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大街小巷經常都能看見的過橋米線,特别是學校或者商業區,經常都能看見過橋米線的店面。隻要是想嗦粉的時候,小編基本都會選擇過橋米線,這個米線跟小編家鄉的有所不同,會比較粗。這邊有米粉跟米線之分,印象中大家可能都會覺得米線會更加細一點,但是結果恰恰相反,老闆告訴我說米粉才是細的,米線是酸辣粉粗細的那種。
過橋米線小編一般都喜歡吃清淡一點的味道,嗦粉的同時還能喝湯,一頓飯吃下來暖和極了,一般都吃不完。因為過橋米線裡面的配料實在太多啦,而且大部分過橋米線店都是免費再加一次米線的,随便吃随便造,絕對能吃飽。
過橋米線的由來
關于過橋米線的由來主要有以下兩種說法,小編覺得挺有趣的,大家不妨一聽。根據第一個說法來講,過橋米線至今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曆史了。清朝的時候在滇南的縣城邊上有一個湖心亭小島,上面有一個書塾,秀才們為了去讀書都隻有到島上去,中途吃飯沒有辦法趕回家中,于是家裡有娘子的秀才們的吃食都是娘子們親手做好再送過去。
有一天一個娘子送飯的時候發現自己送過去的米線到了島上的時候已經涼了,娘子回去之後苦苦思索卻沒能得到解決之法。偶然一天送飯的時候,這位娘子送的是雞湯,到了島上打開蓋子的時候發現上面有一層厚厚的油脂就像一層蓋子一樣把雞湯鎖在了裡面,導緻溫度還是比較高。
于是這位娘子想起來之前冷掉了的米線,就想着把米線放進雞湯裡,但不能一開始就放進去,得等到吃的時候再放,這樣子既能保持雞湯的鮮美,又能保持讓米線重新獲得溫度。娘子就把米線在家裡提前燙熟之後,還帶了很多配料,都切得薄薄的,到了島上後加進澆了熱油的雞湯裡,粉香四溢。這個做法漸漸被傳開之後,再加上每次去島上都要經過一座橋,于是大家就把這道菜叫做“過橋米線”。
第二種說法背景年代都很相似,隻是有些略微不同之處。說的是這島嶼之上都是文人墨客們以及求學者們常去的地方,上面也有民師傳道授業解惑。有一個秀才十分用功,也比常人努力,也因此照顧不好自己,滿腦子都是讀書。
他的娘子看到以後非常心疼,回到家裡面就把多年養的老母雞殺掉了,并且用砂鍋炖煮後急急送了過去。哪知等到去收碗筷的時候,砂鍋裡面的雞跟雞湯紋絲未動,自己的額丈夫隻是癡癡地在一旁看書。這位娘子就想着把雞湯熱一下再給秀才送來,結果一碰到砂鍋的時候,砂鍋還是熱的。揭開蓋子一看,上面有一層很厚的雞油。
這位娘子非常聰明,知道這個保溫作用後就把一些米線和食材一起放在砂鍋裡面燙熟了給秀才送過去。由于這種制作方法非常新穎,大都沒見過,于是紛紛效仿,加上做出來味道真的不錯,漸漸地就流傳開來。至于名字也是因為到小島的路上有一座必經之橋,所以大家稱之為“過橋米線”。
過橋米線的吃法
由于過橋米線端上桌的時候非常燙,第一次吃的朋友大多數都會被燙傷,小編就曾經燙傷過舌頭,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由于過橋米線剛端上來的時候,先是一碗滾湯,接着是自己點的菜盤,粉盤,一般葷素盤都分開了的。很朋友可能會跟小編一樣第一時間想喝一口湯,哪怕是感覺吹涼了,到了嘴巴裡都是滾燙的。所以我們先不要急着喝湯,先把鹌鹑蛋磕在碗裡面,先放比較難熟的食材,比如火腿片,酥肉這些提前就是熟的,燙熱就行。最後可以放粉和素菜,像生菜這些都是放下去燙一下就行了。
過橋米線的做法
首先準備食材:适量米線、一塊宣威火腿、一小鍋雞湯或者高湯、3個鹌鹑蛋、一小把去頭去根的豆芽、一小把韭菜、一張油皮、适量香菜。首先我們切一半的宣威火腿到雞湯或者高湯裡面一起熬煮,因為火腿裡面本身就有鹹味,所以大家放鹽的時候放一小勺就好了,平時吃鹽吃得多的朋友可以按照自己平時的量去加鹽。
剩下的火腿我們就切成薄片,韭菜洗幹淨後切成段,油皮切成絲,大家不買油皮的可以換成豆腐幹絲絲,香菜切成沫。通常家裡面有砂鍋或者韓國石鍋的,到了這裡所有的食材就算是處理完了,要是沒有這兩樣鍋的話,豆芽還需要稍微燙一燙,鹌鹑蛋也要提前煮熟了後剝好。
如果是濕米線稍微煮一下就熟了,如果是幹米線就需要提前泡一下再煮,米線煮好以後,家裡面是陶瓷碗的,就把米線倒進碗裡面,其他的配菜一次放進碗裡,火腿片放在最上面,澆上滾滾的湯就可以啦。要是家裡是砂鍋的,就先把滾燙倒進砂鍋裡面,吃過的都知道店裡面的砂鍋端上桌的時候裡面的湯仍然是沸騰的狀态。接着加入米線,磕兩個生的鹌鹑蛋、加入火腿片,最後加入自己準備的配菜等待燙熟後就可以開吃了哦。
小貼士:火腿腸片一定要切薄一點,不然不容易燙熟,大家可以在冷凍的情況下切,會比較好切一點。煮湯的時間大家可以嘗一下火腿的味道,等到火腿沒什麼鹹味的時候湯就可以了。
美食小看法
過橋米線的粉吃起來是非常有嚼勁的,不是泡一下就很軟容易斷的那種,而是米白色宛如紅苕粉粗細,圓圓長長的,它的韌性好到可以織毛衣!我們吃的時候,可以吃一口粉喝一口湯會特别有滿足感,裡面的配菜非常多,現在很多店裡面的過橋米線都是三葷三素起步,價格并不貴。小編喜歡吃雞絲過橋米線,裡面的湯細細品起來非常鮮爽,大家可以去嘗試一下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