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碼還有存在必要嗎專家回應
對于健康碼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教授鄭戈認為,目前還有人有做核酸的需要,由于路徑依賴,核酸檢測結果與健康碼是綁定的,查詢起來比較方便,但健康碼的公共用途已喪失。為此,他建議,核酸檢測結果可另辟通道供個人查詢。
疫情三年來,健康碼作為數字技術的重要發明,在個人出行、企業複工複産、風險區域劃分、流行病學調查等領域曾扮演重要角色。新形勢下,健康碼不再作為民衆是否健康的憑證之一,正在淡出人們的日常生活。
但是,存放在健康碼後台的大量個人信息該如何處理,成了社會關注的熱點。
相關領域的專家,他們認為,健康碼數據應在防疫目的終止後徹底删除,或作匿名化處理。
健康碼作為精準防疫的重要數字工具載體,疫情期間作為公民日常出行必備的通行證,實際上彙聚了大量敏感個人信息。各地健康碼管理平台會從社區、衛生機構、通信、交通運輸等部門間接獲取個人信息,以實現行程追蹤、精準防控的目的。
一旦使用不當,可能洩露個人信息,包括個人行蹤、敏感個人信息。
健康碼運轉的背後是海量個人信息的彙集、共享并利用算法進行自動化決策,顯然,健康碼的運行需要遵循《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安全法》《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要求,健康碼運營者具有履行個人信息保護和數據安全的法定義務。
在疫情防控目标解除後,應當主動删除健康碼的個人信息或者作匿名化處理,若是要變更健康碼使用的目的,應當再次征得用戶同意的方式進行處理或者具備其他合法性基礎,再繼續保留以用作新目的。
在疫情常态化後,根據《民法典》《網絡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關于個人信息删除權的法律規定,健康碼收集的個人信息和數據就應該全部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