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拍打治病必須對症出掌

拍打治病必須對症出掌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4-27 21:08:38

  目錄:

  第一章:防病治病常識 拍打治病須對症出掌

  第二章:防病治病常識 高脂血症的運動療法

  第三章:防病治病常識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診治要點

  第四章:防病治病常識 換個髋關節重圓行走夢

  生活中,許多人都會“拍打治病”,但是你知道嗎?拍打也要有所講究,不可随便拍打,要對症出掌,這樣才能達到治病療效。下面小編給大家詳細講解其原因,并告訴大家一些防病治病的養生常識,快去看看了解下吧。

  防病治病常識 拍打治病須對症出掌

  小玉爸爸今年65歲,最近跟着一位“養生專家”學起了拍打療法,每天噼裡啪啦地拍打皮膚,拍得身上紅一塊紫一塊。小玉很擔心:拍打療法怎麼有點像自虐?真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嗎?

  拍打舒筋活絡

  中醫認為,拍打直接作用于人體的筋肉,通過調整人體的神經、經絡、精神,達到增強和活躍人體運動系統功能的作用。拍打療法具有行氣活血、舒筋活絡、疏通經脈的作用,對神經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等慢性疾病發揮綜合治療作用:拍打療法适用于風濕痹痛、肢體癱瘓等病症,常拍打頸肩、腰背及肢體等部位。

  但任何一種療法都有針對性、适應症,并非包冶百病。任何健身方法有一定的适應人群。所以,拍打療法也不是人人能使用,比如有感染性疾病、血液病、腫瘤病的人,或肌膚有破損、燙傷、出血者,就不能使用拍打療法。

  有人将拍打療法的效果誇大,稱能治療癌症、糖尿病、婦科病……這是不可能的,即使拍打真對這些病症有所緩解,也是有許多複雜的原因,充其量隻是個案巧合,并不具有代表性和說服力,不能簡單歸結為拍打的療效。若想對自身情況進行有争對性的拍打,可以先咨詢專業醫師。當通過拍打不能緩解症狀時,一定要去醫院治療,切不可耽誤病情。

  自行拍打适度适量

  拍打的治療範圍有限,拍打方法也有講究。臨床醫生進行拍打療法時一般會用到木槌、木棒制成的拍子,在患者特定部位進行輕重不同而有節奏的拍打。而自行拍打時,則可以并攏手指進行拍打。

  拍打應講究适宜、适度、适量,絕不可以像小玉的爸爸一樣以為拍打就是拍得越腫、越瘀、越青越好!拍打手法須輕巧有彈力,力量要适度,腕關節活動要靈活,兩手操作要協調,頻率适中。

  有人拍打時下手過重,将身上拍得青一塊、紫一塊,他并沒有覺得不對勁,反而認為這是在排毒。這當然不對。長期過重拍打,不僅會讓肌肉變得纖維化,破壞肌肉的張力彈性,還會使韌帶、肌肉、筋膜等組織因為拍打力度過大而深度受傷。請大家記住,“舒服不治病,治病不舒服”的觀念是錯誤的,真王好的健身養生方法是讓患者“不知其苦”。

  拍打小常識

  拍打一般從頭頂開始,自上而下:順序為:頭、頸、雙肩、雙上肢(内外側)、腹部、雙下肢(内外側)等經絡循行部位。拍打時間一般半小時為宜,拍打時若有不适應立即停止。

  1、施行拍打療法時,應保持适宜的室内溫度。室溫過低易受涼,室溫過高易出汗,一般以25℃至30℃為宜。

  2、每次治療前安靜地休息一會,使情緒安定,并排淨大小便。

  3、拍打的手法和力度視病情和不同人群而定。開始宜輕,以後逐漸加重。對兒童和年老體弱者力度宜輕,對年輕體壯者力度可重些。對痹症、痿症(肢體軟弱無力,日久而緻肌肉萎縮或肢體癱瘓為特征的疾病)和感覺功能遲鈍者手法應适當加重,肩部、背部和腰部宜輕拍,骶部可重抽。腎區嚴禁大力拍打,因用力不當可能震傷腎髒組織,四肢肌肉豐滿處手法宜重,關節及肌肉較薄處手法宜輕。一般不拍打胸部。

  4、拍打結束4小時後再洗澡,要用熱水洗。

  5、曾經刮痧者等淤痧消失後再進行拍打治療。

  防病治病常識 高脂血症的運動療法

  高脂血症一般沒有什麼不良的感覺,大部分人都是在體檢時發現的,尤其是很多中青年人群,由于在外就餐的比例越來越高,生活中運動量又偏低,發生高脂血症的幾率不斷增高,我國約有9000萬人患有此病,因此非常危險,有人稱之為“無聲的殺手”。

  到底什麼是高脂血症呢?脂肪代謝或運轉異常使血漿一種或多種脂質高于正常值稱為高脂血症。這是一種全身性疾病,是指血中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過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過低,現代醫學稱之為血脂異常。很多中老年人拿到體檢報告看不明白,數值多少提示高脂血症呢?一般血膽固醇含量超過6.2mmol/L(毫摩爾/升),或甘油i酯超過2.Ommol/I.都提示町能為高脂血症?

  日前公認調整血脂健康的方法是運動和飲食相結合。

  運動的好處在于,一方面有氧運動可以促進脂肪的利用,運動時能量的消耗會使脂肪的動員增加。另一方面,運動可促進脂肪的代謝,長時間堅持有氧運動可以促進脂肪代謝酶類活性的提高,讓周圍骨骼肌利用脂肪的代謝效率更高。

  當然運動的方案一定也要根據每個人的不同情況進行調整,很多出現高脂血症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往往更加容易合并其他的運動系統疾病或代謝疾病,這些中老年人在運動時應該注意什麼?如何選擇合适的運動項目呢?下面就針對這些情況為大家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議。

  合并糖尿病

  當代醫學研究發現,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的發生與體内脂肪代謝的異常有明顯關系。血糖增高之後血脂的異常又會進一步促進血管粥樣硬化,使得心、腦、腎髒的微小血管發生病變。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須控制血脂的達标。

  建議采用一些中低運動量的運動項日,如散步、太極拳、氣功,以社區内的健身為主,以免運動時發生低血糖難以得到幫助,避免空腹運動,每次運動20-30分鐘,可以每天運動。

  合并高血壓

  血脂高、血壓高也是辦公室最常見的體檢異常,和工作壓力情緒焦慮是分不開的,建議每周進行3-4次有興趣的有氧運動。可選擇中等強度的運動,如長跑、羽毛球、健美操、瑜伽、乒乓球等,每次40分鐘左右,有助放松身心、降壓降脂。

  合并冠心病

  部分高脂血症的中老年人合并有冠心病,那麼進行運動時就需要特别當心,不能進行強度很大的運動,否則加重心肌的負擔,可能會導緻心慌、胸悶、頭暈甚至休克等冠心病症狀的出現。哪些運動合适呢?像快步走、太極拳,抖空竹、健身舞蹈等都是可以的,先從每次15-20分鐘開始,沒有不适症狀的話,可以逐漸把時間再延長一些,每次運動不超過一個小時,一周3-4次就可以了。冠心病患者運動時一定要随身攜帶常用藥物。

  合并關節炎

  很多老年患者有血脂高的問題,同時還存在關節的退行性病變,活動較多時疼痛明顯。我們建議可以選擇一些關節重力負擔比較輕的運動方式如遊泳,避免過多地跑跳,以免加重關節的磨損。遊泳是一種能量消耗較大的運動,空腹和過飽都小适合,最好在飯後2-3小時,老年人每次15-20分鐘,中間也要适當休息。

  合并骨質疏松

  骨質疏松在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中很常見,骨密度下降,骨質變薄變脆,合并有高脂血症時進行哪些運動呢?建議不要做力量型的運動,瞬間拉力太大容易損傷脆弱的骨質,嚴重的還會引起骨折,例如短跑、跳遠,激烈的對抗運動像籃球、排球等。适當的壓力能促進骨質的修複,所以适度進行爬山,跳繩、交誼舞等負荷比較平均的運動,還應适當補鈣。

  總而言之,血脂代謝的異常通過運動和飲食的調節,一般都會有比較好的效果,但一定要注意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适當的運動方式和強度,否則會起反效果。

  防病治病常識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診治要點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疾病,病程可持續數月、數年乃至數十年,可反複惡化和緩解,該病很難“痊愈”,隻能“緩解”,中老年人群亦有一定發病率。由于有些患者起病緩慢,全身性症狀輕微或缺如,容易延誤診治,故中老年人需要了解該病的防治知識。

  一、潰瘍性結腸炎的症狀表現

  潰瘍性結腸炎是指乙狀結腸、直腸、結腸黏膜發生潰瘍的非特異性結腸炎症。發病機理雖未完全明了,但一般認為與免疫、精神神經、過敏及非特異性感染等因素有關。主要症狀是腹瀉,并可出現血性腹瀉,間隔期無症狀。

  該病一般起病緩慢。患者排便次數增多,但由于直腸炎症刺激,每次排便量少,可伴有裡急後重、輕度的下腹部疼痛及大便中出現血液和黏液。當潰瘍局限于直腸和乙狀結腸時,患者大便可正常或硬且幹燥,但在排便時或在兩次排便之間可伴有從直腸内排出的血性黏液。如果潰瘍向近端擴展,則糞便變得松散,患者一天内排便可達10次以上,并常伴有嚴重的疼痛和令人難以忍受的裡急後重,夜間也不能緩解;糞便呈水樣,有黏液常是血液和膿液?

  潰瘍性結腸炎的并發症比較多,有的比較嚴重,需要加強防範:

  (l)中毒性結腸擴張。一般在急性活動期發生,發生率約為2%。

  (2)腸穿孔多在中毒性結腸擴張基礎上發生,發生率為1.8%-3%。

  (3)大出血。發生率約為1%-4%,除因潰瘍累及血管發生出血外,低凝血酶原血症亦是導緻大出血的重要原因。

  (4)息肉.發生率為9.7%-39%,這種息肉通常被稱作假性息肉。

  (5)癌變。主要來自腺瘤樣息肉,密變發生率約為5%。

  局限性潰瘍性直腸炎患者的預後最好,不易出現嚴重的全身性症狀。

  二、如何診斷潰瘍性結腸炎

  可根據臨床表現及各項檢查結果對潰瘍性結腸炎做出診斷。

  1.臨床表現持續或反複發作的腹瀉或黏液膿血便,伴腹痛、裡急後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狀。病程多在4-6周以上。可有關節、皮膚、眼、口及肝膽等腸外表現。

  2.結腸鏡檢查病變多從直腸開始,呈連續性、彌漫性分布。鏡下發現:(1)黏膜血管紋理充血、水腫、質脆、出血;(2)病變明顯處可見彌漫性、多發性糜爛或潰瘍。

  3.鋇劑灌腸檢查檢查顯示:(1)黏膜粗亂或出現顆粒樣改變(2)腸管邊緣呈鋸齒狀或毛刺樣,腸壁有多發性小充盈缺損;(3)腸管短縮,袋囊消失呈鉛管樣。

  三、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

  (一)一般治療

  1.合理飲食。患者飲食以柔軟、易消化、富含營養、有足夠熱量為原則,要多食水果和蔬菜:應補充多種維生素:有貧血症狀者,注意補充鐵劑;慎用牛奶及乳制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飲酒,肢煙;減少糖類的攝取,尤其是蔗糖、澱粉等,并要少食多餐。急性發作期患者應采取無渣飲食。

  2.避免長期服用損傷黏膜的藥物,如吲哚美辛、阿司匹林、保泰松、避孕藥物等。

  3.患者應保持樂觀的生活态度,避免精神緊張,消除引起失眠的因素。

  4.輕型患者治療期間可繼續工作,但不能勞累。病情嚴重者應卧床休息,緩解期可适當活動。

  5.對腹瀉嚴重者,注意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尤其是鉀的補充,低血鉀者應子糾正。

  6.合并感染者應積極治療,控制感染。

  (二)藥物治療方案

  活動期的治療目标是盡快控制炎症,緩解症狀;緩解期應繼續維持治療,預防複發。

  1.活動期用藥

  活動期的治療可選用柳氮磺胺吡啶制劑,或用相當劑量的5-氨基水楊酸(5-ASA)制劑.病變分布于遠段結腸者可酌用柳氮磺胺吡啶或5-氨基水楊酸栓劑、5-氨基水楊酸灌腸液、氫化可的松琥珀酸鈉鹽灌腸液,亦可用巾藥保留灌腸。上述藥物治療反應不佳者适當加量或改服糖皮質激素。應用廣譜抗生素控制腸道繼發感染,如硝基眯唑.喹諾酮類制劑、或頭孢類抗生素等。對頑同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亦可考慮其他免疫抑制劑,如硫唑嘌呤,6-巯基嘌呤等。慎用解痙劑及止瀉劑,以避免誘發中毒性巨結腸。

  2.緩解期用藥

  除初發病例、輕症遠段結腸炎患者在症狀完全緩解後可停藥觀察,其他所有患者症狀完全緩解後,均應繼續維持治療。維持治療的時間尚無定論,緩解後6個月内複發者應維持治療。糖皮質激素無維持治療效果,在症狀緩解後應逐漸減量,過渡至用5-氨基水楊酸維持治療,并同時口服葉酸。5-氨基水楊酸與免疫抑制劑均無效者,應考慮新型生物治療劑,如抗TNF-α單克隆抗體。亦可用益生菌維持治療。

  (三)中醫治療

  中醫對該病具有良好的療效。中醫認為該病多屬于脾腎陽虛、胃寒腸熱、氣血虧損,治療應以補脾益氣、溫通陽氣、生肌止血為主。方劑可用健脾湯、附子理中湯為基礎改善陽虛與脾胃虛弱,加用人參、黃芪、白芨等生肌,加用三七、地愉等止血,加用清熱解毒中藥消除腸道炎症。

  (四)外科治療

  約有20% -30%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最終将需要手術治療。以往在内科治療方法失敗後,手術作為最後一種解決疾病的方法,而病員也處于急性或慢性疾病嚴重營養不良和虛弱的狀況下。現在多主張較早施行手術,這種治療變化是由于現在有多種手術可供選擇,而且手術具有治愈的療效,可使預期壽命和生活質量恢複正常,并發結腸癌的危險性也被排除。

  需要手術的指征有:①病情反複發作惡化,導緻營養不良、虛弱、不能工作或不能參加正常社會活動和性生活;②大量難以控制的出血;③中毒性巨結腸經幾小時而不是數天治療無效者;暴發性急性潰瘍性結腸炎對類同醇激素治療無效者;④由于腸狹窄引緻梗阻;⑤懷疑或證實有結腸癌。

  防病治病常識 換個髋關節重圓行走夢

  丈夫袁春生不幸罹患雙側髋臼發育不良伴雙髋骨性關節炎,每走一步,都疼得鑽心。妻子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為了幫丈夫治病,妻子陳惠芳在地下通道拉琴籌款,這一拉就是9年。2012年初,武漢“提琴愛人”的故事讓這個乍暖還寒的春天暖流湧動。

  2月7日.武漢市普愛醫院安排骨科臨床經驗豐富的勘武生教授、程文俊博士為袁春生進行了右側髋關節置換手術,并免除了全部手術費用。術後袁春生恢複良好并順利出院,現在他全身疼痛的症狀已經消除,并且能夠拄着拐杖走路了。

  換了一個人工髋關節,袁春生走路時劇烈的疼痛感神奇般消失,這是一種什麼治療方法?近日,記者采訪了主刀醫師程文俊博士。

  關節先天發育不良

  程文俊說,袁春生剛入院時,幾乎無法單獨走路。即使在别人的攙扶下,每走一步都會有鑽心的疼痛。這主要是他病程時間太長,雙側髋臼發育不良沒有及時治療導緻出現了雙髋關節股骨頭壞死。

  髋臼發育不良是一種先天性發育畸形,是軟骨發育障礙或軟骨骨化障礙所緻。

  正常的髋關節,其碗狀的髋臼能很好覆蓋球形的股骨頭,就像我們的左手手掌能夠包裹住右手拳頭一樣。在髋臼和股骨頭之間還有一些軟骨和關節囊起加固作用。髋臼關節的穩定性主要有兩個因素支撐:一是骨性髋臼能很好地覆蓋股骨頭,二是關節軟骨和關節囊能固定髋臼關節。

  當髋臼發育不良時,髋臼碗面變淺并且向外翻轉,導緻它包不全股骨頭,從而使股骨頭容易向外上方移位。股骨頭與髋臼的接觸面積減少,股骨頭承受重量的範圍也随之縮小,其覆蓋的關節軟骨承受的壓力過大,長年累月,髋臼和股骨頭表面的軟骨逐漸出現老化變形,繼發骨性關節炎,嚴重者就會像袁春生一樣,并發股骨頭壞死。據統計,中老年髋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中有25%-50%是由于髋臼發育不良引起。

  盡早治療可不手術

  程文俊說,早期髋臼發育不良的治療原則是減少關節的負重,避免體力勞動及劇烈運動,也可考慮作截骨手術,以增大髋臼的覆蓋面,防止發展為關節半脫位、脫位及骨性關節炎。

  據統計,髋臼發育不良國内報道的發病率為0.39%,北方地區的發病率高于南方地區。這可能和養育方式有關,南方人習慣用背帶背孩子,使孩子的髋部呈蛙式分開狀态,有利于髋部發育;北方孩子多采用襁褓包裹呈“蠟燭狀”,如果孩子患有先天性髋臼發育不良,則可能對發育有影響。

  而髋臼發育不良的早期治療,就是采用穿蛙形挽具進行矯正。蛙形挽具很像南方人背帶背孩子的姿勢:所以,治療髋臼發育不良的關鍵在于早期診斷和恰當治療。新生兒期(出生-6個月)的患兒通常不需要手術,采用閉合複位後蛙形石膏固定,成功率可達85%-95%。

  因此,早期篩查顯得尤為重要。早期篩查髋臼發育情況在許多國家已經成為新生兒保健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國尚未開展。“其實早期篩查很簡單,到小兒骨科做一個B超檢查就行。”程文俊說。

  人工關節置換“失靈”關節

  程文俊說,髋臼發育不良患者早期症狀不典型,一般表現為患側髋部容易疲勞,關節酸痛,也可能在其他部位如腹股溝區、大腿前方及臀部出現酸脹不适而髋關節不适症狀輕微。當出現明顯的髋關節疼痛,繼發肌肉萎縮、走路時疼痛明顯就是中、晚期的臨床症狀了,嚴重者會像袁春生一樣,病情發展到骨性關節炎晚期,關節軟骨大部分已破壞,股骨頭壞死,舉步維艱。這時隻能通過人工髋關節置換手術治療來改善疼痛症狀。

  受訪專家:程文俊 武漢市普愛醫院骨科副主任醫院、博士。

  總結:以上盤點的這些治病防病養生常識,大家都已經了解了,那麼今後一定要注意了,正确的養生方法才能養出健康的身體哦!(文章原載于《家庭保健》,刊号:2012.03,作者:薛明新、魏忠濤;《益壽寶典》,刊号:2012.04,作者:梁丹丹、楊志平;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作文庫知識百科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