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放療和化療,被稱為腫瘤治療的“三駕馬車”。然而,大家對手術和化療相對比較熟悉,但對于放療,人們想象更多的是“輻射”、“損傷”。而且,放射線不像手術和化療,可以看得見摸得着,很多患者也不懂放療到底是如何進行的,總覺得放療“似乎不太重要”。
那麼,放療到底是如何殺死腫瘤的呢?多久才能起作用?什麼情況下應該首選放療呢?放療後身上會帶有輻射嗎?放療中的各種“刀”又有什麼區别?哪種效果好呢?......下面就一起了解一下吧。
放療是什麼?在腫瘤的治療中到底是啥角色?
放射治療就是利用放射線最大限度地殺傷腫瘤,同時盡可能地保護周圍正常組織的治療方法。在腫瘤治療中,約有70%的患者都會使用到放療。研究顯示,約55%的惡性腫瘤可治愈,其中不同治療方式的貢獻為:手術占27%,放療占22%,化療占6% 。所以,放療其實非常重要。
近十幾年來,影像技術、計算機技術、放射治療設備的進步和發展,帶來了三維适形放療、調強放療、圖像引導放療、立體定向放療等新的技術手段,放療也已進入精準醫療時代。
放療後身上會帶有輻射嗎?會對家人産生影響嗎?
很多人擔心,放療後因為接觸了放射性物質,身體會帶有輻射,影響到周圍人的安全。那麼,到底需不需要有這種顧慮呢?
這就要先了解一下放療的方式了。放療分為2種方式,内照射和外照射。
内照射就是把放射源放在體内,它會慢慢衰減,釋放射線。它的好處就是射線波不需要從外面穿進來,對外面的組織造成損傷。但劣勢就是攜帶不方便,而且有一段時間是有輻射的。
但這種輻射也并不是指這個人不能靠近,基本上半米或者十幾公分就沒有什麼輻射。因為内照射産生的射線穿透能力比較弱,放射物質的半衰期也比較短,很快患者體内的放射性物質就能恢複正常了。
外照射就是放射源置于體外,射線通過加速器,通了電之後,用很高的劑量集中在體内某個區域,對腫瘤進行治療。這種方式關掉電放射性就沒有了,所以出了加速器之後就沒有輻射了。
因此,放療病人并不是輻射源,基本不會影響身邊人的健康。
為什麼放療之後,腫瘤沒有馬上縮小?
與手術切除腫瘤後效果立竿見影不同,放療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延時性”。
因為放療是用高能射線破壞癌細胞的DNA,使癌細胞死亡。而破壞癌細胞的DNA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作用,一種是間接作用。
直接作用就是,放射線照射到癌細胞裡,導緻癌細胞的雙鍊DNA斷裂。遺傳物質被完全破壞了,癌細胞無法再分裂了,就會導緻死亡。這就相當于一刀子捅到心髒,直接斃命了。
間接作用就是,射線産生的自由基破壞癌細胞的DNA,導緻單鍊斷裂。這樣癌細胞不會馬上死亡,而是分裂一段時間後分裂不下去了,才會死亡。這就相當于是胸口被紮了一刀,然後跑了一段時間,最後因為流血過多死掉了。
所以,一般做完放療後,醫生不會馬上讓病人做檢查,而是過一段時間再複查。就是因為放療的這種刺激效應,需要一段時間後才能顯現出來。
放療中的各種“刀”,到底是什麼?
其實放療并不是真正的刀,而是射線形成的不同劑量分布。
放療射線對腫瘤短期内給予高劑量的照射,産生殺滅消融式的治療效果,類似手術切除。而且,腫瘤所受放療劑量高,周邊正常組織所受放療劑量快速跌落,猶如陡峭的山峰,就像刀削一樣。所以,放療就像是“隐形的手術刀”。
那麼,這麼多“刀”,有什麼區别呢?其實,依據射線性質不同,可分為兩大類:光子束和粒子束。
光子束類應用最多,主要是γ射線和X射線。伽馬刀就是使用的γ射線,有頭部γ刀和體部γ刀(也被叫做陀螺刀)。射波刀、速峰刀、托姆刀等使用的都是X射線,我們平時做CT也是X射線,隻是放療的加速器裡X射線的能量更高。
放療中使用的粒子束主要是質子束和重離子束,因此被稱為質子刀和重離子刀。
這麼多種“刀”,哪種效果最好?
很多人會困惑,這麼多種“刀”到底哪種效果好?是不是越貴才越好呢?
其實,還真不一定。治療的效果主要還是看腫瘤的部位和患者的具體情況。如果是腦部腫瘤,腫瘤又比較小,腦部的伽馬刀精準度就很高,效果就很好;如果是體部的,射波刀、速鋒刀會有優勢一些;如果是多部位的話,托姆刀效果更明顯;如果是放療後又複發的,可能需要考慮質子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