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不鴻不梓 | 感謝您的閱讀
一組概念
看完以下概念大腦出現大寫的“懵”字,智商一夜回到小學二年級的語文水平。這就是文字的力量,可以讓你激動萬分,也可以讓你死一般的寂靜,認慫。
認知:認知也可以稱為認識,人們獲得知識或應用知識的過程,或信息加工的過程。認知也可以稱為認識,是指人認識外界事物的過程,或者說是對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的外界事物進行信息加工的過程。它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言語,是指人們認識活動的過程。
思考:指對事物進行分析、綜合、推理、判斷等思維活動,思考是思維的一種探索活動。
思維:探索與發現事物的内部本質聯系和規律性,是認識過程的高級階段。
思想:思維活動的結果,屬于理性認識,一般也稱“觀念”。
▼
先說認知
認知,古代最接近的詞彙就是格物緻知,意思是探究事物的原理法則而總結為理性知識(了解事物的原理,獲得知識及智慧)。梁啟超先生《論小說與群治之關系》一文中寫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現實生活中很多亦是如此,很多人隻知道事物的表面現象,不知客觀事物的本質特征及規律特性。認知水平停留在認的階段,自以為“是”的人總是收獲愚蠢,生活永遠在一個圈子來回打轉,像一頭埋頭來回拉磨的驢,活該艱辛,不值得同情。
正确的認知,應該是認,知其然;識,知其所以然。認知也就是格物緻知。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知,古代通智。
認知可以歸結為三個核心階段,即分析、判斷、決策。因此把認知歸納為一個公式即:
認知=分析 判斷 決策
▼
思考、思維、思想
思考、思維、思想,這三個詞彙看似各有所指,但有前後相互疊加,概念上經常混用,缺乏精準性。依據各自考、維、想字面的意思,結合認知的分析、判斷、決策,嘗試重新梳理并細分三者的概念,做到相對精确性的區别。
思考:考,其中含義,試驗,探索。
思維:維,其中含義,系,連結。
思想:想,其中含義,想法,觀點,心裡的打算。
認識=思考(分析) 思維(判斷) 思想(決策)
1、思考是認知起點,大腦漫無目的、天馬行空的探索活動,處于分析問題。
這個階段大腦往往陷入一片迷茫,混沌抓狂的境地,一種辯證糾結的狀态。
2、思維是認知過程,大腦有關聯的,有軌迹的路徑活動。處于判斷問題。
這個階段大腦沿着一個或幾個清晰的路徑(邏輯關系)去思考。所謂創新思維,其實也是有路徑可循的。當然天才的創新思維除外,如果天才的思維路徑普通可以輕易掌握,那人人都可以成為牛頓、愛迪生、愛因斯坦、達芬奇等等,這些閃耀曆史天空,史詩級的偉大人物。
3、思想是認知終點,大腦思考到思維産生結果的活動,處于決策問題(解決問題)。
思考解決了是什麼的問題?因此思考是大腦進行探索(分析)的活動。
思維解決了怎麼辦的問題?因此思維是大腦進行路徑(判斷)的活動。
思想解決了為什麼的問題?因此思想是大腦進行歸納(決策)的活動。
在思考的基礎上分析、通過思維的判斷,得出的決策就是思想。
▼
例子1
思考:找對象,高矮胖瘦、白富美、白骨精,這個漂亮,那個性感,這個溫柔,那個狂野......幾趟相親下來,亂花漸欲迷人眼,各有千秋,到底什麼樣女孩适合我。
思維:依據性格修養、學曆長相、家庭背景等圍繞一個軌迹路徑來判斷自己最優化的需求。
思想:這女孩有涵養有溫柔,我們彼此情投意合,這樣的愛情才長久。
例子2
一個女孩向公司身邊同事發起短途旅行的征集意見,大家踴躍加入。有的人說去這,這邊風景獨好;有的說去那,那邊風景更美;有的說太遠了,時間不充裕;有的說太貴,不劃算。大家七嘴八舌的,各抒己見,探讨式的大腦活動,這個就是思考。
讨論下來總得有個方向,否則人雲亦雲不能達成此次短途旅行的目标,于是大家依據客觀條件,時間、地點、特色、預算組合要素,進行商讨,通過有效路徑的大腦活動,确定短途旅行目的地後,然後進行二次有效路徑的大腦活動,設定行動計劃,确保本次短途旅行的順暢,這就是思維。
最後大家達成一緻的心願,這次充滿期待的短途旅行将是一場能釋放工作壓力,增進同事感情的關愛行動,這就是思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