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冬天天氣是非常的寒冷的,很多人都不出門了,但是長時間在家裡我們身體的抵抗力也會下降的,導緻出現一系列的問題。而且身體還會經常的生病,那麼冬季如何養生呢?怎樣才能夠讓自己少生病呢?下面就由小編給大家介紹下吧。
冬天“養”腳少生病
冬季是非常寒冷的,因為冷空氣的入侵使得地方的溫度下降速度很快,正好我們的腳也是和地面直接接觸的,腳部溫度的下降速度遠比全身其他的部位快的多。
又因腳部組織缺少脂肪,自身保暖性能較差,毛細血管極易發生痙攣,繼而出現紫斑、水腫、奇癢、疼痛等症狀。腳冷還會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縮,導緻感冒等疾病的發生。因此,冬天護足十分重要。
1、鞋别太緊
天寒地凍的冬季,大家都捂得嚴嚴實實的。有的人怕腳冷,刻意穿一雙比較緊的鞋,或是穿很厚的襪子,覺得這樣更保暖。但是,冬天穿鞋恰恰不能緊。因為,腳部血液循環通暢了,腳部保暖才會有效。
2、勤按摩
經常做足部按摩能夠消除足部疲勞以及提高我們身體的免疫力的。搓腳其實就是先用右手掌搓左腳掌,然後再交替進行。我們在搓腳的時候可以用自己的手掌緊貼腳跟經腳心搓至腳趾,直到手心腳心發熱,反複做到十分鐘。
3、多泡腳
用熱水泡腳,可使腳部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增強禦寒能力。方法是:将腳泡在溫度較熱的水中以腳能承受的熱度為準,水要淹沒踝關節,每次浸泡十分鐘。中醫學認為:春天泡腳升陽固脫,夏天泡腳暑溫可祛,秋天泡腳肺潤腸蠕,冬天泡腳丹田溫灼。
4、常保暖
平時要穿上厚襪和暖鞋,減少腳部熱量散失。如在寒冷的環境中活動,要采取足部保暖措施,最好在原地踏步走或做做搖擺,活動腳趾10分鐘左右。
5、多運動
我們沒事的時候還需要多做腳部運動,這個動作不但能夠使得腳部的肌肉、筋膜、韌帶、穴位、神經末梢得到活動,還能夠起到促進腳部血液循環的作用,同時改善改善腳部供熱狀況。
6、防癬裂
冬季氣候幹燥、寒冷,足部經脈會因之而阻滞,使肌膚失養而緻破裂、凍瘡等皮膚疾患。所以,除加強運動保暖外,還應加以防治,或用外用藥塗擦患處。此外,冬季穿着厚鞋襪,透氣差,往往會緻足部真菌感染而出現足癬,平時應勤換鞋襪鞋墊,保持鞋内幹燥,出現足癬應及時用藥物治療。
冬季養生保健常識
一、保持室内空氣流通
1、在冬季,人們習慣把房子的門窗關得緊緊的,如此會造成室内二氧化碳濃度過高,若再加上汗水的分解産物,消化道排除的不良氣體等,将使室内空氣受到嚴重污染。
2、人在這樣環境中會出現頭昏、疲勞、惡心、食欲不振等現象。
3、另外,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好發季節,茵此一定要保持室内空氣流通、新鮮。
二、調節飲食
1、冬季膳食的營養特點應該是:攝取充足的、與其曝寒和活動程度相适應的熱能。
2、營養素的比例,以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分别占15~23%、25~35%、 60~70%為宜。礦物質的攝取量也應較平時需要略高一些。維生素的部分,應特别注意增加維生素C的需要量。攝取足夠的動物性食品和大豆,以滿足優質蛋白 質的需求,适當增加油脂,其中植物油最好達到一半以上,此外,蔬菜、水果和奶類得攝取量也需充足。
三、斂陰護陽
1、冬季,由于自然界陰盛陽衰,寒氣襲人,極易損傷人體的陽氣,所以冬季養生應從斂陰護陽出發。
首先要盡量早睡晚起。冬季早睡晚起,保持較長的休息時間,可使意 志安靜,人體潛伏的陽氣不受幹擾,這是冬季保健首先要注意的。
2、其次,要十分注意背部的保暖。背部是陽中之陽,風寒等邪氣極易透過人體的背部侵入,引發疾 病。老人、兒童及體弱者冬日要注意背部保暖,避免陽氣受到傷害。
3、接着要避寒就暖。冬天氣候較冷,人們要注意盡量待在溫度室中的房間哩,減少外出次數。如要 外出,就要穿上保暖的衣服和鞋襪。
4、另外要特别注意的是:冬天洗澡,稍有不慎就會引起傷風感冒,并誘發呼吸道疾病等。茵此應減少洗澡次數,及洗澡過程的保暖 動作,幼兒、老年人及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應注意。
四、适度進補
1、在一般民衆的觀念裡,寒冷的冬天是進補的好時節,中醫對人體的調節滋補十分講究,根據天人相應,時髒對應的理論,冬季屬腎,腎主髒精而為生命之元,故冬月為四季進補的最佳 季節。意思是天氣與人體方面四季時令對應五髒,冬季宜調理腎髒,腎是生命之元,茵此冬季進補重要的是滋補腎髒,腎強壯人體亦強壯。
2、根據中 醫“虛則補之,寒者溫之”的原則,在冬季膳食原皂應多吃溫性、熱性特别是溫補腎陽的食物進行調哩,以提高人體的耐寒能力。冬季“食補”,應選用富含蛋白 質、維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可選食:糙米、玉米、小麥、黑豆、豌豆等榖豆類;生姜、韭菜、大蒜、蘿蔔、花椰菜、木耳等蔬菜;羊肉、牛肉、雞肉、豬腰子及 鳝魚、鯉魚、鲢魚、帶魚、蝦等肉食;核桃、桂圓、栗子、芝麻等果品。體質虛弱的老年人,冬季可常吃炖母雞、瘦肉、蹄筋,常喝牛奶、豆漿等,可增強體質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3、現代醫學認為,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冬令進補還能調節體内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于體内,有助于體内陽氣的升發,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基礎。
4、在此要特别提出的是,冬令進補最好能夠享醫師谘詢,以免誤用不适當的藥才,反而造成身體的不适。例如:腸胃有問題的人,一定要小心選擇适當的藥膳,否則過于滋膩辛辣的補藥,容易造成腸胃的損傷。最好可以請中醫師調配适合個人腸胃的藥方,炖煮不同口味的藥膳,如此不僅可以達到冬令進補的目的,還有健脾顧胃之功。
冬季進補湯
當歸生姜羊肉湯
用料:羊肉500克、當歸30克、生姜50克。羊肉用清水洗淨後再用生姜爆炒,當歸則以紗布包裹,再與爆炒好的羊肉一起煮湯。此湯特别适宜氣血虧虛、大病久病及産後的女性食用,對改善痛經、月經不調也有顯着效果。
高麗參田七炖豬蹄掌
用料:高麗參15克、田七10克、豬蹄掌(也可換成雞或瘦肉)50克。隔水炖一小時。此湯有補氣、活血、通絡的功效,适用于高脂血症、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及骨關節炎患者。
阿膠蜜棗炖雞
用料:阿膠15克、蜜棗1個、雞肉50克。隔水炖一小時。此湯有補血養血安神的功效,适用于氣血虛弱、頭暈、失眠、胃痛者食用,男女均宜。
黨參杞子紅棗炖雞
用料:黨參30克、杞子15克、紅棗15克、雞肉150克。隔水炖。此湯既能補氣血又比較平和,一周吃兩次即可。适宜虛不受補的人。
冬季養生适合補腎
冬天最脆弱的部位是腎,當大地被冰雪覆蓋、萬物凋零的時候,腎氣最易耗損。我們能做的就是在疾病易犯季節多珍重,例如冬天補充陽氣,以養護腎氣。這個隻要簡單的“早睡晚起”一招就可以實現。冬天日照短,早睡保持溫熱的身體,以養人體陽氣,晚起是指在自然界陽氣上升之後起床,身體可以補充陽氣,躲避陰氣。這樣各髒器收集的陽氣彙集到腎,腎氣充沛足以抵擋疾患。
“少食鹹,多食苦”。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鹹,心主苦,當鹹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從而使心的力量減弱。所以,應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功能,抗禦過亢的腎水。同時冬季飲食切忌黏硬、生冷食物,因為此類食物屬陰,易使脾胃之陽受損。對于正常人來說,冬季應當遵循“秋冬養陰”的原則,也就是食用滋陰、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像藕、木耳、胡麻等皆為有益的食品。
結語:冬季養生我們一定要保護好我們的雙腳,腳是最先和地面接觸的,也是溫度下降最快的,所以我們要注意給雙腳保暖。冬季我們也要給身體進補,以上的幾種藥膳都是非常好的,小編希望大家能夠在家多嘗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