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森林砍伐的影響外,人類活動和幹旱已經使剩餘亞馬孫雨林的三分之一以上退化。圖片來源: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上的研究顯示,人類活動和幹旱可能已經使超過三分之一的亞馬孫雨林退化,這一數字是之前估計的兩倍,加劇了人們對全球重要生态系統正在走向“不歸路”的擔憂。
火災、土地轉化、伐木和水資源短缺削弱了多達250萬平方公裡森林的恢複力,這部分占亞馬孫剩餘森林面積的38%,是英國國土面積的10倍。該地區現在比以前更幹燥、更易燃和更脆弱,研究人員警告未來可能會發生“特大火災”。
這些發現是對此前發布的科學數據進行分析審查的結果,數據基于衛星圖像,并綜合了亞馬孫地區2001年至2018年間的已發布數據。研究人員将退化的概念定義為由人類引起的森林狀況的短暫或長期變化。
該研究論文由來自巴西坎皮納斯大學和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等機構的35名科學家和研究人員組成的國際團隊撰寫。作者評估了導緻森林退化的4個關鍵幹擾因素:森林火災、邊緣效應(發生在森林砍伐地區附近的森林變化)、選擇性采伐(如非法采伐)和極端幹旱。不同的林區可能會受到其中一種或多種幹擾的影響。
這篇論文的合著者、英國蘭卡斯特大學保護科學教授喬斯·巴洛說:“盡管這些幹擾的總影響還不确定,但很明顯,它們的累積影響可能與砍伐森林造成的碳排放和生物多樣性喪失一樣重要。”
該團隊預測,到2050年,無論森林砍伐加劇還是得到抑制,這4種退化因素仍将是大氣中碳排放的主要來源。
研究人員還表示,即使在樂觀的情況下,當森林不再砍伐時,氣候變化的影響也會使森林繼續退化,導緻進一步的碳排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