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英章毛筆行書偏旁部首之“勹字旁”。
今天,繼續分享行書偏旁部首:勹字旁。
勹,拼音bāo,象形字,由象形的“人”字改變而來,在六書中屬于變體象形,本義為環包、包裹。做偏旁時常稱作包字頭,以“勹”為意符的字,多與人身、包裹有關。
行書中的勹字旁:
撇畫露鋒斜切入筆,撇身堅定有力,角度稍直,末端一般多作收勢,并不出鋒;橫折斜鈎橫畫稍抗肩,不宜過長,然後圓轉折筆向左下行,稍帶弧度,行筆角度與首撇不同,收筆出鈎略長,框内結構應略左移以避讓鈎畫。
楷書中的勹字旁:
行書中勹字旁兩個筆畫可以連寫,也可以和框内的部件連寫,如下面的“包”、“蜀”、“勻”等例字。
具體字例:
勾 gōu gòu
包 bāo
菊 jú
句 jù gōu
夠 gòu
蜀 shǔ
勿 wù
匈 xiōng
旬 xún
勻 yún
字例打印本:
字例描紅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