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養生調脾的重要性

養生調脾的重要性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5-06 05:41:55

  養生調脾的重要性(養生養氣遠離戾氣)(1)

  養生養氣遠離戾氣

  作者:姜維群

  求真話一言,掃魂靈塵氛;

  脫俗戾二氣,養胸次浩然。

  ——欣緣道人撰聯

  古語雲: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這個氣字,現代人理解成呼吸。實際上在中醫的字義裡,氣的外延很大很大,同時和具體的精神情緒活動的氣交織在一起,不僅是人體生命活動很重要的基本物質,還是個無相無形的情緒層面形而上。就是這個無影無蹤的家夥,給人派生出來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氣”。

  這裡先不說什麼志氣、正氣、豪氣的正能量,隻是說說那些人們抖落不下來的“閑氣”:如賭氣、負氣、狂氣、怒氣、悶氣、嘔氣、憋氣、忍氣等等。這些氣有一個弄到身上都能讓人一肚子氣。更有一個戾氣,尤其是人體健康和諧社會的災星。

  作為精氣神的氣,《春秋繁露》上說,氣本身需要調整需要養護:“忿恤憂恨者,生之傷也;和說勸善者,生之養也。”就是說負面情緒是傷人傷氣的,和氣善良可以讓氣生而充盈的。

  明代養生家王文祿在《醫先》中說出來這樣的見解:“胃氣者,中氣也。慎言語則中氣不散而上越,節飲食而中氣下滞而下洩,故《易·頤》象曰,君子慎言語,節飲食。”

  王文祿,字世廉,号沂陽生,嘉靖時舉人。他撰寫的《醫先》很短,共有26則小文,主要提出“蓋先未病而醫之,不施餌劑砭針,同跻仁壽之域”。講究養心,對調養胃氣十分重視。

  中國漢字十分講究,有些字造得頗有理趣,似精、氣二字,都從米(氣的繁體字為氣),因為人的精氣皆資于米。所以作者旗幟鮮明地提出:人以谷氣為主,是以得谷者昌,絕谷者亡。五谷進入口中必先入胃,如何才能精滿氣足,取決于胃氣,養胃氣有一個慎言語的大問題。

  現代養生已注意到精神衛生,所謂精神其實是指心理情緒方面,人的心理情緒首先影響的是脾胃。黃帝曾有言曰:“予知百病皆生于氣也。”一切病源于這個情緒化的氣字,九種情況都會使“氣”的運行失衡。我們知道,人生完氣第一個感覺就是胃脘不舒服,所以中醫總結,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熱則氣洩、驚則氣亂、勞則氣耗、忍則氣結。為此黃帝說:“九氣不動,何病之生?”

  這九種情況除寒熱之外,其他均為情緒的波動,大的情緒波動首先讓人寝食不安,而許多情緒問題是言語交流或多言造成的,所以古人提醒“慎言語”,不僅僅是說言多語失招來是非,而且還會使人情緒不佳,導緻胃氣的傷損。

  中醫認為胃在人體的中部,是升清降濁的樞紐,調理好胃氣等于抓住了關鍵,慎言語情緒穩定就能使中氣不散而上行,人會神智清爽;節飲食中氣不凝滞,大小腸蠕動正常排洩也正常。如此一來,人就會健康。看來,從幾百年前已注意到了情緒,尤其是負面情緒帶給人的傷害。

  記住古人這樣一段話:“然身何貴也?莫貴于氣。人得氣則生,失氣則死。其氣非金帛珠玉也,不可求于人也;非缯布五谷也,不可籴買而得也。在吾身耳,不可不慎也。《詩》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成語明哲保身來源于《詩經》,其告訴我們,人的聰明智慧做什麼用?就是要先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世界上什麼東西最寶貴?衣食飽暖榮華富貴都可以買的來,而身體健康的“氣”求不來,隻能和善以養氣,靜神以益氣,修德以盈氣。

  最終歸結為:養氣益氣盈氣,益壽延年;動氣鬥氣滿身戾氣,病多命促。在特殊時期特殊情況的日子裡,尤其如此。

  (刊于2022年5月25日《中老年時報-副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