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七年級上冊地理期中考試必考要點

七年級上冊地理期中考試必考要點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16 06:01:21

七年級上學期地理期中考試試卷

一、選擇題

1.下列數據中,與地球大小無關的一組是( )

A. 地球平均半徑是6371千米 B. 地球表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

C. 地球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

D. 赤道半徑比極半徑長21千米

【答案】D

【考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解析】【分析】描述地球大小的數據是:地球的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而赤道半徑比極半徑長21千米,不能說明地球的大小,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小題考查的知識點屬于理解記憶類,熟記表示地球大小的數據,再結合題目選項信息即可。

2.下列地點,既在西半球,又在南半球又有陽光直射現象的是( )

A. 170°W,5°N B. 170°E,25°N C. 10°W,15°S D. 165°E,20°S

B.

七年級上冊地理期中考試必考要點(七年級上學期地理期中考試試卷)1

C.

七年級上冊地理期中考試必考要點(七年級上學期地理期中考試試卷)2

D.

七年級上冊地理期中考試必考要點(七年級上學期地理期中考試試卷)3

【答案】C

【考點】地球自轉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的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A圖是從南極上空看,應該是順時針;B圖是從北極上空看,應該是逆時針,所以錯誤;C圖是自西向東運動;D圖是自東向西,方向相反,是錯誤的。

故答案為:C

【點評】本小題考查的知識點屬于記憶類,直接識記地球運動方向即可,在解題時注意題目給出地球運用的視角。

9.地球公轉産生的現象是( )

A. 季節變化

B. 晝夜交替

C. 太陽東升西落

D. 晝夜現象

【答案】A

【考點】季節變化和五帶的劃分

【解析】【分析】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時,地軸與公轉軌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傾角,這就使得一年内太陽光線的直射點有規律地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當太陽光線直射赤道時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當太陽光線直射北回歸線時是北半球的夏至日;當太陽光線直射南回歸線時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故選項A符合題意.

故選:A.

【點評】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要繞着太陽轉動叫地球公轉,公轉的方向為自西向東,産生的現象是季節的變化和太陽高度角的變化.

10.我們每天看到太陽和星星東升西落,是國為( )

A. 太陽和星星繞着地球旋轉

B. 地球不停地繞太陽公轉

C.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自轉

D. 地球處于宇宙的中心

【答案】C

【考點】地球的自轉産生的現象

【解析】【分析】地球繞着地軸不停地旋轉叫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為自西向東,地球自轉産生的地理現象是晝夜交替、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和時間差異;公轉産生的地理現象有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的變化、太陽直射點的變化、地球上五帶的劃分等.根據題意.

故選:C.

【點評】地球繞着地軸不停地旋轉叫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為自西向東,地球自轉産生的地理現象是晝夜交替、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和時間差異.地球繞着太陽不停地旋轉叫地球公轉,地球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公轉産生的地理現象有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的變化、太陽直射點的變化、地球上五帶的劃分等.

11.地球上獲得太陽光熱最多的地區是( )

A. 南北極圈以内地區

B. 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

C. 北回歸線與赤道之間的地區

D. 南回歸線與赤道之間的地區

【答案】B

【考點】五帶的劃分、高中低緯度的劃分

【解析】【分析】地球上獲得太陽光熱最多的地區是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根據地球表面獲得太陽熱量的多少,把地球劃分為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和南寒帶五帶,ACD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五帶的特點,屬于記憶類知識點,解答此類問題,主要依靠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對于課本中的重點必須要牢記。

12.當我們開始愉快的寒假時,澳大利亞正處于一年中的(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B

【考點】季節變化和五帶的劃分

【解析】【分析】地球繞太陽不停的旋轉,叫地球的公轉,地球公轉産生了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南北半球季節相反,當我們開始愉快的寒假生活時,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亞正處于一年中夏季。

故答案為:B。

【點評】南北半球季節相反是解決本題的關鍵,南北半球季節相反的主要原因是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當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時,南半球獲得的太陽光熱就少。

13.當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時,北半球的人們将這一天稱為( )

A. 冬至日

B. 春分日

C. 夏至日

D. 秋分日

【答案】C

【考點】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及正午太陽高度

【解析】【分析】當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時,時間是6月21日或22日,北半球的人們将這一天稱為夏至日。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二分二至的時間及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此為本節的重點,需要學生重點記憶地球公轉示意圖。

14.下列四幅地圖的圖幅大小相同,其中表示的内容最詳細的是( )

A. 世界地圖

B. 中國地圖

C. 安徽省地圖

D. 潘集區地圖

【答案】D

【考點】比例尺

【解析】【分析】同樣圖幅的地圖,比例尺越大,所表示的範圍就越小,但是代表的内容越詳細,所以如題目所說,世界地圖是範圍最大的,所以比例尺最小,中國地圖是範圍第二大,所以比例尺第二小,隻有潘集區範圍最小,比例尺是最大的,表示的内容最詳細。

故答案為:D

【點評】本小題考查的知識點屬于理解類,在解題時注意是否圖幅相等,此外再看各個地圖所包含的範圍。

15.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平原的顔色一般是( )

A. 綠色 B. 黃色 C. 藍色 D. 紅色

【答案】A

【考點】分層設色地形圖

【解析】【分析】一般在地形圖上,高原和山地一般用黃色表示,海拔越高顔色則越深,高原一般是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積較大,外圍較陡、内部起伏較為和緩;而海拔在500以下,地勢起伏較大的是丘陵;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寬廣平坦的是平原,用綠色表示,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地圖運用的有關知識.

16.下面四幅圖中,正确表示河流流向的是( )

A.

七年級上冊地理期中考試必考要點(七年級上學期地理期中考試試卷)4

B.

七年級上冊地理期中考試必考要點(七年級上學期地理期中考試試卷)5

C.

七年級上冊地理期中考試必考要點(七年級上學期地理期中考試試卷)6

D.

七年級上冊地理期中考試必考要點(七年級上學期地理期中考試試卷)7

【答案】C

【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解析】【分析】河流是發育于山谷地帶,而且河水的方向是由高處流向低處,圖中四幅圖中,A和D是山脊,不可能形成河流,B是水往高處流,不可能,隻有C是正确的。

故答案為:C

【點評】本小題考查的知識點屬于理解記憶類,在區分山谷和山脊的等高線變化規律的時候,可以畫同一水平線進行輔助。

17.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米,死海湖面在海拔-400米,兩地相對高度是( )

A. 8444米

B. 9244米

C. 8999米

D. -9244米

【答案】B

【考點】海拔和相對高度

【解析】【分析】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為8844米,死海湖面在海拔-415米,二者的相對高度就是二者海拔高度的差,即8848米減去-415米,就等于9259米,其算式是:8844-(-415)=9259(米)。

故答案為:B

【點評】本小題考查的知識點屬于理解運用類,解題的關鍵是注意兩個地理事物的海拔是高于海平面還是低于海平面。

18.地形圖中,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對高度不大,起伏和緩的地形類型是( )

A. 高原 B. 平原 C. 丘陵 D. 山地

【答案】C

【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解析】【分析】在地形圖中,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對高度不大,起伏和緩的地形類型是是丘陵,高原和平原地勢平坦,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對高度大。

故答案為:C

【點評】本小題考查的知識點屬于理解運用類,要正确區分地形圖中各種地形類型,首先要從定義入手,再結合地圖對比學習。

19.想知道英國在哪裡,應該查閱( )

A. 交通地圖

B. 導遊地圖

C. 世界政治地圖

D. 世界地形圖

【答案】C

【考點】選擇适用的地圖

【解析】【分析】地圖的選擇要根據實際需要,想要查找各個國家或地區的位置,要查找世界政區圖,這樣可以清楚地查找出國家或地區的位置和範圍。

故答案為:C

【點評】本小題考查的知識點屬于理解運用類,在日常的學習中,先理解好各種地圖的命名原因,再結合題幹信息即可。

20.下列叙述中不能證明海陸變遷的是( )

A. 台灣海峽海底發現森林遺迹和古河道

B. 地下埋藏着豐富的煤

C. 東非大裂谷不斷擴張

D. 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

【答案】D

【考點】海陸的變遷的原因

【解析】【分析】麥哲倫的環球航行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選項ABC實例能夠證明海陸變遷.

故選:D.

【點評】現代科學研究表明,地殼的變動、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氣候、災害和人類活動,如暴雨沖刷、填海造陸等,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地球表面形态處于不停的運動和變化之中,陸地可以變成海洋,海洋可以變成陸地.

21.地殼闆塊發生張裂運動時,地表會發生的現象是( )

A. 形成新的丘陵

B. 地表隆起

C. 形成高大山脈

D. 形成新的海洋

【答案】D

【考點】闆塊運動形式、闆塊運動産生的地理現象

【解析】【分析】闆塊構造學說認為,一般來說闆塊的内部比較穩定,闆塊與闆塊交界的地帶,有的張裂拉伸,将形成裂谷,海水湧入将形成新的海洋,有的碰撞擠壓,地表隆起,将形成新的山脈.故選項D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地球表面形态處于永不停息的運動與變化之中.地質學家經過長期的研究,提出了闆塊構造學說,認為全球由六大闆塊組成,一般來說闆塊内部比較穩定,闆塊與闆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

22.“滄海桑田”這個成語說明( )

A. 地形是靜止不動的

B. 地殼是不斷變化的

C. 農田不會變海洋

D. 高山是永恒不變的

【答案】B

【考點】海陸變遷的原因和例證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處于永不停息的運動與變化之中.海洋可能變成陸地,陸地也可能變成海洋.

故答案為:B

【點評】本小題考查的知識點屬于理解記憶類,在學習的時候可以利用實際事例輔助理解,注意“變”這一現象。

23.闆塊構造學說認為全球主要有七大闆塊,幾乎全部為海洋的是( )

A. 印度洋闆塊

B. 南極洲闆塊

C. 太平洋闆塊

D. 非洲闆塊

【答案】C

【考點】闆塊構造學說

【解析】【分析】六大闆塊中,除太平洋闆塊幾乎全部為海洋外,其餘的闆塊都或多或少有陸地,尤其是亞歐闆塊、非洲闆塊、美洲闆塊和南極洲闆塊有較大部分為陸地。

故答案為:C

【點評】本小題考查的知識點屬于識記類,在日常的學習中多閱讀地圖或者多進行空白地圖填圖練習。

24.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七年級上冊地理期中考試必考要點(七年級上學期地理期中考試試卷)8

(1)公路AB的延伸方向是( )

A. 東西走向

B. 南北走向

C. 西南—東北走向

D. 東南---西北走向

(2)從圖上量得甲、乙兩地相距3厘米,實地相距應是( )

A. 400米 B. 4千米 C. 300米 D. 3千米

【答案】(1)C

(2)D

【考點】比例尺,方向判斷

【解析】【分析】地圖是地理學習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包括不可缺少的比例尺、方向和圖例、注記三個要素,比例尺是由圖上距離比上實際距離。(1)地圖上方向的判斷有三種方法,一是經緯網判斷法,二是指向标判斷法,三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斷法,圖中可通過指向标判斷,可看出公路AB的延伸方向是東南-西北走向。(2)由圖可知,圖中比例尺是1:100000,也就是1厘米代表1千米,若從圖上量得甲、乙兩地相距3厘米,實地相距應是3千米。

故答案為:(1)C(2)D

【點評】(1)本小題考查的知識點屬于理解運用類,解題時注意指向标所指示的方向。

(2)本小題考查的知識點屬于理解運用類,解題時注意比例尺的換算。

二、填空題

25.填寫下列圖例的名稱。

圖例25.填寫下列圖例的名稱。

七年級上冊地理期中考試必考要點(七年級上學期地理期中考試試卷)9

【答案】鐵路;水庫;河流、湖泊;運河

【考點】根據圖例提取地圖信息

【解析】【分析】地圖是地理學習不可缺少的工具,包括方向、比例尺和圖例三個必不可少的要素。如圖中的圖例中,從左往右分别是鐵路、水庫、河湖的運河。

故答案為:鐵路,水庫,河流、湖泊,運河

【點評】本小題考查的知識點屬于識記類,在日常的學習中熟記圖例即可。

26.讀圖,在表格中寫出表示地形部位的字目。

七年級上冊地理期中考試必考要點(七年級上學期地理期中考試試卷)10

【答案】D;B;E;A

【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解析】【分析】由圖可知,山谷是圖中D表示的地方,這裡等高線向高處凹進;鞍部是位于圖中B處,這裡位于兩座山的低窪處;陡崖是圖中E所在的位置,這裡有多條等高線重合在一起;山峰是在圖中A所在的位置,等高線呈閉合狀态,且中間等高線數值大于四周。

故答案為:D、B、E、A

【點評】本小題考查的知識點為理解運用類,在解題的時候抓住各個山體部位的等高線變化特征即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山谷和山脊的等高線變化特征。

三、綜合題

27.讀圖,回答問題。

七年級上冊地理期中考試必考要點(七年級上學期地理期中考試試卷)11

(1)指出圖中A,C兩地的地理位置:A、________;C、________

(2)在圖中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線上的是________地,位于東半球的是________地,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__地。

(3)A地位于C地的________方向。

(4)從低、中、高緯度看,B 在________緯度;從五帶看,C在________。

【答案】(1)60°N,60°W;40°S,40°E

(2)B;C;A

(3)西北

(4)中;熱帶

【考點】經緯線的特點及劃分,重要經緯線,東西半球的劃分,經緯網判斷方向、定位,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及正午太陽高度

【解析】【分析】(1)由圖可知,圖中A所在的經線是位于向西增大上,緯度位于向北增大上,所以經緯度位置是(60°N,60°W);C點的經度位于向東增大上,緯度位于向南增大上,所以經緯度位置是(40°S,40°E)。(2)在圖中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線上的是位于赤道上的B點,位于東半球的是C點,位于西半球的是A點。(3)圖中經線表示南北方向,緯線表示東西方向,所以A點是位于C點的西北方向。(4)從低、中、高緯度看,B點在中緯度,從五帶看,C點位于南北回歸線内的熱帶。

故答案為:(1)60°N,60°W、40°S,40°E(2)B、C、A(3)西北(4)中、熱帶

【點評】(1)考查知識點的理解運用,需要在正确區分經緯度變化規律的前提下,進行解答。

(2)本小題考查知識點的理解運用,主要區分東西經和東西半球。

(3)本小題考查知識點的理解運用,可以從經緯線指示方向入手,注意參照物的選擇。

(4)本小題考查的知識點的理解運用,可以從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方面入手解答。

28.讀圖後回答下列問題。

七年級上冊地理期中考試必考要點(七年級上學期地理期中考試試卷)12

(1)在圖中标出地球公轉的方向。

(2)标出圖中A,B,C,D四處代表的節氣名稱。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3)當地球公轉到A處時,太陽直射________,對北半球大部分地區來說,正午太陽高度最________ (填“大”或“小”),白天時間最________(填“長”或“短”),地面得到的熱量最多,北半球處于________季。

(4)當地球運行到B點位置時,相對于A,C點位置,南北半球獲得的太陽光熱的情況是________。

(5)每年3,4,5月為北半球的________季;9,10,11月為南半球的________季。

(6)2017年10月18日到24日,“十九大”在北京召開。會議召開期間,地球運行在________到________之間(填寫字母)。

【答案】(1)畫逆時針方向的箭頭

(2)夏至;秋分;冬至;春分

(3)北半球;大;長;夏

(4)熱量适中

(5)春;春

(6)B;C

【考點】季節變化和五帶的劃分,地球公轉的基本特征,晝夜長短的變化,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及正午太陽高度

【解析】【分析】(1)地球自西向東自轉的同時,還在繞着太陽公轉,方向與自轉一樣都是自西向東。

(2)由圖可知,圖中A是夏至日,B是秋分日,C是冬至日,D是春分日。

(3)當地球公轉到A處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對北半球大部分地區來說,正午太陽高度最大,白天時間最長;地面獲得的太陽光熱最多,是北半球的夏季。

(4)當地球運行到B點位置時,相對于A、C點位置,南北半球獲得的太陽光熱的情況是熱量适中。

(5)每年3、4、5月為北半球的春季,9、10、11月為北半球的秋季,而是南半球的春季。

(6)2017年10月18日到24日,“十九大”在北京召開,會議召開期間,地球運行在B、C之間。

故答案為:(1)畫逆時針方向的箭頭(2)夏至、秋分、冬至、春分(3)北半球、大、長、夏(4)熱量适中(5)春、春(6)B、C

【點評】(1)本小題考查知識點的記憶,熟記地球自轉公轉的運動方向即可。

(2)(6)小題考查的知識點的理解記憶,解題時可以結合直射點的位置和自轉方向進行判别,此外要熟記四個節氣日期,在結合題幹所給的日期解答。

(3)(4)(5)小題考查的知識點屬于理解運用類,注意直射點的位置,以及南北半球季節相反,然後從季節入手解答熱量問題。

29.讀下列地圖,回答下列問題。

七年級上冊地理期中考試必考要點(七年級上學期地理期中考試試卷)13

(1)填出圖中序号和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大洲:⑥________、⑦ ________;大洋:A________、D________。

(2)①洲和②洲合稱________,B洋和C洋之間有________運河相通,③洲和⑤洲之間的分界線________;④洲和⑤洲之間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土耳其海峽等。

(3)如果一顆隕石飛落地球,它落入海洋的比例是________。

【答案】(1)大洋洲;南極洲;北冰洋;印度洋

(2)美洲;巴拿馬;蘇伊士運河;烏拉爾河;裡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

(3)71%

【考點】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輪廓特點,四大洋的名稱、位置及特征,世界的海陸分布,大洲分界線

【解析】【分析】(1)由圖可知在,圖中⑥是位于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大洋洲,⑦是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南極洲;A是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北冰洋,B是全部位于東半球的印度洋。(2)由圖可知,①是北美洲,②是南美洲,兩大洲合稱為美洲;B是大西洋,C是太平洋,兩大洋之間有巴拿馬運河相通;③洲和⑤洲之間的分界線有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裡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3)如果一顆隕石飛落地球,它落入海洋的比例是71%,因為地球上表面百分之七十一是被海洋覆蓋。

故答案為:(1)大洋洲、南極洲、北冰洋、印度洋(2)美洲、巴拿馬、蘇伊士運河、烏拉爾河、裡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3)71%

【點評】(1)(2)小題考查知識點的識記,需要多閱讀地圖,區分好各大洲大洋的輪廓以及各自分界線。

(3)本小題考查知識點的理解運用,解題的關鍵是理解大洲大洋各自所占的比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