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是常見的症狀,所以很多人都不會太關注,覺得發燒和感冒一樣,過一段時間就會自然而然好了,其實不是的,發燒嚴重的話,還會引起很多疾病,會傷肝等。發燒的原因很明顯,那麼發燒怎麼辦呢?下面就由小編給大家介紹下發燒了怎麼退燒吧。
腋探一般不能作準
耳探亦未完全标準化。如何正确使用請參考個别牌子說明書。
什麼是發高燒
一般以肛探華氏一百零三度或攝氏三十九度半謂之高燒。危險與否是另一問題。
雖然小病可以高燒,反之大病可以無燒,但為安全計,一般都先假設高燒較嚴重直緻以較找到肯定的原因。
為什麼會發高燒
發燒的原因極多。一般人發燒通常是感染引起的。
嬰兒發燒一般都不是出牙引起的。未看醫生先假設是出牙發燒是很危險的想法!
嬰兒發燒另一常見原因是防疫針後的反應。但同一時間亦可以是其他感染引起發燒,未看醫生先假設一定是防疫針後的反應是危險的想法。
一般來說,觀蔡小兒的行為及其他症狀比單單注意溫度高低更重要。
發燒有害嗎
發燒可以有害,亦可以有用。不能一慨而論。
發燒的最大作用是警鐘,它亦是身體免疫功能一部份。
而發燒的害處在于發燒的原因,而不在于溫度高低。雖然小兒發燒通常是感染引起,發燒本身不造成傷害。但如果發燒引起發燒抽筋則另當别論。
發燒抽筋也是常見的。六個月至六歲的小孩中,大約有百份之三有發燒抽筋。發燒抽筋是有家族性和續發性的。全身性的發燒抽筋少于十五分鐘一般不會傷害大腦的。抽筋通常發生于溫度急速上升期間,而非在高燒期間。發燒加上抽筋也可能是腦膜炎或腦炎的早期唯一病征,也可以是腸胃炎或其他病的并發症,一定要立刻看醫生了。
什麼情況下發燒顯示重病呢
一般來說,小兒如果有以下的症狀便應快快看醫生了:昏睡、太易發脾氣、無精打彩、不停地哭、哭泣聲弱、皮膚蒼白、皮膚紅疹、長流口水...等。一定要立刻看醫生了。
小于六個月的嬰兒發燒最好快快刻看兒科醫生,憑自己觀蔡太危險了。他們有時得重病會體溫下降而非發燒呢。
應該如何處理發燒 最重要是觀蔡有沒有其他病征,這比溫度高低更重要!
發燒時首要是飲大量的水。其次是幫助身體散熱:減少衣物(不可太少)、開少少風扇(開冷氣要很小心)。
可以服用正确份量的退燒藥。千萬不能過量。
高燒時用溫水抹身或洗澡。但浸浴則要小心。
看過醫生後,可以用退燒塞。千萬不能過量。(在未看醫生前便用退燒塞,便好像未知警鐘響的原因便把警鐘關掉-----愚不可及!) 不應該。
千萬不要用過量的退燒藥退燒。
退燒藥的作用隻不過令病人舒緩痛楚,不能幫助病情。
小兒發燒切忌用亞士匹甯或含亞士匹甯的成藥,尤其是水痘、感冒或病毒性的感染。可能引發的雷氏綜合症足以緻命,也可傷害肝和腦----非同小可!
不要以火酒沫身。這樣會令表皮涼快,但同時表皮血管收縮,以緻不能散熱,内裡燒更高更危險。
不要用棉被局出汗。成人都有一種經驗----感冒之下醒來一身大汗,病便好了。這傳統做法可能是由這誤會引起的。其實是成人自己的免疫系統戰勝了才出汗、降溫、退燒 (因果癫倒了)。小兒發燒用‘局身汗’的方法其實是錯的----危險!
治療發燒的偏方
偏方一
用料:生姜10克,蔥白15克,白蘿蔔150克,紅糖20克。
制法:水煎服,服後微出汗,既可明顯減輕症狀。
功效:解表散寒、溫中化痰。主治感冒畏寒、咳嗽痰多。
偏方二
用料:紫蘇葉10克,生姜10克,陳皮12克,紅糖20克。
制法:水煎服。
功效:解表散風、燥濕化痰。主治感冒發燒、咳嗽痰多。
偏方三
用料:荊芥10克,紫蘇葉10克,生姜15克,紅糖20克。
制法:水煎服,每日兩次。
功效:解表散風、理氣寬胸。主治風寒感冒、頭痛、咽痛。
偏方四
用料:金銀花15克,竹葉9克。桑葉6克,甘蔗100克,白糖20克,白蘿蔔120克。
制法:水煎服。
功效: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主治感冒發燒、咽喉疼痛。
偏方五
用法:桑葉6克,白菊花10克,竹葉10克,薄荷6克,淡豆豉10克。
制法:水煎服。
功效:散風清熱。主治風熱感冒、發燒頭痛。
偏方六
用效:紫蘇葉6克,荊芥10克,山楂10克,冰糖20克。
制法:水煎服,每日兩次。
功效:解表散寒。主治風寒感冒、全身關節痛。
熱姜糖水
用姜煮成的紅糖水,可以起到驅寒的作用,因此發燒時,媽媽不妨試試。
熱姜可樂
可樂是我們現代年青人常喝的飲料了,不過,它不僅僅是一種飲料,把它跟姜片一起煮着來喝,可以驅寒、解熱,對于發燒的患兒來說,是一種不錯的退燒小驗方。
菊花茶
菊花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當發燒時,用正處于開花期的菊花來泡一壺茶,就可以起到暖和身體,清除體内熱毒的作用。因此,對于有畏寒症狀的發燒病人,适時地來一壺熱菊花茶,可以起到很好的退燒降溫作用。媽媽不妨給小孩試試。
結語:通過上面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發燒的原因已經對應的治療方法已經完全了解了呢?發燒的時候一定要找好解決的方法,以上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一些偏方,希望小編今天的介紹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如果嚴重的一定要去醫院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