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于西湖美食的朋友圈文字

關于西湖美食的朋友圈文字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19 01:40:12

最近,你的朋友圈是否被“南湖”刷了屏?開街僅10多天,“南湖記憶”已經成為抖音、微博等社交平台的熱搜關鍵詞,也成了南京當下最熱門的網紅打卡點。“南湖記憶”爆紅的背後是市建委圍繞精細化建設管理行動指南,打造特色街巷,彰顯了城市的煙火氣與國際範。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姜婧儀 通訊員 甯建軒

關于西湖美食的朋友圈文字(朋友圈一直刷屏)1

南湖記憶

一樣的記憶,特色街巷複刻八零年代

作為南京規劃的第一個現代化小區,1985年竣工的“南湖新村”成為當時省内規模最大的居住社區。同時,南湖地區也承載知青返城的集體記憶,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八零年代的時光,便是屬于南湖的“獨家記憶”。

建設方建邺區城建集團負責人介紹,項目通過老商品、老物件、老影像,複刻80年代生活場景,并融入新理念、新手法、新元素,以新老碰撞的創意設計,營造摩登複古風潮,留住城市記憶,喚活集體回憶。

南湖東路與文體路交界處是曾經的南湖郵局,如今,這裡設計了一座巨型郵筒,上部嵌入電子屏,實時顯示南湖新村建設至今的具體天數;下部設計成“沙漏”,每小時循環一次。通過兩個維度的時間表現方式,見證南湖的時代變遷。

關于西湖美食的朋友圈文字(朋友圈一直刷屏)2

南湖炸串

“媽媽小時候,買東西就是到這種小賣部,裡面賣的這些保暖瓶、搪瓷茶缸、回力鞋真的和那時候一模一樣!”一排綠色的框架式玻璃房前,80後媽媽指着“二号路小賣部”的展窗,跟孩子回憶起自己的童年時光,“夏天的時候能吃上一根‘聯盟牌’冰棒,可得回味個大半天。”

在隔壁的“起居室”裡,熊貓縫紉機、大橋牌自行車、手表、錄音機等老物件,也勾起了老一代人的青春記憶。“我們結婚那會兒,這‘三轉一響’是必需品,當年騎着自行車、扛着雙卡錄音機去跳迪斯科,也是個時髦青年呢。”年近60的居民俞師傅望着櫥窗裡熟悉的場景,滿眼都是自己20多歲時的身影。

“還記不記得這個美心餅幹?桶上面有個漂亮的新娘圖案,女兒小時候特别喜歡,經常吵着要買,”在數百個老式餅幹桶拼成的特色主題牆前,鄭阿姨老兩口驚喜地發現,“隔了30多年,還能看到以前這些東西,感覺一下子回到了從前,特别親切!”

育英村東南角的一塊空地上,黑闆報、跳格子、乒乓球台、時代口号,共同構建出一個生動的80年代社區公共活動場景:水泥乒乓球台前, 聚滿放學的少年,“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的豪言,如今依舊萦繞在耳邊。

考慮到周邊居民休閑需求,“南湖記憶”利用慢行空間打造時代影音展牆,超大卡帶錄音機演繹經典歌曲,巨型老電視循環播放《少林寺》《廬山路》《牧馬人》等80年代熱門影視作品,為居民打造茶餘飯後的鄰裡社交空間。

關于西湖美食的朋友圈文字(朋友圈一直刷屏)3

超大卡帶錄音機

變“young”的南湖,老城煙火迎來蛻變新生

南湖東路改造,涉及30多家沿街商鋪的門頭店招更新,項目在保留現有建築結構的基礎上,通過設施嵌入、文化代入,采用“小規模、漸進式”的微更新手法,最大程度保留這裡獨特的平民氣質。

關于西湖美食的朋友圈文字(朋友圈一直刷屏)4

沿街商鋪

“我們專門制定了立面材料設計導則,隻用紅磚、鋼闆、水泥三種材料,原則上不過多幹預原有建築,”設計單位門派文旅負責人介紹,他們用3個多月時間做南湖曆史文化的功課,并與店家們交流創意想法,超過一半的商戶積極參與了前期設計。

飯點時間,南湖老字号——楊記面館裡坐滿了新老食客。“改造前和設計單位交流過自己的裝修想法,完工後的效果真的就是自己想要的簡約大方的感覺,很滿意!”老闆楊連和說,“從當年的推車做馄饨,到如今的門店經營,南湖的環境越變越好,但南湖味道一直沒變。”

街角另一頭,同樣有着30多年曆史的胖子砂鍋也在這次改造中換上了新裝,紅色馬賽克磚、镂空擋牆,透出濃濃的年代感。為規範食客戶外用餐秩序,擋牆一側還增設了一排景觀長凳,平時可供居民休憩,飯點時可以就坐用餐,讓顔值和功能同步提升。

關于西湖美食的朋友圈文字(朋友圈一直刷屏)5

胖子砂鍋

“最早的時候面條幾毛錢一碗,幾十年吃下來,吃出了感情,南湖真的是一個讓人來了就舍不得走的地方。”這是老一代南湖人的心聲。變“young”的南湖,正在通過不變的味道,滲入每一個來過南湖的人心裡。

圖片來源:南京市建委

校對 徐珩

來源:紫牛新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