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腦神經疾病國内治療現狀
腦神經疾患主要包括12對顱神經所帶來的神經卡壓,引起神經功能的缺失,經典方法就是顯微血管減壓術,微創、開顱不開腦,對腦組織不造成任何損傷,在腦縫隙中完成這樣一個手術,治療效果最好,是微創可逆的一種方法。
在1966年成功的用顯微鏡完成這個手術以來,八十年代進入中國,在中日友好醫院,當時左煥琮教授的團隊積極開展這個工作,完成了面肌痙攣、原發性三叉神經痛、原發性舌咽神經痛的顯微血管減壓手術,療效可靠穩定。
目前在中日友好醫院團隊,已經積累了4萬多例顱神經疾患的治療病例,取得了優良的效果,對于手術方法不斷改良,對于手術策略要點地不斷的改善,手術技巧的不斷的進步,這一部分工作取得了優良的效果,像這樣的顱神經疾患可以達到98%以上的治愈率。低複發率、低并發症、高有效率是我們的追求。同時近些年來,中日友好醫院團隊還積極的開展了,前庭蝸神經的神經卡壓綜合征、治療耳鳴、眩暈症,治療痙攣性斜頸,咬肌痙攣,中間神經痛,包括陣發性動眼神經麻痹,神經源性高血壓,以及心動過緩,外斜肌痙攣,這些都是顱神經支配的區域,帶來的神經功能短暫性的缺失。
顯微血管減壓術通過解除血管對神經核的壓迫,來改善功能,是一個集顱底、腦幹區的手術,又是血管的手術,也是解決一個功能性疾病,需要一個四位一體的手術方法及策略。目前MVD治療範疇的現狀就是不斷的擴大治療适應症,對于第8顱神經功能障礙,前庭蝸神經的神經卡壓綜合征,耳鳴眩暈,這樣的疾患常常被耳鼻喉科或者神經内科認為是神經源性耳鳴或者是頸性眩暈,實際有一部分是由于血管壓迫了蝸神經,也就是第八顱神經壓迫造成的耳鳴眩暈,這種壓迫通過手術可以得到完全的緩解。
未來還能做什麼,提高這部分病人的診出率、治療率、治愈率、降低并發症、提高有效率,這是目前功能神經外科所需做的,在腦神經方面需要做的。這部分工作随着多中心大樣本不斷的完善,才能拿出前瞻性的思考。我們寫了幾篇基本共識,指導我們目前工作,當然在不久的将來,會有更多的顱神經疾患得到很好的治療,包括那些少見甚至罕見的顱神經疾患。
2 顯微血管減壓術的并發症
顯微血管減壓術,在功能神經外科裡面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那它有什麼副作用或并發症嗎?
一般是神經功能缺失,在整個操作過程中和醫源性的關系也比較大,比如說醫生操作不熟練,對解剖不熟悉等。顯微血管減壓術,解決了功能性疾患,作為微創,可以講是可逆的,因為我們是開顱不開腦,顱骨上轉個孔,打開以後是微創,微骨孔,完成手術。在腦子縫隙當中手術,理論上講不損傷腦組織。所以,這種方法是治愈疾病而不帶來新的疾病,但仍然可能會帶來副損傷。如果娴熟的操作,應該說可以接近99%的不受任何損傷的情況下完成手術,解除病患,這是一個完全功能性的手術,應用顱底手術經驗,娴熟的手術技巧,把生物力學的原理、解剖學的關系以及置入墊開物,讓血管遠離神經,包括神經核,這樣一個理念來完成手術,應該就是微創,開顱不開腦,沒有任何損傷完成手術,這是我們需要達到的目标。目前我們已經達到。
再一個就是要達到微創,不能對腦組織造成損傷,特别是神經,同時要把生物力學的原理應用起來,不斷的改變手術技巧,包括我們團隊、我本人提出架橋法,多點植入墊片,讓局部的壓強減少,減少對神經核的壓迫,這些方法包括懸吊法,包括生物力學分壓法,分層植入墊棉法,甚至預墊法,盲墊法,這些都幫助我們越過困難減壓這道坎,越過困難減壓就等于是真正的會做,能把手術做精了,完成這樣的臨床工作。同時,四個間隙的劃分,用解剖間隙,自然的解剖間隙,包括天幕,三大神經,面聽神經複合體和後組顱神經,這四個作為參照物,指導我們目前顱神經診療疾患;需要注意,過度的減壓,全程減壓會帶來高并發症。此外,根據不同的病人、不同的血管狀況、粗細長度,包括軟硬度、有無鈣化,靜脈動脈硬化,都需要用一些特定的手術策略來完成。
我們的觀點,同時還包括很多我們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面肌痙攣延遲治愈的問題,為什麼有延遲治愈,為什麼在其他顱神經疾患當中比較少。第二,雖然用提到的這些方法,确實越過了困難解壓這道坎,但還有沒有哪些手術技巧可以得到進一步改善。第三,擴大顱神經腦神經的診療疾患,擴大它治療範圍,取得什麼樣的效果,需要多中心的觀察和随訪,是我們需要做的。
2020觀點就是用手術技巧,用我們的解剖學理念,用我們的解除壓迫血管的理念,來完成手術,做到微創開顱不開腦,不損傷腦組織,不損傷顱神經,減少對蛛網膜的過度解剖,減少全程解剖,應用電生理監測,來完成手術,來指導我們實踐,這就是我們2020年這本書的主要觀點。當然這些觀點也征得了國内同道的共同理解和共識,在這個基礎上完成了本書,也希望本書能帶給同道一些啟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