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可點擊右上角紅色 ↗ 關注,獲取每天分享的農業技術、咨詢病蟲害防治、政策信息發布、關注天氣變化、了解農村生産生活
小時候我們在玉米田經常能看到玉米腫大成瘤狀的現象,不少人(chi huo)還專門收集了吃。
其實這是玉米上的一種病變,玉米瘤黑粉病,有人認為是絲黑穗病,其實不然,絲黑穗病侵染雄穗、雌穗,形成的是絲狀物。
玉米瘤黑粉病則是擔子菌門的玉蜀黍黑粉菌侵染所緻。
玉米瘤黑粉病
冬孢子萌發适宜溫度26-34℃,相對濕度98-100%,孢子抗逆性強,幹旱情況下5周才喪失發芽力。
但隻需要幾小時的雨水、露水、大霧就可以萌發侵入。
一般在玉米抽穗後發病的情況增多,莖、葉、雄穗、果穗、氣生根都可以受害,受害部位常常因此而腫大,
腫瘤剛形成時,外面是白色或淡紅色,有層光滑的薄膜,此後發展為灰白色或灰黑色,成熟後外膜破裂散發出黑粉-厚垣孢子。
其瘤大小因位置不同而大小不同,在葉片和葉鞘上的一般豆粒大小,一般不産生黑粉;
莖病變
在莖、果穗上的有雞蛋大小。雄穗上染病一般是長出囊狀或者角狀小瘤,聚集在一起;
雄穗病變
雌穗上一般是上半部個别小花染病,其他正常。
個别病變
防治措施:(1)摘除病瘤。及早摘除、焚毀,避免病菌冬孢子傳播再侵染。
(2)藥劑防治。玉米抽雄前10天,用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噴霧,可減輕再侵染危害。
那到底這東西能不能吃呢?
曾經有人具體實踐,經過篩選、清洗、烹饪等工序。最後口感如何?
網友表示,太...
向這位老師實踐精神緻敬
好了 大家還是不要随意模仿嘗試了,畢竟它屬于一種未經證實安全性的真菌,并不是我們國家認可的食用菌。
以後在玉米田發現這種病變玉米,要及時摘除焚燒,避免黑粉瘤成熟釋放孢子感染其他玉米,保障咱們農業生産安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