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做事?作者:許鋒管人是一門學問從人力資源的角度講,有人說一個人最多可以直接管理七個人,可以多管,但效果不好可以試試,管三五十個人,甚至管三五百個人,一竿子插到底,中間不分層級,結果怕隻有一個:亂成一鍋粥當然,這是對普通人而言還有句俗話,兵熊熊一個,将熊熊一窩——一個團隊,領隊很重要,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孔子做事?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作者:許鋒
管人是一門學問。從人力資源的角度講,有人說一個人最多可以直接管理七個人,可以多管,但效果不好。可以試試,管三五十個人,甚至管三五百個人,一竿子插到底,中間不分層級,結果怕隻有一個:亂成一鍋粥。當然,這是對普通人而言。還有句俗話,兵熊熊一個,将熊熊一窩——一個團隊,領隊很重要。
孔子以弟子衆多著稱,“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這麼多人,如何管呢?
學生面貌還頗複雜。家窮的,家富的;小孔子幾十歲的,小幾歲的;兄弟同窗的,父子同讀的……真不好管。
怎麼辦呢?
孔子先做到自身正。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老師的威信須從自身來——道德、學問、形象、做人、做事。孔子乃至聖先師、萬世師表,自身正,毋庸置疑。日常之中,“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大師之氣度,“全體渾然,陰陽合德”。如此,一般小子,焉能不服?
管心。人心隔肚皮。孔門弟子不是神仙,肚裡常有“小九九”。孔子要求學生做君子不做小人,因“君子坦蕩蕩”,而“小人長戚戚”。一個團隊,君子多,自然風氣正,個别人搗蛋,掀不起大的風浪。管住了大家的心,老師則不必耗費心力于平衡、調解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
一碗水端平。群衆的眼睛是雪亮的。作為團隊領導,孔子處事公平公正與否,大家心裡門清。宰予天賦佳,嘴頭子好,孺子可教也。但孔子發現他大白天睡懶覺,毫不客氣——“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朽木糞土”便成為一個損人的成語。孔子的這句狠話流傳千古,宰予被動地被老師“一罵成名”。孔子還罵過冉有。冉有給季氏當管家,替富人斂财,孔子氣惱:“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老師氣得要清理門戶。孔子也批評過冉求。冉求不好好學習,還堂而皇之地找借口,“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孔子毫不客氣:“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孔子說,你哪裡是力氣不足呢?你那分明是在原地踏步,不想動彈。無論涉及誰,隻要行為不端,孔子就狠狠地批評,不偏不向,不包庇不縱容。這是謂真公平。
一副好心腸。孔子十分體恤人。孔子一生,志向遠大;但理想豐滿,現實骨感。出乎其類、拔乎其萃、優秀得不能再優秀的他始終壯志未酬。“CEO”這個層級,他想都沒想過;“股東”,他也沒想過。後世的司馬遷給了他“世家”之榮譽,相當于“名譽股東”。老師混得不好,學生也跟着受苦。不過,孔子在當上魯國司寇後,行使過兩次“分配權”,一次是對于原思,即子思,他給老師當總管。孔子給他定的年薪是“粟九百”。子思覺得太高。高不高呢?有關資料缺乏,但可從側面佐證——《孟子·梁惠王上》載:“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百畝可産多少糧食呢?“今1夫挾5口治田百畝,歲收百1石半,為粟150石”。(《漢書》卷24,《食貨志》)子思年薪900石,一人可養活五六戶、幾十口子人,不可謂不高。如今在大城市工作的很多人,養活自己已屬不易,養家糊口更顯捉襟見肘,養活一個家族,門都沒有,凡事一對比,便可參照。子思感到“壓力山大”。孔子曰:“毋,以與爾鄰裡鄉黨乎!”孔子的意思是,不要嫌多,你吃不完,那就送一些給鄉裡鄉親嘛。孔子這樣想,是因為他知道子思出身貧寒,一路走來,受過很多人的幫助,得還人情、“還禮”。老師對學生的體恤可見一斑。但對另一個學生公西華,孔子卻非常摳門,又是何故?孔子派公西華出使齊國,公西華的老同學冉求想“巴結”一下公西華,給公西華的母親送點禮物(糧食),請示孔子,子曰:“與之釜。”請益。曰:“與之庾。”一釜是多少呢?合六鬥四升,十鬥為一石,連一石都不到。冉求覺得拿不出手,沒面子。孔子又提高了一點,給一“庾”,即十六鬥,一石多。冉求還是覺得不好意思,便自作主張,給了公西華的母親800鬥糧食。打個比喻,孔子剛開始的價值标準是一盒點心;後來的價值标準是一盒點心加一盒茶葉;冉求最後送去的是一套“煙酒糖茶”,且前面均得加上“最好的”之定語。
孔子這樣做的原因是他了解到公西華出差,“乘肥馬,衣輕裘”,日子過得相當滋潤,衣食住行都很講究,那他的母親便不需要額外的幫助。
心裡一本賬。
孔子一生,颠沛流離,“有權有勢”的日子沒過上幾天,但依然有衆多弟子矢志不渝地追随,說明,孔子管人,靠的是人格魅力、學術魅力、思想魅力。
歸結為兩個字:
文化。
制度管人,文化暖心。
《光明日報》( 2021年11月05日16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