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抖音 更愛揚劇
這群90後撐起一出傳統大戲
8月10日,江蘇省揚州市,揚劇《百歲挂帥》現場。據了解,揚劇是發源于江蘇省揚州市、成長于上海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它以古老的"花鼓戲"和"香火戲"為基礎,又吸收了揚州清曲、民歌小調發展起來。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趙迪/攝
西夏武将王文,在與大宋的戰争中曾經射殺了三關主帥楊宗保,引來佘太君百歲挂帥,帶着十二寡婦和唯一的曾孫楊文廣與之對壘。而在揚劇《百歲挂帥》裡,張藝瑾飾演的角色,正是頭号大反派王文。
1993年出生的張藝瑾,是揚州市揚劇研究所所長李政成的大弟子。他出身于梨園世家,從13歲開始學揚劇,專攻武生。舞台上,作為“王文”的張藝瑾翻跟頭、鬥長槍,踩着厚厚的鞋底進進退退。他怒目圓睜,鬓須橫陳,擺出了一副兇神惡煞的“惡人”模樣。
15歲,張藝瑾第一次穿上戲服。當時,他看着自己的扮相,覺得特新奇、特好看。那會兒,一出戲要練5年,而現在一出折子戲,練兩個月就能登台,“但基本功每天都要練習”。張藝瑾說:“學戲的人自尊心都強,台下不練基本功,台上會出洋相。”說着,他比劃了一下長槍,抛向空中,又穩穩接住,“就像這樣,如果接不住,那就出洋相了”。
張藝瑾的五官在台上極富表現力,嬉笑怒罵全在一張臉上。這是他從小練就的“表情管理”。“對着牆,盯住一個點,或者盯着蠟燭看,來練眼功。”
張藝瑾和其他演員每天早上8點就要開始排練。穿上戲服之後,由于服裝厚重,身後綁着的旗子把他們的皮膚磨出了老繭。“我小時候很瘦,現在比較壯,因為麻繩綁着使胸背越來越厚。”
8月,揚州的氣溫接近40攝氏度,但他們依舊要穿着厚厚的戲服,一場戲下來,豆大的汗珠不斷從他們的鬓角滾進戲服高聳的領子裡,讓他們的領口都被汗水浸濕了。
不管天氣多熱,練功房裡都不會開空調。在團長李政成看來,“夏練三伏,冬練三九”,吃得苦中苦,是戲曲演員必備的素質。
這樣的苦練,為張藝瑾換來了許多榮耀。張藝瑾在年齡很小時,就拿到了江蘇省戲劇紅梅獎金獎。另一種讓他興奮的時刻,則是觀衆的掌聲響起的時候,“全身起雞皮疙瘩,有些人上台前會發澀,我不怵,會更興奮”。
張藝瑾為了表演,特意剃了光頭,但他并不為此自卑。不懂戲曲的同齡人有時會笑他:“唱戲的嘛,也沒什麼,很簡單。”而他會邀請這些同齡人來看演出,對方這才明白,唱戲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脫下戲服時,張藝瑾又會變回一名标準的90後。他喜歡看抖音,聽網易雲音樂,特别喜歡說唱。“人家以為唱戲的人都喜歡喝喝茶,但我挺90後的,閑了打遊戲,聽聽歌。”
他所在的劇團裡,擔綱劇中主要角色的,也全部都是和他一樣的90後演員。在戲中,楊門女将要與王文大戰許多回合,而在舞台上與張藝瑾“對陣”的,就是團裡最小的演員陳芝越。
這位1998年出生的女孩扮起“女将”楊七娘,手拿長槍,頭戴花翎,“打鬥”之間毫不含糊。陳芝越9歲時,就進入戲曲學校學習揚劇,主攻刀馬旦。最開始的時候,她并不喜歡學習戲曲,“覺得很不時髦”,但她和張藝瑾一樣,在台下觀衆的叫好聲中,慢慢感受到了戲曲的美麗,愛上了揚劇的舞台。
私下裡,陳芝越和小夥伴們都喜歡玩抖音,在她的抖音賬号裡,點擊量最多的就是關于戲曲的内容。穿着現代、打扮新潮的一群年輕人,随着音樂變化、鏡頭移動,瞬間穿上了精美的戲曲裝扮。
數十萬的點贊和評論裡,有網友誇贊他們“帥呆了”,也有網友說:“很欣慰現在有這麼多年輕人還在從事傳統文化藝術。”
此前,張藝瑾和陳芝越所在的劇團推廣“周周演揚劇”,他們在各個大學巡演之後,收獲了一大批與他們年齡相當的粉絲。這讓陳芝越感到越來越有信心:“原來還有這麼多人喜歡傳統戲曲。”于是,她暗自下了一個決心,要演一輩子揚劇,一直到演不動為止。
見習記者 李翀 記者 楊傑 王林
原标題:愛抖音更愛揚劇 這群90後撐起一出傳統大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