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孩子不聽話是因為父母管晚了

孩子不聽話是因為父母管晚了

健康 更新时间:2024-11-15 01:23:32

  我們平時的關注點都放在孩子是否吃得好、用得好、學習得好上面了,作為父母,你們認認真真關心過孩子的心理健康嗎?

  心理健康是兒童青少年全面素質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随着社會現代化的進步,成人世界的各種關系過早的影響到兒童青少年。兒童青少年對周圍環境的适應、對人際關系的選擇、學習等方面壓力都成百倍的大于過去。“六一”兒童節來臨前夕,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對我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做了介紹,我國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中,約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20年以前,全球兒童心理障礙還會增長50%,将成為緻病、緻殘、緻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成人後心理疾病就會好?

  “心理健康是兒童青少年全面素質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随着社會現代化的進步,成人世界的各種關系過早地影響到兒童青少年。兒童青少年對周圍環境的适應、對人際關系的選擇、學習等方面壓力都成百倍的大于過去。”北京回龍觀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劉華清表示,兒童心理疾病并不是說到十七八歲成人以後就完全好了,如果不治療,不及時幹預,到成人世界裡面還會存在,所以,重視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全社會都來呼籲和幹預是非常重要的。

  劉華清表示,兒童青少年面臨的主要心理行為問題有:情緒問題、行為問題、應對方式問題和主觀幸福感缺失等,嚴重者還會産生心理疾病。青少年心理狀态的不穩定、認知結構的不完備性、生理成熟與心理發展的不同步性、對社會和家庭叛逆及依賴的沖突、成就感與挫折感的交替等,使他們的焦慮情緒較重。同時由于兒童青少年自我意識脆弱,生活閱曆較淺,抗挫折能力較低,因而更易産生心理行為問題。影響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不僅僅有個人因素,還有家庭、學校、社會等多個層面的因素,要預防和減少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發生,必須采取家庭、學校和社會相結合的綜合措施。

  家庭方面,家長要主動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和家庭關系,對孩子有适度的期望,用發展的視角來審視孩子和引導孩子。

  學校方面要積極引導兒童青少年保持健康、積極的心理狀态。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學校各項教育活動之中,潤物無聲。要組織并引導孩子參加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和社會實踐活動,促進其全面發展。通過各種活動,加強中小學生思想、感情上的交流與溝通,努力營造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認真做好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通過個别咨詢、團體咨詢、電話咨詢、網絡咨詢、班級豐富多彩的團體活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行為訓練等多種形式,為中小學生提供及時、有效、高質量的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如果發現存在嚴重的心理問題,要及早轉介到專業醫院進行治療和診斷。

  社會層面要利用并規範大衆傳播媒介,積極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減少社會上不良風氣波及到學校,避免影響兒童青少年心理成長。積極利用各種傳媒豐富兒童青少年的生活,增長知識,提高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遊戲成瘾建議找專業人士治療

  近年來,智能手機的發展與網絡的普及,遊戲已從傳統的電腦轉移至手機等移動設備,不少青少年存在長期沉迷于網絡遊戲的問題,劉華清指出,要想戒掉“網瘾”,更應該注意“網瘾”背後的成因。

  劉華清認為,很多遊戲成瘾或者網絡過度使用的青少年,本身家庭關系就存在一些問題,還有一些自身存在身體或精神上的問題,打遊戲隻是一種外在的發洩方式。

  對于是否“上瘾”這個問題,劉華清建議,如果青少年存在打遊戲時間過長,比如超過6個小時,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以至無法擺脫,一旦不讓玩遊戲,就會出現如身體不舒服、心慌氣短、寝食難安、飲食不好等症狀,就要到醫院由專業的精神科醫生進行診斷,并輔助藥物治療。“就像酒精成瘾、其他物質成瘾一樣,需要專業人員的幫助。”劉華清說。

  因為不少孩子沉迷于電子産品,所以,這裡還衍生出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視力問題。再加上繁重的課業負擔和不健康的用眼習慣,導緻近視兒童越來越多對此,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主任楊曉慧表示:“近視的發生發展和環境、遺傳這兩大因素都有很大關系。目前,近視的預防,主要是從改變環境因素入手。青少年時期的視覺發育尚未完成,他們的學習工作又非常繁重,他們對電子産品使用的自控能力比較弱。所以,對于青少年來說要加強指導,盡量減少持續近距離用眼時間,以減少這種行為方式對他們視力的影響。此外,還要改善他們不良的用眼習慣,比如寫字時歪腦袋,還有握筆時指尖距筆尖太近,比如說在晃動的公交車上閱讀,這些都是不良的用眼習慣需要改正。”

  

  自控力較差要積極幹預

  有些孩子上課時會注意力特别分散,動作增多,動來動去,和同學說話。北大六院兒童病房主任曹慶久指出,這些孩子不僅在學校表現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在家裡表現出作業做的得慢、拖拉、粗心,平時做事也丢三落四、虎頭蛇尾,在多種場合都會有這種表現,這種情況醫學上有一個名詞叫“注意力缺陷多動症障礙”,俗稱多動症。

  “這種因為注意力缺陷多動症障礙的患病率較高,大約5%左右,這種孩子主要是自控能力差導緻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同齡孩子比比較弱,同時,在走神和多動孩子的生活曆史當中,尤其在早年的生活當中有過被分離、被抛棄的體驗。一些家長工作很忙、很緊張,在孩子7個月、8個月、1歲,将孩子送到祖父母身邊撫養,就很容易引起注意力和多動的問題。”

  曹慶久指出,對于自控力較差的孩子,一定要進行積極的行為幹預,如果影響學習、影響生活比較明顯,必要時做一些藥物幹預。同時也要呼籲讓0—6歲的孩子能和父母在一起生活,這樣心理健康更好,會避免将來在青少年期出現更大更多的心理衛生問題。

  

  孩子應該和父母保有一定的隐私

  這時,父母需要注意的是,如何拿捏得好這“親密”二字。在很多家族當中,孩子和媽媽的關系是最親密的,但是,不知道媽媽們有沒有想過,自己在孩子面前換衣服,會不會對他們的心理和性教育産生不好的影響呢?

  1、小孩早熟

  孩子三歲的時候就已經感覺到性别的區分了,家長在孩子面前換衣服,會導緻孩子的性意識的過早産生,假如在這個過程中沒有正确的引導,那就很可能會導緻孩子犯下大錯。

  2、小孩不懂得珍惜自己

  曾經有個新聞,小姑娘因為經常看到媽媽換衣服,就認為這是非常平常的事情,于是,就把在别人面前換衣服也不當回事。在小姑娘12歲的時候,在一次郊遊過程中,她當着很多外人面前換衣服,而現場有幾個年齡比較大的小男孩,對小姑娘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害。

  小孩的性萌芽始于三歲,三到六歲期間是孩子性教育的最佳時間。三歲之前,孩子對性别并無概念。他們看到大人的身體隻是非常好奇,大人應該誠實地告訴他們身體的部位,不應該避諱。

  小孩過了三歲,父母就應該避免在孩子面前脫衣服了,這有助于小孩的隐私意識的建立。

  有的小孩的性意識開始的比較晚,但是也不能超過五歲。并且在小孩5歲之後,媽媽就不要再在小孩面前換衣服了,爸爸也是如此。父母此時要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換衣服的時候要避開孩子,并且幫孩子換衣服的時候,也要避免在大庭廣衆之下進行,尊重彼此的習慣和意識。

  國外的父母也是同樣的觀點,在法國一般小孩五歲之後,大人就不會再和孩子在一起洗澡,也不會在小孩面前換衣服。美國的兒童心理學專家認為,4歲之後的孩子應該和父母有一定的隐私,不應該太過親密。

  孩子的行為實際上都是父母造成的,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因此說,父母在面對孩子時,一定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注意用自己的行為去引導孩子,使其能夠快樂健康的成長。

  來源:北京晚報、新民晚報、銅陵新聞網、國際在線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