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是直腸癌嗎?”
小雨趴在病床上,回頭問醫生。
醫生脫下手套,說:“不是,是痔瘡。”
小雨最近在上廁所的時候,發現自己的肛門外有一個小凸起,除了這個症狀以外沒有其他的不适。但小雨内心還是非常害怕,因為她的姨夫之前因為直腸癌去世了,聽說也是在肛門外發現有腫塊。
于是她自己去了醫院檢查,經過檢查後醫生告知她不是直腸癌,但是痔瘡的病情還挺嚴重,建議她及時手術進行切除。小雨在聽說不是癌症之後,舒了一大口氣,但沒有聽從醫生的建議去進行手術。因為她對手術有天生的恐懼感,打算開藥回去保守治療。
一、肛門小疙瘩是“直腸癌”?或是4個原因在搗鬼
一般情況下,肛門處出現小疙瘩不會是直腸癌引起,更多時候是這4個因素所緻,包括炎性外痔、脫肛、直腸息肉、肛周膿腫。
其中炎性外痔一般是外痔發生了水腫所緻,長時間姿勢不當、飲食刺激等都可能會誘發外痔發炎,繼而在肛門處産生明顯的墜脹感,同時會有明顯的疼痛不适。
脫肛的患者在排便時會有直腸粘膜脫出,症狀較輕的患者在便後可自行還納。而一些症狀比較嚴重的患者,在脫出後需要手動将其推回,無法自行還納,甚至在日常咳嗽、下蹲的時候也會脫出。
直腸息肉會引起患者出現便血、脫垂以及腸道刺激症狀,嚴重的患者也會有息肉異常脫出表現,在肛門處會有凸起物。
肛周膿腫則是指患者的直腸周圍軟組織、間隙内出現了膿性感染,并形成了膿腫。在肛門的周圍會明顯有硬塊、腫塊,随着病情的發展疼痛會逐漸加劇,且會有紅腫發熱、夜不能寐、大便秘結等不适症狀。
二、“十男九痔”?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長痔瘡
相信大家都聽過“十男九痔”的說法,其實這個說法并不科學。
相比較而言,女性罹患痔瘡的風險會更高一些,特别是妊娠過的女性。因為在妊娠期間,由于子宮的增大,女性腹内壓會不斷增加,下腔動脈會收到很大的壓迫,導緻下身的血液循環受到影響。
很多女性在生育之後都會有痔瘡困擾,但大部分人都覺得痔瘡難以啟齒,不願意跟人訴說。甚至很多女性都不會去進行檢查,以至于讓人産生了錯覺,男性的痔瘡發病率比女性更高。其實男性的痔瘡發病率僅有47%,而女性占比達到了53%。
三、3個小妙招,教你如何治痔瘡
痔瘡是個非常常見的病症,在沒有發作的時候可以和它和平共處,一旦發作則會給人帶來“多麼痛的領悟”。對于有痔人士而言,日常要做好這3件事。
1、補充纖維
日常要多注意攝入富含纖維的食物,如粗糧、蔬菜、水果、豆類等,這些食物在進入體内後無法被身體吸收利用,進入腸道内後會刺激到腸道蠕動,加快糞便排出的速度,可以預防便秘發生。在排便順暢了之後,痔瘡的發病率自然也會降低。
2、改變上廁所習慣
生活中要養成有便就排的好習慣,感覺到便意時一定不要忍着,要及時去廁所,忍着忍着很可能會讓便意消失。當糞便長時間停留在腸道内,水分會被身體重新吸收,容易因此而導緻便秘,每次排便的時間延長,過于用力等都容易誘發痔瘡。另外,每次排便的時間要注意控制在5分鐘以内。
3、注意肛門衛生
便後建議每個人都要用濕巾或者是流動的清水來擦拭肛周,避免殘留的糞便刺激到肛周皮膚,引起瘙癢、發炎、濕疹等發生。
四、痔瘡手術有多疼?網友真實血淚史
不少人對于痔瘡手術存在天生的恐懼感,接下來就用一個網友的血淚史,來給大家講述下關于痔瘡手術的兩三事。
網友小吳(化名)患有痔瘡好幾年了,幾年來一直也相安無事。然而近期痔瘡有點按捺不住了,在某次排便的時候脫出了體外。這讓他覺得情況不對,趕緊去了醫院檢查。經過指檢醫生說是血栓痣,需要及時進行手術。
手術當天,他一大早就來到了醫院排隊等候,等了幾個小時手術過程卻隻有20分鐘,手術切除了他體内的三個痔核。推出病房時他還處于麻醉期,所以傷口處沒有大的感覺。但在麻醉之後,疼痛感突然來襲,好似有一根棍子被捅進了肛門内。
疼痛令他渾身冒汗,當時的他坐在馬桶上崩潰大哭。
術後他生生被疼痛折磨了十幾個小時,每一次肛縮都讓他懷疑一次人生。第二天、第三天疼痛感依舊強烈,但沒有第一天那麼強烈了。對于經曆過“大風大浪”的小吳而言,後續的疼痛也逐漸能接受了。他在醫院住了7天時間,出院時已經可以自行扶着牆走出去了,術後十五天情況大約恢複到正常,他終于與痔瘡脫離了。
雖然手術會讓人十分痛苦,但小吳還是勸誡各位有痔青年,手術還是要趁早!不然等到痔瘡越來越大,遭的罪也會越來越多。
痔瘡的發生和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習慣有很大關系,想要預防一定要從細節上去做出改變。
參考資料:
[1] 王秀英.如何護理痔瘡[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223.
[2] 張愛桦.如何緩解痔瘡?[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17:38-39.
[3] 張鑫麟.“十男九痔”?其實女性更易患痔瘡[J].康複,2013:63-63.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