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市的晉祠是一座紀念春秋時期晉國的諸候王叔虞和他的母親邑姜的祠堂,位于太原市西南約25公裡的懸甕山下。我上次去晉祠還是幾年前,但給我留下的印象至今仍然清晰可辨,因為晉祠内的幾大絕景确實令人看後記憶深刻。晉祠由于曆代都進行過修繕,祠内的古老文物衆多。遊覽晉祠時,有九大看點一定不能錯過。這九大看點是:景觀三絕:“難老泉”、“聖母仕女像”、“周柏”;建築三絕:“獻殿”、“魚沼飛梁橋”、“聖母殿”;還有書法三絕:“水鏡台”、“對越”、“難老”匾額。下面就來詳細說說這九大看點。
水鏡台
先來說說晉祠書法三絕。
書法三絕之一:“水鏡台”,這塊匾額挂在水鏡台大殿上,是清代乾隆年間的翰林楊二酉所書,比喻戲台上的人物都逃不出世人的法眼,這幅字字體潇灑清秀,如行雲流水,堪稱秀麗之筆。
對越
書法三絕之二:“對越”,位于對越牌坊上,是明萬曆年間太原縣舉人高應元所題,意思是報答并表彰祖先的功德,匾書金字,筆力遒勁,磅礴大氣,堪稱雄偉之筆。
難老
書法三絕之三:“難老”,位于難老泉亭内,是明末清初大書法家傅山所題,意為晉水青春永駐,源源不息,字體圓潤流暢,堪稱神奇之筆。
獻殿
下面來說說晉祠的建築三絕。
建築三絕之一:獻殿。獻殿位于魚沼飛梁橋東面,是陳設祭祀供品的地方,始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年),1594、1955年曾進行過修繕,是國家級古建築之一。獻殿為純木結構,采用單檐歇山頂,琉璃雕花脊,四面沒有牆壁,而是在牆檻上安裝木質栅欄,有些象一座宋代的涼亭,建築風格非常獨特。
魚沼飛梁和聖母殿
建築三絕之二:魚沼飛梁橋。魚沼飛梁橋位于聖母殿前,是在一個方形的水塘上建設的一座十字形的石橋。此橋建于北魏年間,1023、1953年曾進行過修繕。橋身由34根八角形石柱支撐,橋上立有漢白玉欄杆。這種十字形的石橋,是我國現存古橋梁中僅有的一例,可謂國寶級建築。
聖母殿
建築三絕之三:聖母殿。聖母殿建于北宋天聖年間(1023-1032年),1102、1996年均進行過修繕。聖母殿是奉祀晉國叔虞之母、周武王之妻的殿堂,是晉祠最古老、最壯麗的建築,是我國現存宋代建築中保存最完整的建築,堪稱是國寶級建築。大殿高達19米,面闊七間,進深六間,采用重檐歇山殿頂,氣勢恢宏壯觀。尤其是殿前的八根柱子上盤繞着的八條木質雕龍,巧奪天工,栩栩如生。這些雕龍雕于宋元祐二年(1087年),是我國現在最早的木質雕龍。
方相和方弼
殿前左右守護着兩尊高大魁梧的天神,分别是方相和方弼,他們原是商朝殷纣王的兩位鎮殿将軍,因纣王荒淫無道,兄弟二人反出朝歌,,為周王朝的建立做出過巨大貢獻。 後世人們把這二人尊為開路神和門神。
難老泉
再來說說晉祠景觀三絕。
景觀三絕之一:難老泉。難老泉俗稱“南海眼”,建于北齊天保年間,距今大約1500年左右。“難老”二字源于《詩經·魯頌》中的“永錫難老”一句。難老泉與旁邊的善利泉、魚沼泉同為晉水之源頭,是三泉中的主泉,号稱“晉陽第一泉”。難老泉從晉祠後的懸甕山腳下湧出,從東面的龍頭噴入晉水。不過現在的難老泉已經老了,全靠人工抽水維持了。
聖母仕女像
景觀三絕之二:聖母仕女像。這一組彩繪塑像共43尊,位于聖母殿中。一進大殿,正中的主像就是叔虞的母親、周武王的妻子邑姜。隻見聖母邑姜端坐正中,神态端莊,鳳冠霞帔,顯得雍容華貴。其餘42尊仕女各有分工,神态各異,或喜悅,或憂傷,或凝神遐想,或怒發沖冠,造型生動,形象逼真。這組宋代彩塑人像是我國雕塑藝術領域罕見的珍品。
周柏
景觀三絕之三:周柏。周柏又叫龍柏,位于聖母殿北側的苗裔堂前,為西周時所植,距今已有3000年了。據傳當年還有一株鳳柏,兩柏一大一小,相伴生長,非常和諧。可是後來鳳柏生病枯死被伐,龍柏因傷心過度而傾倒,剛好倒在聖母殿旁的撐天柏上而得以存活。這株龍柏至今仍然老枝縱橫、蒼勁挺拔。宋代詩人歐陽修和明末清初的書法家傅山都曾為它賦詩揮毫。
以上就是晉祠中最具看點的九大景觀,了解了這些知識,你就不用請導遊了,趕快輕輕松松地自由行去吧!
本文由天涯色影人原創,更多精彩内容,歡迎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