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農村版記者巴富強 通訊員謝辛淩
3月31日,春寒料峭。經一場春雨洗禮,沈丘縣遠航蜈蚣養殖專業合作社鮮花盛開,空氣格外清新,大門一側設有測溫卡口通道,前來上班的工人依次進行信息認證登記、測溫、洗手消殺……幹淨整潔諾大的養殖加工車間,到處一派繁忙景象。
“今天,安徽、沈陽、遼甯、廣西、四川等多家醫藥公司的客商又催貨了,咱們的‘毒産品’,他們要求趕快發過去!”當日,合作社負責人趙振偉一邊忙着接打電話,一邊指揮10多名“鐵杆”工人綁紮分級、裝箱、貼單、裝車、外銷……忙得不亦樂乎。
“扶貧車間複産後,俺又有了活幹,再也不擔心返貧了。”當日,正忙着分類綁紮幹品蜈蚣的脫貧戶馬秀梅笑盈盈地告訴記者,這活不但幹着輕松,還能學到不少養殖技術哩!
趙振偉,今年35歲,周營鎮趙寨行政村人。2014年,“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優惠政策出台後,年輕有為且裝着詩和遠方的他,便萌生了返鄉創業的念頭。于是,在家鄉優惠政策的感召下,趙振偉果斷放棄安徽亳州一家中藥材公司的高薪銷售工作,憑着對藥用動物昆蟲類中藥材市場的了解,以及對其未來發展趨勢的信心,毅然決然返鄉創業,從事仿生态立體蜈蚣、蠍子養殖和加工銷售。短短幾年的時間,趙振偉靠飼養加工蜈蚣、蠍子等藥用動物中藥材産品,一舉打開了緻富之門。脫貧緻富後,他便開始幫助更多的村民緻富,因而當地的鄉親們都親切地稱他為“蜈蚣哥”。
“返鄉後的趙振偉,先是承包了村裡一處廢棄多年的磚窯場地,建起仿生态蜈蚣養殖基地,後又成立了養殖專業合作社,從事立體規模養殖和幹品蜈蚣訂單加工。前年,他還借助電商平台幹起了電商,建立了自己的網站,采取網上訂單銷售、物流發貨配送等形式打通銷售渠道。”聊起趙振偉二次創業的事,村支部書記趙書昌娓娓道來。
“剛開始的時候,是采用傳統的養殖方法,因為技術條件不夠成熟,養殖密度達不到理想要求,效益不高。後來經過山東農業大學朱教授的指導,現在采用的是立體養殖的方式,不但解決了占地面積的問題,并還增加了蜈蚣養殖密度。以前這一個池子隻能養殖1000條,現在經過改進以後,一個池子可以養殖4000條到5000條。同樣的占地面積,能夠翻倍增加收入。”趙振偉向記者介紹。
随着蜈蚣養殖規模的日漸擴大,去年,趙振偉在原有合作社的基礎上,注冊成立了——沈丘縣裕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由當初的單一養殖銷售,賣初級産品,繼而提檔升級轉型為“養殖 加工 電商銷售”,經濟效益較原來番了三番。産品不僅推向了全國,而且還乘上“一帶一路”的互聯網電商快車,銷往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
風大好行船,軍民融合大發展。2019年,河南周口軍分區408團組織下鄉調研,尋找帶貧緻富合作發展項目,後經兩次考察論證,果斷拍闆把該合作社評定為`軍民融合’發展——扶貧帶貧基地,并投資幫助建設了大型扶貧車間,主打加工幹品藥用蜈蚣、蠍子等。扶貧車間建成後,該合作社以持續帶貧增收緻富為己任,不僅吸納當地一些貧困勞動力家門口就業,并還帶動本村9戶貧困戶依靠入股分紅,持續穩定增收脫貧緻富。
緻富不忘鄉親。這幾年,趙振偉通過傳授養殖技術、建設生産基地、組建銷售隊伍,幫助當地的一些貧困戶過上了“掙錢顧家兩不誤”的惬意生活。謝營村的馬秀梅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缺勞力、收入低,當時兩個孩子正讀大學。趙振偉把她聘到蜈蚣養殖基地喂養并加工包裝小蜈蚣,每月2000元的工資。2018年,馬秀梅一舉甩掉了窮帽子。如今,村民王藏、張冷、車書春、郭玉梅等一些居家貧困留守婦女都成為公司的“鐵杆工人”,她們年均工資收入都在20000元以上。
緻富不忘公益。村裡的道路維修、綠化、繳納路燈電費、無償為貧困戶墊付醫藥費……這些善舉的明細開支,在他的筆記本裡,記得密密麻麻……在他的帶動下,村裡不少創業有成的青年,紛紛為村子的美麗鄉村建設慷慨解囊。“今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收官之年,我希望帶動更多鄉親早日圓上小康夢!”趙振偉挺起胸膛,攥緊拳頭,信心滿滿。
戰“疫”面前顯擔當。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暴發後,“蜈蚣哥”趙振偉坐不住了,他心急如焚,不僅帶頭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勸阻村上的老少爺們,少出門,不聚集、不聚會,出門戴口罩……并第一時間來到所居住的趙寨村路口監測防控點,慰問在這裡日夜堅守奮戰在“疫”線的工作人員,并為他們送去了口罩、消毒等液之類的防護物資和牛奶、火腿、水果、方便面等生活用品,處處彰顯了民營企業家的責任和擔當。
“近期來,複工複産的集結号吹響後,趙振偉的扶貧車間又恢複了往日的一派繁忙景象。在他的影響帶動下,我們鎮裡不少創業有成的團員青年,紛紛表示`留雁歸巢’不遠飛,決心留守家鄉創辦微小企業,帶動更多的鄉親脫貧緻富。去年,趙振偉分别被授予“沈丘好人”、共青團——周口市“五四”青年獎章等榮譽稱号。”該鎮團委書記孫紅磊告訴記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