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老年人補鈣應從3個方面着手 适合老人補鈣的5種食品

老年人補鈣應從3個方面着手 适合老人補鈣的5種食品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1-09 13:34:51

  老年人日常的養生除了體育鍛煉之外還有就是飲食了,那要怎樣做呢?有些人認為隻要多吃點補鈣的就可以了,但是我們都知道最好還是不要單純靠藥物會更健康的。下面和作文庫知識百科一起來看看怎樣補充鈣吧!

  許多老人誤認為,鈣補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實不是這樣。通常,年齡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攝入800毫克的鈣,過量補鈣并不能變成骨骼,反而會引起并發症,危害老人健康。

  鈣是這樣被人吸收的:鈣經胃腸吸收,進入血液,形成血鈣(即血液中鈣的含量),再通過骨代謝,把血鈣進行鈣鹽沉積,形成骨骼。不是說鈣吃得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血液中鈣的含量必須保持在一定水平,過多或過少都不行。過量補鈣,血液中血鈣含量過高,可導緻高鈣血症,并會引起并發症,比如腎結石、血管鈣化等。

  不少老年人喜歡通過服用藥片來補鈣,實際上,鈣片補鈣的作用并不明顯,通過食物進行補鈣才是最佳選擇。

  适合老人補鈣的5種食品

  1、牛奶

  半斤牛奶,含鈣300毫克,還含有多種氨基酸、乳酸、礦物質及維生素,促進鈣的消化和吸收。而且牛奶中的鈣質人體更易吸取,因此,牛奶應該作為日常補鈣的主要食品。其他奶類制品如酸奶、奶酪、奶片,都是良好的鈣來源。

  2、豆制品

  大豆是高蛋白食物,含鈣量也很高。500克豆漿含鈣120毫克,150克豆腐含鈣就高達500毫克,其他豆制品也是補鈣的良品。另外,長春骨傷醫院專家在此提醒您:豆漿需要反複煮開7次,才能夠食用。而豆腐則不可與某些蔬菜同吃,比如菠菜。菠菜中含有草酸,它可以和鈣相結合生成草酸鈣結合物,從而妨礙人體對鈣的吸收,所以豆腐以及其他豆制品均不宜與菠菜一起烹制。但,豆制品若與肉類同烹,則會味道可口,營養豐富。

  3、海帶和蝦皮

  海帶和蝦皮是高鈣海産品,每天吃上25克,就可以補鈣300毫克呢。并且它們還能夠降低血脂,預防動脈硬化。

  海帶與肉類同煮或是煮熟後涼拌,都是不錯的美食。蝦皮中含鈣量更高,25克蝦皮就含有500毫克的鈣,所以,用蝦皮做湯或做餡都是日常補鈣的不錯選擇。

  4、動物骨頭

  動物骨頭裡80%以上都是鈣,但是不溶于水,難以吸收,因此在制作成食物時可以事先敲碎它,加醋後用文火慢煮。吃時去掉浮油,放些青菜即可做成一道美味鮮湯。

  友情提醒:魚骨也能補鈣,但要注意選擇合适的做法。幹炸魚、焖酥魚都能使魚骨酥軟,更方便鈣質吸收,而且可以直接食用。

  5、蔬菜

  蔬菜中也有許多高鈣的品種。雪裡蕻100克含鈣230毫克;小白菜、油菜、茴香、芫荽、芹菜等每100克鈣含量也在150毫克左右。

  老年人補鈣應從3個方面着手

  1、增加膳食中鈣質的成分

  具體來說就是多吃些高鈣食物,而含鈣較高的食物可不是隻有牛奶,如豆漿、魚類、蝦類、貝類、蛋類等食物中都含有豐富鈣質,而且也是含有豐富優質蛋白質,可以與牛奶交替食用,來為人體提供你鈣質,也非常符合人體均衡飲食的要求。

  2、補充維生素D

  維生素D簡稱“VD”,可以促進人體腸道中鈣質的吸收,而且還有利于骨骼中鈣鹽的沉澱,防止鈣質過多的流失。因此,通過合理的補充維生素D,提高人體對鈣質的吸收率,也可以間接地為人體補充鈣質。

  需要注意的是,維生素D不能在人體内存儲,需要每天補充。而且維生素D屬于脂溶性維生素,需要脂肪的配合才能吸收,含維生素D較為豐富的食物主要有動物的肝髒,肺髒,堅果,牛奶和雞蛋、深海的魚類。平時可以多吃這些食物,可預防維生素D的缺乏。此外,人體在陽光照射下,皮膚也會合成維生素D。所以老年人多曬曬太陽,也可起到補充鈣質的作用。

  3、保持合理的運動

  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而且可以提高人體代謝功能,提高人體對鈣質的吸收能力,還有助于骨細胞的形成,因此,運動可以使人強身壯骨。

  對于老年人來說,每天保持合理的運動,不僅可以延緩衰老的進程,還能防止缺鈣。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運動過度也會造成身體疲勞,從而産生更多代謝廢物,不利于身體健康。因此,要選擇合理的運動項目,根據運動激烈程度來确定運動時間,才能有助補鈣。

  此外,老年人随着人體衰老,人體各個器官功能都會下降,所以更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除了通過以上3個方面來補鈣之外,保持樂觀的心态,多參加些健康積極的社交活動,也是很重要的。身體健康一定是一個綜合的結果,而不是因為某個方面的原因。唯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是身體健康的保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