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實際上是一種過敏性皮膚病,常發生于過敏體質的人。夏季氣溫高,人體的能量消耗大,抵抗力下降,容易使此病複發。此外,日照時間長、紫外線強烈、天氣悶熱、濕度較大,都是濕疹的誘發因素。
中醫認為,濕疹是由于體質偏濕熱,又加上外感風邪,風濕熱邪相搏,浸淫肌膚,以緻皮膚出現潮紅、紅斑、丘疹、水疱、膿瘡;病情日久,營血不足,化燥生風,使皮膚脫屑、皲裂、奇癢難忍。其中“濕”是主要病因。由于濕邪黏膩、重濁、易變,故病多遷延,形态不定。通過内調外治的方法,既能疏風清熱治本,又能燥濕止癢治标,雙管齊下效果更着。
内調
風盛型:多見于急性濕疹。表現症狀為皮膚泛發潮紅、遇風皮膚發癢甚至腫脹,舌質紅,脈浮弦。
常用中藥有:防風、荊芥、當歸、生地黃、苦參、蒼術、蟬蛻、胡麻、石膏。
熱盛型:多見于急性濕疹。表現為皮損、紅腫流水、瘙癢劇烈,尿黃、便秘,舌質紅、苔黃,脈弦數。
常用中藥有:黃芩、黃柏、黃連、苦參、大黃、豬苓、蒲公英。
虛實夾雜型:此為血虛脾弱與濕熱夾雜,多見于慢性濕疹。表現為濕疹日久不愈,皮膚變粗變厚,抓破可流黃水,患處皮膚色暗淡,身倦乏力,苔膩、舌質淡嫩,脈緩。
常用中藥有:白術、茯苓、當歸、丹參、白芍藥、生地黃、地膚子、薏苡仁。
外敷
可由中醫師針對患者的病情,選用苦參、黃連、黃芩、爐甘石、紫草、冰片、枯礬、雄黃等中藥調制成藥膏,外敷患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