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裡為什麼七個眼睛?哲學就是智慧,我們漢文上翻譯是哲學,實際上是智慧在佛教中,哲學都叫做智慧比如龍樹的《中論》哲學,藏文翻譯叫《中觀根本智慧頌》,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藏傳佛教裡為什麼七個眼睛?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哲學就是智慧,我們漢文上翻譯是哲學,實際上是智慧。在佛教中,哲學都叫做智慧。比如龍樹的《中論》哲學,藏文翻譯叫《中觀根本智慧頌》。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智慧?佛教的智慧和一般的所謂智慧還有些不同。智慧在漢文中音譯成“般若”;梵文叫“班甲”或者“班尼呀”。但是後面還有一個般若蜜多,梵文是“巴拉密達”——彼岸智慧的意思。這是說佛教的智慧不是此岸的智慧,而是彼岸智慧。
包括自然科學在内的所有學科的智慧,都是此岸智慧。彼岸智慧是超智慧,可以這樣來理解,超越的智慧。彼岸有兩個意思,去彼岸,和到彼岸。從因上來講,是去彼岸,從果上來講,是果位彼岸智慧。佛教的智慧,不僅僅是一般的智慧。當然,凡是智慧都會有相同的地方,但是一般的智慧是聰明智慧,是此岸的智慧;佛教的哲學是彼岸智慧。
為什麼佛教要講彼岸呢?并不是說像佛教中有些人理解的那樣——佛教就是離世、厭世,不是。大乘佛教是入世的,悲不離世、智不堕世。悲不離世就是心存大慈大悲,不能放棄這個社會,不能放棄人間、六道;智不堕世就是說,因為有彼岸智慧而不會堕落到自私自利的世俗中去。所以大乘佛教不僅僅有出世的一個方面——出世就是放棄世俗的這些不好的東西,還有入世方面,入世就是一切菩薩行,或者佛的事業都是以利益衆生為目的,不放棄社會,不放棄人間,這個是悲不離世。因此智慧非常重要。
了解過佛法教義的人會知道,入世因緣是十二因緣,第一個是無明,無明不僅是愚蠢,不是什麼也不知道,對什麼都不了解,不完全是這個意思。無明是指一種邪見或偏見。無明不是無知,而是它的智慧用在邪見和偏見方面去了。隻有智慧才能破除無明。由于無明造惡業,造成這個轉世的因緣,然後對這個意識進行再熏染,意識才能投胎轉世。所以第一個根本是無明,那麼破除無明就需要智慧,所以,佛教中智慧是最主要的。
在佛教經典中說,一切苦難、所有艱辛都是無明造成的。那麼解脫這個苦,隻能靠智慧。大家都知道,佛把整個世間歸結為二谛:苦谛——苦和集谛——苦的根源。世間的本質是苦,所以叫做苦谛。谛是真實的意思,苦是真實的存在。苦的根源是集(如煩惱),也是真實存在的。煩惱和業,就形成集谛。
有沒有辦法解脫呢?解脫的結果是什麼呢?這是出世二谛:道谛和滅谛。滅谛是什麼意思呢?消除了苦和苦的根源,就是涅槃。那麼道谛是什麼呢?就是智慧,消除苦和苦因的這個智慧就是道谛。這是四谛法,整個佛教可以概括為四谛,其中道谛就是智慧。
朋友圈,法布施功德無量!
以上文章隻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公衆号立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