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吃魚。而論吃魚,唯鮮不破。所以,貪戀的就是一條魚的鮮活,可苦惱之處也有,就是魚多有骨刺,吃魚時,有時候難免被魚刺所擾,有句成語叫“如鲠在喉”,出自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文曰:“鲠,食骨留咽中也。鲠,字從魚,謂留咽者魚骨較多也。”說的就是此事。
就連張愛玲也是嫌棄這魚刺的。張愛玲愛極了《紅樓夢》,為此,專門寫了一本書,叫《紅樓夢魇》。在書中,提到過人生“三大恨事”。她說“有人說過‘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第三件不記得了,也許因為我下意識覺得應當是‘三恨紅樓夢未完’。”
而張愛玲說的“三恨”,原是借宋人彭淵才的“五恨”而來,宋代詩僧惠洪《墨客揮犀》記載,彭淵才曾經說過:“吾生平所恨五事。一恨鲥魚多刺,第二恨金橘太酸,第三恨莼菜性冷,第四恨海棠無香,第五恨曾子固不能作詩。”
鲥魚多刺,卻味卻極為鮮美。河魚刺多,海魚刺少,這幾乎是一個固有認知。但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和鲥魚同屬鲱形目的刀鲚、鳓魚等魚類,也都是多刺而味美。刀鲚,也就是長江刀魚,刺極多,《清稗類鈔》中記載“以極快之刀刮為片,用箝去其刺”。還可以把魚肉剁茸,包刀魚馄饨。
鲥魚,刀鲚,味美卻價貴,且因捕撈過度,近乎絕迹。河魚中的鲫魚,刺亦是多,鮮美卻價廉,我很是喜歡。
鲫魚做法很多,我喜歡将鮮活的鲫魚宰殺刮鱗去髒,用豬油煎的兩面金黃燦燦,澆一勺滾水,用大火熬炖的白香濃稠,嫩豆腐切大塊,或者白蘿蔔切大塊,一起炖煮的柔嫩若無骨,湯鮮味美,鲫魚卻不堪食用,一鍋湯已經盡得魚之鮮味,豆腐或蘿蔔吸足了鮮香,滑嫩又柔軟,味道自然美。
山東運河沿岸有一道爆煎魚,我也很是喜歡,用花椒大料蔥姜蒜等混合的佐料塞滿了一條鲫魚的魚肚,腌制一天,再用小火慢慢煎熟,各種佐料的味道最終滲入魚身,鮮香鹹麻味道澎湧而出,佐料最終棄之不食,但最終的複合口味鮮香無窮。正所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也好吃。
有一次我去四川,吃到了一道涼拌鲫魚,我很是喜歡。以後每次去成都總要點一條吃。
這魚說起來,很簡單也很好做,但調味不易。鲫魚要選4兩左右的,最是幼嫩鮮美,去鱗去髒,鲫魚肉鮮卻刺多,朋友有個小竅門,沿着魚身橫向密密的切過去,間隔要小,這樣就會把小刺兒切斷,兩面都細細的切劃過,加鹽,姜蔥和料酒腌漬一會兒,蒸熟。關鍵是調一個味汁兒,蔥花,姜米,蒜末,香菜末,青椒圈、小米椒碎,鹽少許,糖少許,添醬油,香醋,幾滴香油,還可以再淋些紅油,把調好的味汁兒澆到蒸好涼下來的鲫魚上去,就好了。
吃起來,姜蒜是辛辣,紅油是香辣,小米辣是鮮辣,鮮嫩的魚肉潛伏在這酸辣鮮香的味汁下,夾起一塊,蘸一蘸,鲫魚鮮嫩,汁水鮮辣微酸,回味卻魚鮮回甜,實在是好,我最愛的呢,是要加點藿香碎在裡面,藿香的氣息,那滋味,好,好,好,好吃的事情說三遍。按照四川朋友的說法,安逸慘喽。不擺喽。
前幾日去超市,見有鲫魚賣,突然想起了這道涼拌鲫魚,買兩條,回家下廚做一道吃。經常有人說我光寫文字不留菜譜,其實是有原因的。第一,其實我寫每一個菜都在文字裡有關于菜品的制作,不過是沒有寫個一二三四而已。第二,很多菜是很難量化的,鹹淡酸甜苦辣,食無定式适口者珍,口味各有差異我不願意誤導而已。第三,不是所有人看着菜譜都能成為廚師的,要不世界上還要廚師這個行業幹嘛。今天難得興緻,簡單寫寫我自己的做法,不喜勿怪。
【材料】:鲫魚兩條。
【輔料】:小蔥;姜;蒜;香菜;小米椒;青椒;醬油;醋;鹽;糖;香油;辣椒紅油。
【做法】:
1.鲫魚宰殺刮鱗去髒,
2.在魚身橫向密密的打花刀,間隔要小,間隔半厘米最好,這樣就會把小刺兒切斷,兩面都細細的切劃過。
3.加鹽,姜蔥和料酒腌漬一會兒,上籠蒸7分鐘。或者下水煮,因為煮的魚水分不會流失,所以比蒸出來的魚嫩得多。蒸熟或煮熟的鲫魚放在盤子裡涼透。
4.調味汁。小蔥切蔥花,姜切姜末,蒜切蒜末,香菜切碎,小米椒和青椒都切圈,放到碗裡,撒一點鹽,一點糖,澆醬油陳醋香油,有紅油就加一點,沒有就不放。
5.把調好的味汁兒澆到鲫魚上。
如是。而已。巴适得闆。
堅持原創美食文章,央視《味道運河》《吃貨傳奇》美食顧問,美食紀錄片《搜鮮記》總策劃王老虎與你共同搜尋舌尖上的“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