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12月15日訊“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大吉大利,今晚吃雞”
……
這些網絡流行語風靡一時,
頻繁活躍在我們的人際交流中。
但是,大約在十幾年前,網絡流行語還不發達的時代,很多廣告的魔性Slogan,就是那個年代的流行語風向标。
這些鋪天蓋地出現在電視裡的洗腦廣告語,占據了當時語言流行的半壁江山。
1、燕舞收錄機
年代:1983年
廣告語:“燕舞,燕舞,一起歌來一片情(一聲),燕舞,燕舞,一起歌來一片情(二聲)!!
2、來福靈
年代:1985年
廣告語:我們是害蟲,我們是害蟲,正義的來福靈,正義的來福靈……
3、哇哈哈果奶
年代:1987年
廣告語:媽媽我要喝,娃哈哈果奶(哄孩子的利器)
4、藍天六必治牙膏
年代:1992年
廣告語:牙好,胃口就好,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
5、大寶SOD蜜
年代:1996年
廣告語:大寶,明天見!大寶,天天見!用了大寶,嘿!還真對得起咱這張臉!
這些耳熟能詳的廣告語,是否也充斥了你的童年?
仔細想來,洗腦廣告似乎是在80後青少年時期大量爆發。
當時作為小孩的我們,總是會去學電視上說話,念叨着念叨着就莫名被洗了腦。
而當時又正處于無網絡時代,獲取信息的方式單一,基本全靠電視,沒辦法屏蔽一些腦殘廣告,隻要是電視上播出的廣告,但凡他演,我們就看。
這種時代背景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後遺症,那就是每當說起一些廣告語裡的關鍵詞,我們就像被按下了開關一樣,自動說出後半句:
我們的目标是——”
“——沒有蛀牙!”
甚至由于兒時記憶太深,有些廣告的植入已經深入骨髓,隻要看到上半句,下半句就會自己蹦出腦袋,還帶着濃濃的畫面感有沒有。
雖然洗腦Slogan并不代表着成功和優秀,但它們确實是時代中一股不能被忽視的洪流,裹挾着一代人的記憶,代表着一段特殊的曆史進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