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春季養生 知曉這五點即可做好春捂工作

春季養生 知曉這五點即可做好春捂工作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2-24 03:57:13

  一年之計在于春,隻有掌握春季養生法,才能為新一年的健康打好基礎。 從古至今,善于養生的醫學家們都十分重視"春捂"的養生之道。春捂既是順應陽氣生發的養生需要,也是預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法。那在春捂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什麼呢?一起來看看。

  春捂:應遞減衣服

  古代醫籍《攝生消息論》指出:"春天天氣寒暖不一,不可頓去棉衣,老人氣弱、骨疏、體怯,風寒易傷腠理,時備夾衣,溫暖易之,一重減一重,不可暴去。"

  當冬季向春季轉換時,人體防衛體系處于"冬眠"初醒之際,因此這一階段不能急于一下子脫掉衣物,而應一件一件地脫,并根據不同體質,因人而異。

  一般來說,春季晝夜溫差大,早晚較冷,此時可适當"捂"一會兒,而晴日的中午,氣溫較高,可适當減衣。

  春捂:應有度

  "捂"帶有一點熱的意思,也就是說衣服仍應适當多穿一些。由于春風比冬風柔和很多,因此可以選擇一些寬松的款式,既擋風,又透氣。但絕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如果衣服穿得很多甚至"捂"出了汗,冷風一吹反易着涼"傷風"。

  再說當南方地區步入三月,北方地區進入四月,天氣明顯有些熱了,這時如果還穿着棉衣,就會超過身體的耐熱限度,體溫調節中樞就會适應不了,同樣對健康不利,尤其是長江流域,春季空氣濕度較大,如果"捂"過了頭,還容易誘發中暑。

  尤其是嬰幼兒,過分"捂",則容易産生"悶熱綜合征",甚至能危及生命。

  春捂:應"下厚上薄"

  古人在長期的生活與勞動實踐中認識到,寒多自下而生,因此我國古代養生家提出了春令衣着宜"下厚上薄"的主張。《老老恒言》也有"春凍未泮,下體甯過于暖,上體無妨略減"之說,既養陽又收陰,與自然氣候變化協調一緻,可謂"天人相應"。

  這也與現代醫學所認為的人體下部血液循環較上部為差,易受寒冷侵襲的觀點相吻合。所以,春天還是以遵循"下厚上薄"為好。

  當然不能把褲、鞋、襪穿得過于單薄,尤其年老體弱的人和兒童,在春天到來時不要把下身衣服減得太多,還有女性不要過早穿短裙。寒風刺骨入下身,時間久了就會有生病的隐患。

  但"春捂"不能過度捂腳,春季腳病易高發,主要是鞋子不透氣、腳部出汗得不到通風所緻,保持腳部透氣是預防腳病的最好方法。

  春捂:應不忘運動

  "春捂"當然不是要人們不作室外活動,相反,更要注意積極進行體育鍛煉。祖國醫學認為,防病如禦敵,"春捂"隻是被動的防禦。要想防病健身,平時必須加強鍛煉,增強機體适應外界氣溫變化的能力和抗病能力。

  "春捂重下身"還有一層意義,就是要加強下半身的鍛煉,以促進血液循環,可以采取幹洗腳等方法進行鍛煉,方法是雙手抱緊一側大腿根,稍用力從大腿根向下按摩直到足踝,再從足踝往回按摩至大腿根。同樣方法再按摩另一條腿,重複10~20遍。另外可采用甩腿、揉腿肚、扭膝、搓腳、暖足、蹬腿等方法來活動下身。

  春捂:應注意科學飲食和起居

  "春發散,宜食酸以收斂"。春天易困,應多補充維生素B族、韭菜、菠菜、芹菜、竹筍等,這些都是春日佐餐的佳品。起居方面,"春欲晏卧早起",但早起也宜雞鳴後,晚睡須在子夜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