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全縣水污染治理工作

全縣水污染治理工作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3 17:45:22

來源:河北新聞網

守護京津水源 構築生态屏障

——承德堅持“五水”共治實施流域污染治理探訪

全縣水污染治理工作(河北承德堅持五水)1

治理後的武烈河不僅水質得到極大提升,河兩岸還成了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河北日報資料片) 通訊員于勝利攝

近日,在潮河岸畔一片空曠的河灘上,灤平縣虎什哈鎮西營房村黨支部書記李樹民将玉米一把一把向空中抛撒,引來一群群稀有候鳥争相啄食。

“這幾年,灤平突出沙化土地和水土流失嚴重地區的綜合治理,加快推進京津水源涵養功能區建設,生态環境越來越好。”李樹民說,良好的生态環境引來蒼鹭、天鵝等一大批珍貴禽鳥遷徙落戶,成為一道靓麗的風景。

承德高度重視水生态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将水作為立市之源,堅持以精準治水、協同保水、依法護水、生态涵水、産業興水“五水”共治為支撐,統籌減污增容,分區域、分斷面、有計劃地逐步實施流域污染治理。2019年、2020年連續兩年全市19個地表水國考、省考斷面水質達到或好于Ⅲ類比例保持100%。

精準治水

——水環境持續改善

原本高低不平的河灘平整了,昔日堆放在兩岸的垃圾不見了……正在治理中的隆化縣郭家屯鎮東屯村灤河沿岸正在變得整潔,河水變得更加清澈。

這一喜人變化,得益于承德實施的八百裡灤河水質保護工程。

灤河承擔着為津唐供水的重要使命,但上遊生态環境脆弱,河流泥沙含量大。為根治泥沙問題,承德提出力争用3年時間,對灤河實施生态護岸、建設生态緩沖帶、濕地建設、河道生态修複等工程,逐步改善流域環境質量。

聚焦灤河、潮河和武烈河流域,針對總磷、高錳酸鹽指數、COD、氨氮等流域特征污染物和不同季節、不同地段水體污染物濃度規律,承德科學分析内外因,通過排查溯源,全面建立流域污染源動态檔案,确立了“水土流失、城鎮污水、工礦企業、農業面源、河湖内源”五大治理重點,實行清單式、系統化、差異化治理。

聚焦重點強弱項,全力推進治本工程。抓住污水集中處理率不足和灤河上遊水土流失兩大頑疾,大力實施三年百項治污工程、八百裡灤河水質保護工程。“十三五”以來,新建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3座,總處理能力達到每日58.5萬噸,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6.2%,縣城污水處理率達到92%以上,350個村莊生活污水實現有效治理,2026個村莊生活污水實現有效管控。

聚焦不同污染特征,分區分時精細化管控。針對不同地段、時段水文特征,深入實施“一斷面一策”和季節性差異化管控,将全市19個國省考核斷面分為7類,逐一分析存在的問題,逐一明确管控措施,逐一确定責任單位,全部實施清單式管理,共确定具體舉措33項。針對枯水期、淩汛期、汛期、平水期實施季節性差異化管控措施,确保斷面水質穩定達标。

聚焦飲水安全底線,突出抓好飲用水水源保護。劃定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19處,成功劃定雙峰寺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圍繞潮河和灤河周邊、飲用水水源地、河道等重點敏感區域開展違規問題排查整治,縣級以上水源保護區排查發現的49個環境問題全部整治到位,拆除取締違法企業4家,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标率保持100%。加大對潘家口水庫整治力度,推動完成潘家口水庫環庫區寬城、興隆兩縣23個村網箱養魚取締,拆除網箱19363個,水庫水質從Ⅴ類恢複到Ⅲ類。

完善管理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嚴格落實河長制,實行河湖長、河湖警長和河湖管理員制度,創新實施地表水斷面長責任制,設立國省考斷面長37名、河湖長416名、河湖管理員1191名。組建了潮河、灤河水環境治理工作專班,開展常态化巡查問診。生态環境部門與氣象、水務、水文等部門建立了會商機制和水質預警機制,與水務、公安、住建、農業農村等7部門建立了聯動執法機制。

在實行全域禁限批水環境高污染行業産業的同時,還組建生态環境綜合執法隊伍,公檢法均成立了生态環保機構,建立了生态環境司法與執法聯動機制。對灤河、潮河等重點流域46家重點企業、90段河道建立了網格化監管體系,開展常态化預警監測和執法檢查,全流域建設了可視化監控體系,實現了全域1500條河流全覆蓋。

協同保水

—— 一泓清水送京津

2020年9月1日,為加強水源保護,北京市密雲區舉辦密雲水庫上遊流域生态環境聯建聯防聯治合作協議簽訂座談會。北京市密雲區、懷柔區、延慶區以及我省承德市、張家口市共同簽署保水合作協議,兩市三區聯手,在8個方面深化協同合作,組成“保水共同體”。

“合作協議的簽訂,開啟了京冀兩地協同合作保護水源、保護生态的新篇章。”回憶起協議簽訂那一刻的場景,承德市生态環境局局長孫雷仍難掩激動。

水環境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各行各業,流域性、系統性特征突出,唯有共治才能共享。承德市統籌上下遊、域内外,全力下好流域生态環境保護“一盤棋”,實現“九龍治水”、事倍功半到協同保水、事半功倍的轉變。

除了上述兩市三區組成“保水共同體”外,承德還與内蒙古錫盟多倫縣建立了水環境協調機制,實行錯時放水、錯峰放水,有效緩解汛期、淩汛期和上遊水庫放水對水質造成的持續影響。

為确保一泓清水送京津,承德不斷深化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強力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密雲水庫上遊生态清潔小流域建設、京津風沙源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等生态修複工程,建設生态清潔小流域12條382平方公裡,完成退化草地治理768萬畝,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388平方公裡,治理河道總長294.5公裡,建設水源工程695處、節水工程571處。

實施森林資源培育與質量提升工程,每年營造林70萬畝以上,有林地面積已達到3521.8萬畝,森林覆蓋率已提高到59.45%,居華北地區首位;全市草原面積達到1199.6萬畝,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達到73.6%,生态系統結構和功能良性發展,水源涵養能力顯著提升。

産業興水

——好生态帶來好日子

這個春節,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禦道口鎮禦道口村65歲的王金嶺過得格外愉快:“我在小灤河國家濕地公園做保潔員,每年工作4個月便可收入近萬元,加上民宿收入,這日子越過越有滋味。”

王金嶺原本靠種地為生,全家一年收入不足萬元。好日子的到來源于村外小灤河國家濕地公園的建成。

2014年,承德啟動了小灤河國家濕地公園建設。“恢複自然濕地1300畝,打造人工濕地330畝,完成濕地保護綠化260畝,共流轉租賃和保護濕地草場2430畝。”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林業和草原局濕地保護中心主任崔淑軍說,以水源地保護和濕地恢複為主線,在區域内開展圍堰蓄水,以人工手段将水源留存在荒灘裡。

小灤河水質的改善,不僅滋潤了昔日的沙荒地,也讓農戶的生活悄然發生了變化。

王金嶺除了在濕地公園做保潔員的收入外,草場流轉還為他提供了固定收入。随着遊客越來越多,他瞅準商機,辦起了民宿。“有了濕地公園,我們也有了自己的生财之道。”他感慨道。

好生态帶來了好日子。作為“兩山理論”的忠實踐行者,承德堅持以水定城、以水興城,着力探尋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橋”和“船”。

該市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供銷社共同出資,成立“承德山水”品牌運營公司,已入駐企業166家,2020年向京津市場銷售綠色優質農産品48.1億元。注冊成立塞罕壩生态開發集團,大力推進碳彙交易、發展高端生态旅遊、開發生态有機農産品、規範拓展苗木生産經營、承攬造林綠化工程,集團總資産達到19.5億元,完成碳彙交易9.6萬噸,交易額362萬元。

推進GDP和GEP“兩值”增值,承德在全省率先開展了綠色GDP核算工作,與中國環科院、生态環境部規劃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挂牌成立“兩區”建設研究承德工作站,通過開展深度合作,推動高質量綠色發展。(河北日報記者尉遲國利 通訊員王思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