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天龍八部》又掀起了一場武俠狂潮,大家紛紛模仿自己喜歡的武林絕學。你知道麼,在這些武俠招數中,還蘊含着不少的養生保健知識,下面就讓小編來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六脈神劍:手指穴位能治病
【劇情回顧】《天龍八部》裡的“六脈神劍”乃大理段氏的最高武學,由不同的手指隔空激發内力,變化精微。吐蕃國師鸠摩智就是為了搶到這門絕學,一直苦苦糾纏男主角段譽。
【中醫解讀】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針灸科副主任中醫師戴奇斌介紹說,這六路“神劍”其實是以六個穴位命名的。這些穴位雖然沒有武俠小說描述的神奇威力,但确實有一定的保健效果。
其中,少商穴在雙手拇指外側距指甲角0.1寸處,對扁桃體炎、感冒發燒、咽喉腫痛等效果良好。可用對側拇指的指甲緣點掐,或用牙簽的鈍頭點按。商陽穴位于食指指甲角旁靠近拇指一側,對咽喉腫痛、手指麻木、熱病等效果良好,經常刺激還有強精壯陽之效。可用兩手食指相鈎反複牽拉,或用傘柄等按摩該穴。中沖穴位于中指指尖的中央,具有蘇厥開竅、清心洩熱的功效,可用大拇指按壓,頻率每分鐘100次左右。關沖穴位于無名指指甲旁靠近小指一側,有瀉熱開竅、清利頭目的功效,可用于咽喉腫痛、頭痛、熱病等治療,按摩力度以能感到明顯酸麻脹為宜。少沖穴在小指靠近無名指一側,距指甲角約0.1寸處,對心火上炎導緻的心中煩熱、口舌生瘡、尿黃等效果良好,可用大拇指用力按壓,每次持續1分鐘左右。少澤穴也位于小指,位置與少沖穴對應,主治頭痛、咽喉腫痛、高熱等,可用拇指指甲掐按,每次約20秒,反複10次左右。
降龍十八掌:模仿動物助長壽
【劇情回顧】丐幫幫主喬峰(後改為本姓蕭峰)是《天龍八部》裡的靈魂人物。他俠肝義膽,為了百姓和平不惜自我犧牲,其武功絕學“降龍十八掌”更是威力無窮。
【中醫解讀】亢龍有悔、飛龍在天等招式,讓不少武俠迷心存向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動物的确是人類的養生導師。通過模仿動物來強身健體,是我國傳統的保健方式。名醫華佗每日勤練“五禽戲”,90歲依然步履矯健、齒目不衰。
不妨将這些動作融入每日的生活之中。比如,早上起床後,可以練練“飛龍在天”,将雙手向頭頂上方去伸展,腳尖向下伸,幫自己疏通筋絡、升發陽氣;或者擡起雙腿,雙手伸展用手指去碰雙腳。工作間隙,可以學學長頸鹿,雙手向前伸,踮腳繃緊雙腿,頭頸用力向上并慢慢轉動,從而拉伸脊柱、舒緩頸椎。坐得太久了,可以像熊一樣抖腿,一隻腳站穩,另一隻腳慢慢擡起并輕輕抖動,雙手同時帶動肩部前後擺動,可促進血液循環、預防血栓。臨睡前,則可以學貓拱腰,趴在床上撐開雙手,雙腿合攏伸直,撅起臀部,用力拱腰再慢慢放下,有助緩解腰背酸痛。
淩波微步:勤練腿腳力道足
【劇情回顧】淩波微步是逍遙派的獨門輕功步法,機緣巧合下被大理世子段譽習得,并多次幫他“逃命”解圍。這門絕技以易經六十四卦為基礎,按特定順序踏着卦象方位行進,從頭至尾正好行走一個大圈。
【中醫解讀】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科主任醫師倪正介紹說,“淩波微步”與太極拳的太極步很相似。太極步因酷似貓的行走姿态,又稱“貓行步”,在練習時講究“兩腳宜分虛實,起落尤似貓行,邁步如臨深淵,腰胯帶領下肢。”一方面,由于雙腿不斷地進行虛實交替,使單腿需要短暫支撐,有助于鍛煉腿部肌肉力量,預防下肢靜脈曲張。另一方面,腰脊的轉動會帶動腰、腹、腿、腳、踝等各部位,使肌肉、關節和韌帶得到充分鍛煉。此外,通過有節奏感的刺激,可促進氣血循環,增強肌肉力量,預防腰腿疼痛等。
常言道:“樹老根先竭,人老腿先衰。”長壽老人幾乎個個都步履穩健、行走如風。除了上面的太極步,生活中也可以做做“養腿保健操”:背部靠牆站立,腳慢慢往前走,然後再退回;雙膝并攏,屈膝微微下蹲,雙手置于膝蓋上,先順時針方向旋轉30次左右,再逆時針旋轉30次;慢跑、快走、遊泳等有氧運動也是不錯的鍛煉方法。
判官筆:學習書畫活關節
【劇情回顧】朱丹臣是大理皇宮四大護衛之一,外号“筆硯生”。他雖然武功極高,但為人溫文爾雅,對大理皇室忠心耿耿。其武器判官筆,既可寫字作畫,又能随時出招。
【中醫解讀】判官筆又稱狀元筆,筆長約20~30厘米,是一種“多功能”兵器。現實生活中不難發現,書法家多長壽,如唐代書法家顔真卿、柳公權,當代的郭沫若、張大千等。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科副主任中醫師夏公旭表示,書法與中醫養生有很大的淵源。練習書法時,需要指實、掌虛、腕平,體現了形神共養的統一性,與《黃帝内經》的養生理念“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内守,病安從來”不謀而合。此外,提筆時手指、腕關節等随着筆畫順序富有節律的運動,可調節手臂的肌肉和神經,并帶動身體其他部位舒緩地活動起來,達到“搖筋骨、動肢節”的效果。當然,練字作畫時要注意調身(姿勢)、調息(呼吸)、調心(意念),排除外界幹擾,享受這一過程,真正樂在其中。
易筋經:舒展肢體強免疫
【劇情回顧】易筋經是少林上乘内功秘笈,也是所有學武之人的向往。《天龍八部》中慕容複的侍女阿朱化裝潛入少林寺中盜出此書,并為此身受重傷。後該書輾轉被聚賢莊少莊主遊坦之得到,不僅解了他身上的劇毒,還救了他一命。
【中醫解讀】俗語有“筋長一寸,壽延十年”的說法,意思是筋骨好了,能增強身體免疫力,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效果。由此可見“筋”對于健康的重要性。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科運動保健咨詢門診副教授李靖介紹說,《易筋經》并非完全虛構,它是我國自古便有的一種健身氣功。
“拉筋”随時随地都可以進行,《易筋經》第三勢“掌托天門”就是适合日常練習的方法:兩腳開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雙手上舉高過頭頂,掌心向上,兩中指相距3厘米;仰頭目觀掌背。同時舌舐上腭,鼻息調勻;吸氣時,兩手盡力上托,兩腿用力下蹬;呼氣時,全身放松,兩掌向前下翻。随後兩掌變拳,上肢用力将兩拳緩緩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腳跟着地。可反複8~20次。經常以車代步、久坐不動的人,如果出現彎腰時腰酸、下蹲費勁、步伐邁不大等,說明你的筋缺乏彈性了,更要注意加強此類鍛煉。但高血壓、心髒病、骨質疏松等疾病患者不可盲目練習。
掃地僧:多做家務氣血暢
【劇情回顧】慕容父子和蕭峰父子在少林寺相遇,打算“血拼”時,一位身穿青袍、拿着掃帚正在弓身掃地的“世外高人”掃地僧翩然登場。他雖然戲份不多,但高深莫測的武功、寵辱不驚的氣度卻讓很多觀衆印象深刻。
【中醫解讀】李靖介紹說,掃地僧雖然是虛拟人物,但掃地确實是有效的養生保健方法。宋代的“壽星詩翁”陸遊便非常重視家務勞動,堅持每天掃地,活動筋骨,并寫有《掃地詩》一首:“一帚常在旁,有暇即掃地。既省課堂奴,亦以平氣血。按摩與引導,雖善卻多事。不如掃地去,延年直差易。”認為掃地養生簡單方便,效果顯着。
相對于一些運動量大、累得氣喘籲籲的劇烈運動,掃地等日常家務勞動,既可保證人們的基礎運動量,還有助于活動四肢筋絡,調和氣血。美國還有研究發現,掃地等家務活有助降低老年人罹患阿爾茨海默氏症的幾率。因此,生活中不妨動動腦筋,化家務為養生。比如拖地的時候一隻腳往前跨一步,既能避免彎腰弓背,又可幫助拉伸身體,鍛煉下肢力量;洗菜時可以将身體側對水槽,通過适當地扭轉腰部,鍛煉腹肌、腰肌和後背;擦窗戶時可以挺身擡頭,手臂适當擡高,幫助舒緩頸椎壓力。
養生粥
淮山芡實蓮棗粥
一款适合男女補益的四季皆宜養生粥,補血安神、清火潤腸。
原料:淮山,芡實,紅棗,蓮子,燕麥,大米
做法:
1,取大米1杯約80~100克,沖洗後,用冷水浸泡約1小時,以使粥的口感更糯;芡實、燕麥、蓮子沖洗幹淨後,用冷水浸泡4小時;淮山沖洗幹淨後剪成小快;紅棗洗淨。
2,按照水:米為1:12~14的比例倒入水,待水煮沸後,把所有材料倒入鍋中,小火熬約60分鐘或更長,喝時間根據口味加糖。
幹貝白果腐皮香菇粥
一款非常鮮美的廣式養生粥,口感略鹹,由于加了幹貝,有濃郁海鮮味道。
原料:白果,小粒幹貝,腐皮,香菇,大米
做法:
1,取大米1杯約80~100克,沖洗後,用冷水浸泡約1小時,以使粥的口感更糯;香菇用冷水泡發後,洗淨切粗絲備用;幹貝用黃酒或水泡軟後,絲成細絲,泡幹貝的酒不要倒掉;腐皮泡軟後切成小片,中間多換幾次水,以去豆腥味;白果敲去殼,取出果肉。
2,按照水:米為1:12的比例倒入水,待水煮沸後,把大米、白果肉、香菇、腐皮和幹貝及泡幹貝的酒一并倒入鍋中,小火熬約45分鐘或更長即可~~我自己是建議多放兩碗水,熬足90分鐘,呵呵。
玉竹茉莉雜糧粥
口味清新,帶有花香的一款滋潤、養顔粥,潤肺養胃、清心安神。
原料:玉竹,幹百合,薏米,燕麥,茉莉幹花,大米
做法:
1,取大米1杯約80~100克,沖洗後,用冷水浸泡約1小時,以使粥的口感更糯;燕麥、薏米洗淨後浸泡4小時;百合幹、玉竹、茉莉幹花沖洗幹淨。
2,按照水:米為1:12的比例倒入水,将茉莉幹花放入,以小火将水煮香、煮沸後,把薏米、燕麥和大米、幹百合、玉竹倒入鍋中,小火熬約45分鐘或更長,待粥粘糯即可。
結語:值得一提的是,因為這些粥是雜糧粥,不适合小孩子,老人也不能天天喝,所以大家在喝粥的時候應該結合自身的身體情況來采用更加适合自己的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