、“老寒腿”們多熱敷多泡腳

  膝關節骨關節炎俗稱老寒腿,表現為下肢及關節發涼、酸脹麻木、疼痛和行動不便,常因秋冬受風寒而複發或加重,且多年治療無效。

  膝關節是活動範圍很大的負重關節,幾乎承受着全身的重量。人到中老年以後,膝關節由于長年的磨損,最容易老化,老化後的膝關節發生骨關節炎的幾率相對較大,因此老年人到了冬季應特别注意保護膝關節。

  老年人冬天要注意保暖,洗澡時用熱水擦洗,多用熱水泡腳,經常熱敷膝關節。盡量少用護膝,因為護膝彈性很大,用在膝部容易影響周圍的血液循環,使膝部活動更加困難。進行合理的體育鍛煉,如打太極拳、慢跑、做體操等。

  無膝關節疼痛或疼痛緩解後,建議老年人每日平地慢走1-2次,每次20-30分鐘。盡量減少上下台階、跑步等膝關節負重的運動,以避免或減少關節軟骨的磨損,不得已上下台階時最好手扶樓梯或使用手杖。喜歡運動的老年人不要長時間處于一種姿勢,更不要盲目地做反複屈伸膝關節、揉按髌骨、抖晃膝關節等運動。

  适于中老年人的鍛煉方法是:坐位或仰卧位,将膝關節伸直,繃緊大腿肌肉,足向頭部背屈,同時繃緊小腿肌肉,每次堅持3-4秒,每分鐘做10次,連續做3-4分鐘,每天可重複做3-4遍。

  雪後出行前檢查汽車功能

  四、雪後出行前檢查汽車功能 勻速行駛保持車距

  1、雪天開車出行前檢查車況 起步時慢踩油門

  在冬季的雪天路滑,應盡量減少駕車出行,選擇公交車或步行外出,減少交通擁堵,也确保自身安全。如果實在需要開車的,一定要小心駕駛。

  雪天開車出行首先要注意,安排好出行時間,最好提前出行,給自己的行程留足時間,免得因塞車影響辦事。

  在出行前,打理自己的愛車,是雪天行車的第一大秘技。出行前要車上要備好緊急用品,諸如水、急救箱、防寒手套、手電筒、警示标志等物品。打開車門,插入鑰匙,先不着急打着車輛,緩緩轉動鑰匙,讓整車充電30秒,然後再打火,更利于冬季低溫着車。

  同時不要忘了檢查制動、轉向燈、應急燈、雨刮等零部件是否完好,做好安全預防。

  遇到車子上覆蓋着冰雪,則必須先把車上的冰雪全部刮理幹淨,因為車子開動後,殘留的雪可能形成駕駛人開車時視線的死角。飛落的冰雪則可能影響其它駕駛人的安全。

  起步時,油門不要踩太重,在車子發動後,必須将暖氣開約一至二分鐘後方可打開除霧設備,如此可避免暖空氣接觸冰冷的擋風玻璃而産生水氣,影響視線。在上述準備事項齊全後,系上安全帶即可上路。

  2、雪天出行巧用車内裝備 勻速行駛避免汽車打滑

  随着汽車工業的發展,如今汽車上的裝備是越來越豐富,巧用車上的高科技裝備是雪天行車的第二大秘技。

  ESp車身穩定程序,是如今很多車型上都标配的裝置。這項裝置的功能在于車輛輪胎轉速和側移距離出現異常時,電子程序會直接幹預輪速,以穩定行車軌迹。在雪天出現側滑時,能夠輔助維持車輛穩定。

  所以行車前一定将其打開。另外很多自動檔車型都配備雪地模式,此模式下車輛會以的扭力輸出而減少車輪打滑的發生,所以如果車輛具備此功能,在雪天請務必将其打開。

  如果車輛是可變四驅車型,請将該車調至四驅模式,在四驅模式下車輛的形式将更加穩定

  行駛間,司機師傅們不要猛踩油門,猛踩刹車,避免汽車打滑、打轉、側滑、側翻等交通事故,行車盡量保持勻速。在行駛途中,千萬不要随意變道、随意超車,路滑一旦控制不住,就會發生交通事故。

  路途中,前後車輛要保持距離,不要跟車過近;看到紅燈時,要提前減速,要提前多次輕踩刹車,緩慢使車輛停穩,确保安全。

  雨雪天注意事項

  雨雪天氣注意防寒保暖

  雨雪天氣會造成氣溫驟降,此時大家應注意及時增添衣物抵禦寒冷,避免由于濕寒侵襲誘發各種疾病的發生。

  雪天氣注意呼吸道疾病

  雨雪天氣會造成中老年朋友呼吸道疾病的發作幾率增加,此時大家應注意在雨雪天氣減少戶外活動、外出應佩戴口罩,預防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雨雪天氣注意飲食養生

  雨雪天氣中老年朋友飲食應以溫軟、清淡食物為主,少吃生冷食物。同時需要注意腸胃部位的保暖,避免由于腸胃受涼誘發腸胃疾病。

  結語:寒冷的大雪仍然在持續,這給我們的出行和生活帶來諸多不便,我們在雨雪天一定要注意行車安全,切不可超速行駛,還有在寒冷的天氣裡要注意飲食養生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