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會的發展,很多女人都非常的愛好幹淨,所以在洗澡的時候經常會用搓澡巾使勁的搓。但是這真的好嗎?搓澡巾有哪些隐患呢?應該怎樣保養呢?怎樣正确的洗澡呢?一起來看看吧。
北京的王小姐前段時間到外地出差,用了賓館浴室的搓澡巾。她洗澡喜歡使勁搓皮膚,認為這樣既可緩解肌膚的疲勞,又能徹底洗掉皮膚上的髒垢。然而,最近她發覺自己前胸、後背、四肢、頸部等用搓澡巾搓過的部位,或多或少出現了小丘疹。她到醫院皮膚科檢查後,被确診為病毒感染性軟疣,即人常說的“水瘊子”。追其發病原因,方知都是搓澡巾惹的禍。
專家說,皮膚是保護外界對人體“侵犯”的第一道防線。皮膚不但對外界的摩擦、牽拉、擠壓、沖撞等有一定緩沖能力,對紫外線、磁力線及放射線等也有一定的吸收能力和部分遮擋能力,還是人體防止微生物和寄生蟲侵入的第一道屏障。皮膚與汗液一起在皮膚表面形成脂膜,可以防止身體内的水分、電解質及營養物質丢失。
專家講,皮膚的最外層是表皮層,表皮層的最外層是角質層,正常老化脫落的角質層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死皮”。皮膚的衛士就是角質層,它是皮膚直接和外界各種有害物接觸的第一道防線。如果洗澡時用搓澡巾用力搓洗皮膚,就會使角質層受損,甚至會造成皮下出血。皮膚的衛士受損了,皮膚自然要受害。皮膚不能正常工作,那我們的身體自然很容易遭受外界環境的損害了。
專家說,搓澡巾破壞了皮膚的保護層後,病毒就會侵入,很容易引發出傳染性軟疣,如不及時進行治療,病變會進一步擴大,甚至引起繼發性細菌感染。像王小姐出現這樣的病情,就是因為搓澡巾使用次數和力量過多過大。專家說,别說用搓澡巾,就是用毛巾搓臉用力過大同樣會引起疖腫、毛囊炎等皮膚病。
搓澡巾搓出你不知道的麻煩
很多人洗澡喜歡使用搓澡巾,認為搓澡巾小巧、方便,不用費力就能搓去皮膚上的污垢。但是,方便好用的搓澡巾使用不當,也可能帶來不小的煩惱——引起傳染性軟疣等皮膚病。
在皮膚科門診中,我們發現很多女性患者,她們非常注意個人衛生,一直喜歡用搓澡巾洗澡,所用搓澡巾都是自己專用,而且她們一般不到公共浴室洗澡。盡管對洗澡問題如此講究,她們的皮膚卻并非想象中那樣光潔。在她們的前胸、後背、四肢、頸項等搓澡巾能搓到的部位,或多或少出現小丘疹。有的僅使用過兩次搓澡巾,就出現了類似症狀。仔細檢查後證實,這些愛清潔者所患的皮膚病,屬于傳染性軟疣,這與她們使用搓澡巾有關。
那麼,傳染性軟疣是一種什麼樣的皮膚病,與使用搓澡巾到底有什麼關系呢?
傳染性軟疣是一種傳染性皮膚病,由病毒引起。其特點是皮膚上出現蠟樣光澤的小丘疹,頂端凹陷,并能擠出乳酪性軟疣小體。起初為米粒大小,呈半球狀,以後可逐漸增至豌豆大小,中心出現微凹,質地由堅韌變為柔軟,顔色呈白色或珍珠色,常有癢感。皮膚擦傷并感染病毒後,14~15天可發病。目前,人們使用的搓澡巾多為尼龍絲、合成纖維絲制品,搓擦皮膚時用力過大,可破壞皮膚的防護層,導緻的輕微外傷雖然眼睛看不見,身體感覺不到,但病毒可侵入,進而引起傳染性軟疣。
傳染性軟疣的危害雖然不大,但是發生後麻煩也不少。它有一定的傳染性,因此可以在軀幹、四肢、胸背等多處出現。如果不進行治療,病變會進一步擴大,甚至引起繼發性細菌感染。有的患者發病幾個月後,皮膚損害周圍發生斑片狀濕疹改變。眼睛周圍有皮炎時,可引起慢性結膜炎及淺表性點狀角膜炎。傳染性軟疣的診斷一般并不困難,但有時為了與其他疾病鑒别,需進行病理組織切片檢查。雖然不經治療,傳染性軟疣經6~9個月可消退,但有時也可持續三年以上不退。
不可忽視搓澡巾保養
潔膚海綿先微波一下
一小滴浴液經過潔膚海綿的“魔術”,就會變出非常豐富的泡沫,不但潔膚效果好,還特别節省浴液,潔膚海綿也由此成了人們浴室的必備佳品。但也許你沒想到,潔膚海綿是你一天所碰觸的物件中最危險的一個。因為一塊潔膚海綿上通常隐藏着約72億個細菌。建議殺菌的辦法是将海綿蘸濕,放進微波爐裡加熱約30秒,每天下班回家就可以順手做了。或者在使用後将潔膚海綿清洗幹淨,并放在幹燥處瀝幹水分,這樣能破壞細菌賴以生存的潮濕環境。這種海綿的價格一般不會超過5塊錢,專家還建議至少一個月就更換一次海綿。
浴缸浴簾定期刷洗
你家的浴缸内壁或浴簾上常常附着有沙門氏杆菌、真菌等多種菌群,這些細菌可能在你泡澡或淋浴時浸入你的體内,導緻尿道感染或結膜炎。專家建議,每周清潔浴缸或浴簾以預防感染,如果發現浴簾上已經出現帶有粉紅色的黏液附着物,最好更換浴簾。
毛巾、浴巾别随便挂
需要注意的就是大大小小的毛巾和浴巾。還有一點你肯定不會想到,如果用顯微鏡來觀察沖馬桶時濺起的細小水滴,你就會發現,它們竟然可以濺到數米高,因此浴室裡的任何細菌都有可能跑到你的毛巾上去,還有我們的牙刷也可能在劫難逃。
如果你放毛巾的地方離馬桶較近,還是最好将它們轉移到一個安全的地方,離馬桶至少要3米遠,還可以每天把毛巾放到陽光照射充足的陽台或窗邊“沐浴”陽光。特别是在家裡人感冒痊愈或是咳嗽痊愈後的那幾天,除了勤曬毛巾外,還應該用消毒液将所有的毛巾充分浸泡并洗淨。
皮膚敏感、膚色晦暗、皮膚狀态每況愈下等,都是由于皮下的小炎症引起的。這個時候,則要格外注意毛巾和浴巾的衛生,毛巾不必太“豪華”,但要常常換新,新的一定比舊的安全衛生。
搓澡巾晾曬不可少
搓澡巾的衛生也不能忽視,很多人認為搓澡巾在搓完澡以後簡單地把它洗一洗就可以保持幹淨了,其實則不然。搓澡巾大多數為雙層結構,在内襯和表面之間的空間裡很容易藏污納垢,并且非常不容易清除。
搓澡巾比毛巾和浴巾更髒,因為在搓澡的時候,身上的污泥和皮屑由于外力作用被深藏在搓澡巾的纖維的間隙中,如果隻是簡單的洗洗,根本不能把搓澡巾洗幹淨。最好的辦法還是盡量保持搓澡巾的清潔、衛生與幹燥,用之後把它放在通風或是陽光充足的地方晾曬即可。搓澡巾價格不高,有條件的情況下應該保證常換常新。
洗澡的6個誤區最要命
洗澡誤區一:為幹淨使勁搓
皮膚的屏障保護層由皮膚表面的角質層、脂質膜構成,不僅能保護機體免受外界損害,還能避免體内營養物質的喪失,特别是水分。使勁搓就會使這層保護膜破壞。如果洗澡後,用手指搓皮膚,能聽見吱吱的聲音,就是搓洗過度了。因此,建議用柔軟的海綿蘸沐浴露,輕輕擦洗,在肘部、膝蓋等角質層厚的部位,可用搓澡巾。
洗澡誤區二:用太多沐浴露
沐浴露通常含有月桂酰胺丙基甜菜堿,可激發某些化學物質快速滲透進入皮膚。若長時間過量使用沐浴露,這些化學物質被身體過量吸收,與鈣、鐵結合,殘留在皮下組織中,導緻出現幹燥、過敏性皮炎等。因此,建議盡量選擇沒有香味、功能簡單的沐浴露,每次用一元硬币大小就夠了。若身上不髒,用清水就好,洗後盡量用保濕乳液塗全身。
洗澡誤區三:起床就洗澡
早上起床後,洗個澡,能促進大腦興奮,一整天都會精神振奮。但是,如果沒吃早飯就洗,很容易引起暈眩,甚至低血糖性休克。如果再加上水溫過高,會使血管擴張,導緻腦供血不足、虛脫。所以早起洗澡最好在早飯後半小時。
洗澡誤區四:飽後洗澡
有大量血液在胃部聚集,如果這時洗澡,會導緻全身血管擴張,使皮膚和肌肉血流增加,進而對消化有影響。除此以外,喝酒後也不應該洗澡,不然,會造成血壓下降,出現渾身無力、頭暈眼花,甚至導緻心髒病或腦中風。因此,建議洗澡最好在飯後1-2個小時。
洗澡誤區五:洗得久才幹淨
洗澡時間久了,會覺得渾身無力,而疲勞與血液中的乳酸濃度有關。根據研究,劇烈運動後,洗澡5分鐘,血液中的乳酸濃度基本沒有變化。但是,洗10分鐘,乳酸濃度會降低7~8毫克;如果洗30~60分鐘,乳酸濃度就基本回到疲勞前的水平了。對上班族或輕微勞動者而言,洗澡15分鐘,體内的乳酸濃度就能回到正常水平,不然,久而久之,會消耗體力,出現疲勞感。
洗澡誤區六:洗完澡就睡覺
睡眠常常在體溫下降後來臨,熱水浴會使身體體溫升高,推進而遲大腦釋放出“睡眠激素”。如果必須在睡前洗澡,可以在浴後用濕毛巾冷敷5分鐘額頭,讓體溫回到正常水平,從而能盡快入睡。因此,建議最好在睡前2小時沐浴。
健康洗澡五技巧
1、身體疲累:水溫别太高
當你經過一天的工作,晚上回到家肯定會感覺到特别累,這時候洗個熱水澡不僅可以緩解你的疲勞,而且可以讓你睡得更香。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此時洗澡水溫不能過高,否則容易令心跳加速,反而會加重身體疲勞感。一般來說用39℃-40℃的水洗澡10-15分鐘就可以了。
2、肩頸酸痛:洗澡時聳聳肩
上網時間久了很容易肩頸酸痛,此時可以用40℃-41℃的水泡澡10-15分鐘,水位要到脖子,洗澡時可以做一些聳肩活動,緩解肌肉緊張。
3、手腳冰冷:洗澡後沖下冷水
如果你的手腳總是冰涼的話,那麼建議你在洗澡之後可以将自己的雙腳放在冷水中沖一下後拿出,可以使擴張的血管受冷水刺激收縮,從而把熱量“封閉”在體内,令升高的體溫保持更長時間。
需要提醒的是,洗完澡後要穿上襪子,以免熱量從腳底散失。
4、身體水腫:洗澡時屈伸腳踝
水腫的朋友可以在39℃-40℃的水中泡15-20分鐘,水浸到肩頭即可,利用水壓來消除水腫。若嫌麻煩可以在洗澡時做一些腳踝屈伸活動,如轉動腳腕、彎曲腳趾等,還可以對足底和膝蓋做一些按摩,都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水腫。
5、心情郁悶:給水加點香味
将味道清新的浴液倒入水中,水溫控制在39℃-40℃,浸泡全身或沖洗15-20分鐘,水會讓人有種飄飄欲仙感,有放松身心的效果。
但是小編想要提醒的是,千萬不要在吃的飽飽的時候然後選擇這樣的洗澡方式。因為飯後半小時内洗澡會令血液難以集中到胃腸,影響消化。
結語:通過上面的介紹,想必大家都了解到了我們很多人洗澡時都用搓澡巾使勁搓是嚴重威脅我們身體健康的行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注意養成良好的洗澡習慣和正确的洗澡方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