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滅六國的時間?公元前237年,嬴政拔掉了他執政的最後一根絆腳稻草,文信侯呂不韋他把老呂逐出京城,回到封國回到封國後的老呂,不到兩年,就飲鸩而死,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秦國滅六國的時間?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公元前237年,嬴政拔掉了他執政的最後一根絆腳稻草,文信侯呂不韋。他把老呂逐出京城,回到封國。回到封國後的老呂,不到兩年,就飲鸩而死。
并且罪名很大:君何功于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何親于秦,号陳仲父?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一代猛人呂不韋就此離開了他精心經營的奇貨可居大生意!
不能逐客而秦國的那些老貴族舊勢力還不甘心,就想借此機會大力清退排擠那些在秦國工作掌握權力的外鄉人,而李斯就在其列。
李斯也許就将退出了秦國的曆史舞台,但他不甘心,他走在離開秦國的道路上,邊走邊回看鹹陽,他心情低落,有感而發。于是就一氣呵成,一揮而就,一吐為快寫了那篇名揚千古的《谏逐客令》。嬴政一看,不對,不好,這樣一逐,不是把整個賢人們猛士們都逐出秦國嗎?
秦國還能統一天下嗎?
他及時醒悟,快馬加鞭留下了李斯,而就是這位李斯,在逐鹿六國之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一殺一留,隻是秦國内部布局的冰山一角,但可以看到嬴政的能力。
嬴政在秦國在内部,率先完成了人事的重要布局,但六國卻進入了神一般的操作之中。
滅六國者六國也趙國廢太子,殺李牧,自毀長城先說趙國,趙悼惠王駕崩。趙國人事有代謝,他本來立了一個太子趙嘉,卻因為娶了一個倡優,生下一個幽繆王遷,而因為喜歡倡優,聽其言把太子趙嘉給廢了,立了遷。戲子誤國,此言不虛。
對于這位女倡生出來的遷,史稱:其素以無行聞與國。
不難推測,有這樣一位大王,趙國能有什麼好結果。果不其然,趙國在秦軍的一頓攻擊下,是損兵折将,失地丢城。
幸虧他還有一位名将,那就是李牧,李牧一出場,秦軍就北吓的不戰而退。有這樣一位能夠挽救大局的人,還不好好珍惜,可惜好景不長,秦國使用反間計,趙國把李牧給辦了,趙國最後一個長城倒塌了。
秦軍攻入了邯鄲,趙國原本很強大,可惜内部太混亂,又喜歡自毀長城,所以也無法阻止秦國軍隊。
韓王搞妥協,不用韓非子再講一講韓國,韓國有一個猛人,那就是韓非子,韓非子很有才能,也很想挽救韓國。可惜韓王卻很拉稀,很軟弱,恨投降,一味地向秦國納地效玺,請為秦國藩臣,還把韓非子送到秦國做人質。
韓非子到了秦國,很受嬴政喜歡,但他發誓不為秦國獻一計一策,寫了一大堆傳世名篇,作《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最後悲憤地在秦國含恨被害。
主子軟弱無能,賢人坐冷闆凳受排擠,韓國能不滅亡嗎?
燕國多壯士,可惜實在弱小再說一下燕國,燕國多壯士,燕國還行,還算比較有骨氣。
因為有一個叫作太子丹的人,他以前在趙國和嬴政一起做人質,兩人關系還算可以,一起在趙國同甘共苦過,可後來嬴政牛逼啦,對自己這位曾經發小卻遺忘啦!
太子丹很生氣,一怒回了燕國,恰好秦國剛滅了趙國,于是順勢來滅燕國,大軍駐紮在中山。
太子丹回到燕國後,導演了一出大戲。
這場戲很精彩,也很出名。那就是荊轲刺秦,老幼皆知,古今流傳,可能主要是太同情荊轲,對秦王有偏見。
和趙國比起來,燕國确實勇氣可嘉,但我覺得刺殺行邊刺這種行動,确實成功率不是很高,但是燕國大地勇士勇氣和大無畏的精神确實值得贊歎。
但刺殺行動的失敗,也進一步加快了秦國滅亡燕國的步伐,當然,燕國力量的弱小是其滅亡的主要原因。
楚忙于王位争奪再說楚國,此時國内王位正在争奪,
楚幽王薨,國人立其弟郝。三月,郝庶兄負刍殺之,自立。
公元前228年,負刍的門客殺死楚哀王,負刍自立為楚王。公元前223年,秦軍攻入楚都壽春(今安徽壽縣),楚王負刍被俘,楚國滅亡。
魏國也一代不如一代魏景湣王薨,子假立。
王贲伐魏,引河溝以灌大梁。三月,城壞。魏王假降,殺之。
此時的魏國也在剛剛經曆王位更替。
齊王想坐壁上觀,覆巢之下 複有完卵乎王贲自燕南攻齊,猝入臨淄,民莫敢格者。秦使人誘齊王,約封以五百裡之地,齊王遂降,秦遷之共。處之松柏之間,餓而死。齊人怨王建不早與諸侯合縱,聽奸人賓客以亡其國,歌之曰:‘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疾建用客之不詳也。
結語簡單地分析一下秦國在征伐六國之前的各國内部環境,秦國有過能改,重用李斯。而六國君王不是軟弱無能,就是在争奪王位,各自心懷自己的小算盤,各國之間在秦國的離間計下破壞合縱,再加上有人才不用,自毀長城,不滅亡才怪。
參考資治通鑒,僅供娛樂學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