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古代,我們想到的就是皇帝,皇帝可以說是古代權利地位最高的一個人,那麼處于這樣一個地位上的皇帝們,他們是不是也很注重養生呢?那麼古代帝皇是怎樣養生的?
古代帝皇是怎樣養生:乾隆
清代乾隆不但愛詩,精于詩,還是一位詩人。同時他也是一位尊老、敬老、熱愛老人的皇帝乾隆皇帝享年89歲,是中國曆代帝王中最高壽者。
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春節,乾隆皇帝在皇宮大排宴席,邀請100名百歲以上的老人歡宴,宮遷文武官員也都參加為其祝賀。當知道參加聖宴有位趙姓老人141歲時,乾隆皇帝非常高興地與大學士紀曉岚即席對詩祝賀。乾隆上聯:“花甲重逢,外加三七歲月。”60歲為一個花甲,“花甲重逢”正好是120歲,“三七歲”即21歲,兩者相加,恰為141歲。紀曉岚略加思索,對出下聯:“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70歲為古稀,兩個70為140,再加一歲,正好也是141歲。
上下聯不僅歲數相符,而且對仗工整,文筆流暢。在座的百位老人都贊歎不已。
古代帝皇是怎樣養生:姜子牙
姜子牙80歲時被周文王拜為丞相,直至97歲還身體健康,精力充沛,這與他幾十年的垂釣生涯有關。垂釣,作為一種修身養生之道,頗有益處:一是健身。垂釣之時,往返奔波,活動筋骨,可以強健體魄。二是養性。姜氏釣魚不用铒,不彎鈎,名為釣魚,實為養性。遠眺江湖之波濤,近聞林中之鳴鳥,心平氣和,專心緻志。三為固志。子牙大器晚成,年逾古稀,才華還未得以施展。當他聽說周文王禮賢下士,便到渭水之濱垂釣養老,期待文王尋訪,從不心灰意懶,而以垂釣磨其性,固其志,溫韬略,習戰法。所以有“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的傳說。
古代帝皇是怎樣養生:武則天
一個人能否長壽受先天和後天兩大因素制約。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健康長壽說明了這個問題。
武則天生于公元624年,卒于公元705年,終年81歲,這在平均壽命隻有30多歲的唐代,實屬鳳毛麟角。公元660年,武則天36歲,始被委以政事,執掌朝政45年,由于她身體健康,精力過人、頭腦清晰、決斷果敢,而且勤于朝政,把李家王朝治理得井井有條。
據考,武則天健康長壽因素之一是先天遺傳。武氏的祖輩、父輩們壽命都很長,特别是她的母親,竟活了92歲,在唐代可算絕無僅有!遺傳基因為這位“一代女皇”時至暮年仍然耳聰目明,提供了先天條件。
武則天習武尚文十分好動,是她長壽的又一原因。武則天從小随父母練過多種功夫,特别長于養身氣功,從小到老從不間斷。唐太宗歸天之後,她被貶到感恩寺為尼的歲月,更是練功不止,以至“野史”中記載“武才人入寺方始于功”。
這是誤傳。武氏從小習武,能騎善射,不僅給以武德感昭天下的太宗皇帝留下美好印象,而且給了她一個健康體魄。這位至高至聖的則天皇帝,雖為嬌女但曾以降服烈馬而震驚朝野,給後人留下美談。
武則天為人開朗、寬容大度,處變不驚,是她延年益壽的又一因素。公元684年,年過六旬的則天皇帝,得知南蠻動亂,柳洲司馬駱賓王還寫了一份讨伐武則天的“戰書”,其中列出武則天20大罪狀。胸襟開闊的武則天得知後,令人找來這份“火藥味”極濃的檄文。武則天讀後不僅不怒,反而被駱賓王駕馭文字的能力和過人的才華所動。
她歎息滿朝文武竟無一人可與柳洲司馬的才學相比,并批評當朝宰相,為什麼不想辦法把這種人才團結在自己周圍?!武則天招攬才不僅倍受推崇,而且也對她健康長壽大有好處。
古代帝皇是怎樣養生?古代皇帝的養生之道我們也許可以借鑒一下。
詳解古代皇室養生九秘方
經絡養生
經絡是遍布人體全身的“網絡”系統,它控制着血和氣的運行流動,以保證各組織系統的正常功能。《黃帝内經》說,經絡具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之作用。
古代養生學家認為,疏通經絡可作為攝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簡便的方法就是經常刺激、按摩、針灸三個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關穴和足三裡穴。
合谷穴可以防治顔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關穴有助于防治心髒疾患,足三裡穴則對預防五髒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統的疾病最有效。
飲食養生
古人認為,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髒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
故飲食既要注意“博食”即以“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又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髒六腑功能失調而緻病。
固精養生
古人認為,精血是人體營養物質中的精華部分,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五髒六腑得精血的供養,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
如性欲無節,精血虧損過多,就會造成身體虛弱、病變百出、減損壽命。而保養陰精則可延緩衰老。
順時養生
古人認為,天有四時氣候的不同變化,地上萬物有生、長、收、藏之規律,人體亦不例外。因此,古人從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順時養生法。
人的五髒六腑、陰陽氣血的運行必須與四時相适應,不可反其道而行之。
因時制宜地調節自己的生活行為,有助于健體防病,否則,逆春氣易傷肝,逆夏氣易傷心,逆秋氣易傷肺,逆冬氣易傷腎。
減毒養生
古人認為,人若喜怒無常則會導緻體内陰陽、氣血失調。勞累過度會損傷脾氣,傷于飲食則生濕、熱、痰濁。冒犯六淫,傷之外邪則百病叢生。
這種緻病因素被人體視為“毒”,因此提出以“減毒”來保全真氣的養生之道。
而通過飲食調理、服用藥物及其它措施,減少體内積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止早衰,進而延年益壽。
靜神養生
靜神在傳統養生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保持神氣清靜,心理平穩,可保養元氣,使五髒安和,并有助于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
反之則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恐傷腎,以至誘發種種身心疾患。
修身養生
古人認為,凡追求健康長壽者首先要從修身養性做起。平日應排除各種妄念,多說好話、多行善事。
古醫家孟說雲:“若能保身養情者,常須善言莫離口”,“口有善言,又當身行善事”。孫思邈則說:“心誠意正思慮除,順理修身去煩惱。”養成良好品行,常做有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開闊、心情愉悅。
調氣養生
古人認為,人體元氣有化生、推動與固攝血液,溫養全身組織,抵抗病邪,增強髒腑功能之作用。營養失衡、勞逸失當、情志失調、病邪夾擊等諸多因素,可導緻元氣的虛、陷、滞、逆等症候,進而使機體發生病理性變化。
調氣養生法主張通過慎起居、順四時、戒過勞、防過逸、調飲食、和五味、調七情、省言語、習吐納、行導引等一系列措施來調養元氣、祛病延年。
進補養生
傳統醫學十分推崇用滋補藥物調理陰陽、補益髒腑、滋養精血。合理進補可以強身、防病、祛病。但進補既要辯證,又要适量,還應考慮順應四時。
服用補藥時,如系入肺藥,在秋季較合适;如系溫補藥,則在冬季比較适宜。
跟着古人學養生 揭秘古代養生秘訣
足浴養生法
“足浴”即用熱水泡腳。祖國醫學的經絡理論認為,五髒六腑自足三陰經(脾、肝、腎)始,踝部以下有66個穴位。在中醫看來,熱水泡腳如同用艾條灸這些穴位一樣,有推動血運、溫煦髒腑、健身防病的功效。
現代醫學測定,人腳的溫度保持在28~33℃時感到最舒服。老年人動脈硬化,供給腳的血量減少,比年輕人怕冷,腳底受寒發涼,會使機體抵抗力下降,罹患疾病。
因此,經常保持又足溫暖,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可使全身血脈流通,有利于身心健康。其具體做法是;“足浴”要求熱水泡腳時間長些,必須感到全身熱乎乎,額頭有汗感。水溫最她保持在60~70℃之間,開始時水溫可在40~50℃左右,連泡連加些熱水。熱水漫過踝關節為宜,“足浴”一年四季均可進行,但以冬季為最好。
護胸養生法
古代養生家十分重視胸腔的保養,認為保養得當,可抗邪防病,強身健體。胸背部的保護以保暖避寒為主,此外還要加強胸部的鍛煉。我國古代醫學家在實踐中創造了一套以按摩和擊打并重的護胸養生法。經驗證明,此法能寬胸順氣,活血提神,延緩衰老。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如經常按摩或拍打胸部,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預防冠心病、肺氣腫、肌肉發育不良,并能治療胸悶、心慌、氣急、肋痛等症。其具體做法是:
1.捶胸:站立,全身自然放松,冬天宜脫掉棉衣,雙手握拳,先用左拳捶右胸,由上至下,再由下至上。然後再用右拳捶左胸。左右各200次。
捶胸後,接着捶幾下背,深呼一口氣或長嘯一聲,更有助于呼吸吐納。老年人可由别人同時捶背部,效果更佳。捶胸時動作要先慢後快,快慢适中,不要過猛。
2.拍胸:五指并攏,手掌微屈,用掌拍擊胸部。既可單手交叉拍胸,亦可雙手同時拍擊兩側胸部。自上而下,反複數遍。
3.擦胸:兩手搓熱,先右手、後左手自上而下平擦胸部,使胸部微熱。再兩手呈梳子狀,分别從上而下在兩側胸部梳理,反複10次。
靜坐養生法
早在戰國時期,莊子就主張要摒棄私欲,在靜中養生。明朝的王陽明繼承、發揚了這一學說,創建了靜坐術。文學巨匠郭沫若年輕時疾病纏身,痛苦不堪,後來練習靜坐,頑疾消除,一直活到86歲。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靜坐時人的耗氧量顯着下降,心髒負荷減輕,腦血流量增加,人的身心得到充分休息,大腦功能得到積極調整,從而大大提高了人的身體素質,使人耳聰目明健康起來。靜坐養生的具體做法是:
1.姿勢:頭自然正直,忌僵硬,鼻正對肚臍,眼微閉,唇略合,牙不咬,舌舐上腭,寬衣松帶,腰背放松,肩肘下沉,但不用力;身宜平直,脊椎要正,背勿靠它物,胸部可略前傾;手心向下,自然地輕放在靠近小腹的大腿根部;兩腳平行着地與肩同寬,座位以屈膝九十度為宜。
2.呼吸:吸長而緩,呼短而促,行之不經意之間,靜坐特别講究運氣,要求自然、不用力、摒雜念、意在丹田。
3.時間:清晨和臨睡前較好。地點不論,每次靜坐30分鐘。
叩齒養生法
古人認為齒健則身健,身健則長壽。唐代名醫孫思邈主張“清晨叩齒三百下”。明代百歲壽星冷謙在談長壽秘訣時,也強調“齒宜常叩”。
扣齒的具體做法是:晨起先叩臼(後)齒36下,次叩門(前)齒36下,再錯牙叩犬齒各36下,最後用舌舔齒周3~5圈。早、中、晚各叩齒一次,多做更佳。
早晨叩齒最重要,因為人經過一夜休息,牙齒會有些松動,此時叩齒,既鞏固牙龈和牙周組織,又興奮了牙神經、血管和牙髓細胞,對牙齒健康大有好處。
摩腹養生法
唐代名醫孫思邈“常以手摩腹”作為養生之道。宋代詩人陸遊也常作“摩腹功”。他們都成了古代聞名的長壽者。
現代醫學證明,摩腹不僅可以調節胃腸道的蠕動功能,而且還能加強胃腸道的血液循環,防止胃腸消化功能失調。摩腹可按照下面的順序進行:
1.以兩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按劍突下(即心窩部),先左後右順摩圓各轉21圈。
2.三指由劍突下再向下順摩,邊摩邊移,摩至恥骨聯合處為止,往複21次。
3.由恥骨聯合處向兩邊分摩而上,邊摩邊移,摩至劍突下為止。
4.以臍為中心,用右手掌向左繞摩21圈,再以左手掌向右繞摩21圈。這裡要注意的是,摩腹宜在飯前或睡前進行。
手法以柔軟舒緩為宜,體位可采取坐式或仰卧式,應凝神靜心,排除雜念。另外,消化道疾病出血或炎症期間,不宜摩腹。
摩灸足三裡養生法
中醫針灸歌訣雲:“若要安,三裡常不幹”。意思是說,若要使身體安康強健,就得經常灸足三裡穴。足三裡穴位在膝蓋骨外側下三寸,胫骨外側一橫指處。在人身360個穴位中,具有保健養生作用的首推足三裡,此穴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寓祛病延年之功效。國外醫學界也将此穴稱偉保健穴”、“長壽穴”。
因此經常按壓足三裡穴能調節胃液分泌,增強消化系統的功能,并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延緩衰老。練習此功的具體做法是:
1.拇指與食、中指相對,右手拇指按于右側足三裡穴,先順、逆時針各揉按32次,然後換手,同樣揉按。
2.臨睡前取仰卧姿勢,或先将左足的外踝,壓在右小腿的足三裡穴上,進行按摩。每次約按壓10多分鐘,穴位處往往會産生酸脹、重麻等感。個别有經絡敏感的人還會産生酸麻向上或向下傳導的感覺。如果胃部、腹部不舒服,胃腔部發脹或疼痛,經按壓足三裡穴後,即能緩解。
3.捶足三裡,用兩手小指的指關節頭(拳心向上)捶足三裡,捶時胫骨前肌有明顯的酸脹感,對防治腸胃病和傷風感冒有良好的作用。以上三法,可任擇一法,或交替進行。
摩腰養生法
中醫認為,腰為腎之府。腰部又有帶脈通過,按摩腰部能補腎益氣,強腰健骨,聰耳明目,不僅能治療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而且可以預防腰痛、疏通血氣,延年益壽。按摩腰部方法很多,這裡介紹三種:
1.兩手拇指按于肋弓下緣,其餘四指放于後腰處,先順時針揉按32次,再逆時針揉按32次;然後兩手掌自後腰部至尾骨端,上下反複斜擦32次。
2.兩手握拳,以拳眼對兩側腰部,上下搓動約40次,動作要快速有力。
3.自然站立,全身放松,雙手半握拳或手指平伸均可,然後腰部自然而然地左右轉動,随着轉腰動作,上肢也跟着甩動。當腰向右轉動時,帶動左上肢的手掌向右腹部拍打。同時右上肢及手背向左腰部拍打,如此反複轉動,手掌或拳有意識地拍打腰部、腹部,每側拍打200次。
摩足養生法
摩足是我國流傳已久的自我按摩法,能滋陰降火,強腰健腎,益精填髓。宋朝大文學家蘇東坡數十年如一日,早晚摩足,從不間斷,直到晚年仍精神抖擻,老而不衰。
據現代醫學研究證明,搓摩足心,可促進血液循環,刺激該處的神經末梢,促進尿酸排出,祛病延年。摩足還可治療失眠多夢、頭暈目眩、咽喉腫痛、高血壓、心悸等多種疾病。其具體做法是:
1.搓足心:可早晚兩次在床上進行,兩腳心相向,先把雙手掌搓擦發熱後,左手摩右腳心,右手摩左腳心,至腳心發熱。
2.按壓湧泉穴:此穴在腳底心凹陷中,在足底前1/3與後2/3交界處,方法是中指或食指端由腳心向腳趾方向作按摩,每次按一二百下,每隔幾天,加按10次,最後可加至500次,甚至千次,日久自然會起到補腎健腦、強身健步的作用。
暖腎養生法
南宋大詩人陸遊詩曰:“人生若要常無事,兩顆梨須手自煨。”這裡的“兩顆梨”即睾丸。睾丸古稱“腎囊”,故古人稱此功偉兜腎囊功”,又名“鐵裆功”。
現代醫學認為,對睾丸的按摩可增加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睾丸内分泌功能。雄性激素除了增強雄性功能之外,還有增強蛋白質合成的作用,可使人體魄健康,精力充沛。具體做法是:
1.兩手搓熱,左手兜腎囊,右手小指側放在小腹陰毛處,兩手齊用力向上擦兜睾丸、陰莖等100次左右;易手同樣再擦兜100次左右。初練時,用力要輕。次數可達幾百次,視個人情況而定。
2.兩手搓熱,然後來回适當用力搓揉睾丸、陰莖等100餘次。
3.兩手掌夾持睾丸和陰莖用力向上、下各拉3~5次。
4.用手指揉搓睾丸,兩手交替進行,然後揉小腹數十次。
揉耳養生法
祖國醫學認為,耳為腎之外竅。腎通過經絡系統直接影響全身各個髒器的功能,從而對人的整體健康起促進作用。因此,曆代醫學家創造了多種形式的耳朵保健功:
1.用左手向上牽拉左側耳朵,右手向上牽拉右側耳朵,各十數下,或雙手相交各牽拉對側耳朵,即能使耳朵氣血暢通。
2.以兩手掌掩住雙耳,并用手指叩擊頭部24下,以聽到耳内有隆隆之聲即可。此法又叫“擊天鼓”。
3.用雙手分别按、揉、摩兩耳廓,然後分别牽拉引動兩耳廓,直到耳廓微紅發熱為止。
提肛養生法
人進入中年以後,身體各種機能開始下降,肛門松弛,易患痔疾、脫肛、便秘等症。這是人體衰老的一個重要信号。
若此時不采取積極的防止措施,發展下去定會影響人的健康。“提肛”可固精益腎、延緩衰老。一般若能堅持提肛一年以上,即可見效。其具體做法是:兩腿分立與同寬,兩手并貼大腿外側,兩眼正視前方,全身放松,以鼻吸氣,緩慢勻和,吸氣的同時,用意提起肛門,包括會陰部,肛門緊閉,小肚及腹部稍用力同時向上收縮;稍停,放松,緩緩呼氣。
呼氣時,腹部和肛門要慢慢放松。這樣一緊一松,做10餘次。每日早晚各一遍。
咽津養生法
咽津亦稱“赤龍攪海”、“胎食”,是古代的一種強身健體方法。古代養生家認為,咽津可以灌溉五髒六腑,滋潤肢體肌膚;流通血脈神氣,增強消化功能,延緩機體衰老。其具體做法是:上身自然挺直,安然坐于凳上,兩腿分開如肩寬,兩手輕放于大腿上,嘴唇微合,全身放松,摒除雜念。自然呼吸,輕閉雙目,思想集中在口腔處。
先用舌攪動口齒,一般是圍繞上下牙齒運轉,先左後右,先上後下,依次輕輕攪動各36次,用力要柔和自然,然後用舌尖頂住上腭部1~2分鐘,促使腮腺、舌下腺分泌唾液,待口中唾液滿時,鼓腮含漱36次。漱津後,将口中津液分3小口咽下,咽時意識由口腔轉移到“丹田”。初練此功時津液不多,久練自增。此功清晨、午休、睡時都可做,多做效果更佳。
浴面養生法
曆代養生家十分強調“面宜多擦”。《孫真人衛生歌》說:“飛欲不能修昆侖,雙手揩摩常在面。”現代醫學認為,擦面能改善血液循環,增強面膚彈性,減少皺紋,滋潤臉色,延緩衰老,可防治感冒,頭痛腦脹,迎風流淚,牙痛鼻塞,面癱淌涎。
具體做法是:兩手搓熱,掌心緊貼前額,稍用力從上往下擦到下颌,往返約20次;再用兩手大拇指指背,輕輕由上往下擦鼻兩側20次左右,以擦至面部紅潤微熱為度。同時,配合揉點印堂、迎香穴。每日至少做兩遍,方能生效。面部患有瘡疖未愈時忌用。
抓頭養生法
古代醫學認為,頭乃諸陽之會,“發為血之餘,腦之唬”常梳理頭發,會促進諸陽上升,百脈調順,氣血不衰。抓頭養生法除用于保健外,還可防治神經衰弱、高血壓、動脈硬化、神經性頭痛、脫發、白發和斑秃等疾病。其具體做法是:手心向内,手指張開如抓癢一般。抓時閉眼,心神安定,身體放松,自前額抓起,經頭頂至後發際,再從後向前,循環往複,來回梳理。
抓時主要用兩小指頭的羅紋面進行按摩,其他手指随着小指的按摩用指甲抓頭皮,動作勻緩輕柔,以免損傷頭皮。每天晨起、午休及晚睡前各做1次,每次10分鐘左右,平時有空亦可做,多做有益無害。
如果在抓摩頭部某一穴位時,意念集中于這個穴位,并且在呼氣時抓,吸氣時停,使心(意念)、氣(呼吸)、形(抓摩)三者同時進行,效果更佳。
總結:通過上文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對古人養生方法有了一定的心得,其實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人們都比較重視養生,如何正确養生很重要,對養生方法還不太了解的大家一起要看看這篇文章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