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有個感冒頭痛、發熱咳嗽什麼的,家裡老人就會不停地叮囑說不要給孩子吃牛羊肉、海鮮之類的“發物”,發物究竟是什麼?吃了發物就會使寶寶原有的病症加重嗎?
“發物”本身就是一個比較泛的概念,古代醫籍中少有提及,貌似隻流傳于民間,祖祖輩輩口口相傳而已。耳濡目染之下,我們多多少少也知道一些,比如鯉魚、羊肉、狗肉、荔枝、蝦等等,但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大家日常生活中也不可能完全不吃這些食物。
1
“發物”是什麼?
在中醫來說,“發物”其實隻是一些藥食同源的食物,包括肉類、魚類、蔬菜、水果等等,正常情況下,大多數寶寶都是可以食用的。但是,這些食物又或多或少帶有一定的偏性,比如偏熱、偏燥、偏涼、偏濕、偏辛、偏散等等,如果食用的孩子患有某些剛好與所進食物相同偏性的疾病,或是具有明顯偏性體質的人經常食用與自己體質偏性相同的食物,那麼這些食物就成了傳說中的“發物”。
比如鯉魚、羊肉都是偏熱性質的食物,如果熱性體質的或者患有熱性疾病(如風熱感冒)的孩子就不适宜吃這些食物,也就是說,鯉魚和羊肉對這些孩子來說就是“發物”。如果是體質虛寒的孩子,那麼在寒冷的冬季,适當進食這種偏溫熱性質的鯉魚和羊肉,反而有非常好的滋補作用,這個時候,鯉魚和羊肉又不是“發物”了。所以說,“發物”隻是一種相對的說法,為了避免食用“發物”,這就需要弄清楚寶寶體質和常見食物的偏性了。
2
常見食物的性質
中醫将一些常見食物的性能大緻分為六類。
1.偏熱性:鯉魚、羊肉、椒類、姜類、八角、桂皮、茴香等;
2.偏涼性:苦瓜、藕、筍、海帶、紫菜、梨、西瓜、柿子、香蕉等;
3.偏滞氣之性:蓮子、芡實等以及油膩、甜的食物;
4.偏發散之性:蝦、蟹、鵝、雞蛋、香椿等;
5.偏動血之性:胡椒、葡萄、檸檬、洋蔥、大蒜、黃酒、醋等;
6.偏濕熱之性:饴糖、糯米、豬肉等。
3
針對體質防“發物”
中醫将人分為9種體質,分别是平和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氣虛質、氣郁質和特禀質。
1.平和質:體态适中、面色紅潤、精力充沛等為主要特征。這種體質隻要飲食适度,一般偏性無礙;
2.氣虛質:元氣不足,以疲乏、氣短、自汗等氣虛表現為主要特征。這種體質以清淡飲食為主,适當食用黨參、黃芪、山藥等補氣之品;
3.陽虛質:陽氣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溫等虛寒表現為主要特征。這類體質不要食用偏涼性食物;
4.陰虛質:陰液虧少,以口燥咽幹、手足心熱等虛熱表現為主要特征。這類體質不要食用偏熱性食物;
5.痰濕質:痰濕凝聚,以形體肥胖、腹部肥滿、口黏苔膩等痰濕表現為主要特征。這類體質不要食用偏濕熱性食物;
6.濕熱質:濕熱内蘊,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黃膩等濕熱表現為主要特征。這類體質不要食用偏熱、偏濕熱性食物;
7.血瘀質:身體内血液運行不暢,以膚色晦黯、舌質紫黯等血瘀表現為主要特征。這類體質不要食用偏涼性、偏滞氣性食物;
8.氣郁質:氣機郁滞,以神情抑郁、憂慮脆弱等氣郁表現為主要特征。這類體質不要食用偏涼性、偏滞氣性食物;
9.特禀質: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過敏反應等為主要特征。這類體質不要食用偏發散性食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