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及物動詞
古漢語中,不及物動詞帶賓語的情況比較常見。由于不及物動詞本來不帶賓語,而使動用法都應該有賓語,據此,可以判斷不及物動詞後面若出現賓語,則形成動詞的使動用法。例如:
①畢禮而歸之。(《廉頗蔺相如列傳》)
②外連衡而鬥諸侯。(《過秦論》)
①句中的“歸”是“回去”的意思,屬不及物動詞,後面卻帶有賓語“之”,所以活用為“使……回去”。②句中的“鬥”同樣是不及物動詞,後面帶有賓語“諸侯”,句子的主語是“秦國”,但卻不是“鬥”這個動作的發出者,而是秦國使(讓)諸侯之間相互争鬥,所以,“鬥”是使動用法。
2.及物動詞
及物動詞本來就帶有賓語,因此我們不能依據有沒有賓語來判别其活用與否。但是,由于使動用法的特點是“主語使賓語怎麼樣”,因此上下文文意經常可以提示我們有效地辨别其活用。例如:
①将戰,華元殺羊食士。(《左傳·宣公二年》)
②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過秦論》)
③晉侯飲趙盾酒。(《左傳·晉靈公不君》)
①句中的“食”是及物動詞,後面帶有賓語“士”,如果按照一般的動賓關系理解的話,就成了“吃了壯士”,這顯然很不合理。根據上文應該是華元殺了羊給壯士吃,這是典型的“主語使賓語怎麼樣”的活用形式,意思是“使(讓)壯士吃”。②句中的“朝”是“朝拜”的意思,後面有賓語“同列”,但根據上下文,不可能是“秦國朝拜同列”,而應該是“使同列朝拜(自己)”,所以,這裡的“朝”自然應該是動詞的使動用法了。再看③句中的“飲”,不是說晉侯喝酒,也不是晉侯喝趙盾的酒,而是晉侯讓趙盾喝酒,也是動詞的使動用法。
及物動詞的使動用法比較少見,但有的用法一直沿用到現代漢語中,如“鬥雞”“飲馬”等。
不論是及物動詞還是不及物動詞,在用作使動時其後一般都帶有賓語,但有時賓語省略了,動詞仍然可以活用為使動。如:“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句中的“來”沒帶賓語,但看上下文卻是“使遠人來”的意思。細品之下,這個“來”從句子的結構上看的确沒有賓語,但是在意念上卻又存在着一個實實在在的賓語,那就是前面的那個“遠人”。
— END —
來源 | 《語文報·高考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