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孫悅寫孫海洋的書

孫悅寫孫海洋的書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9 13:00:35

孫悅寫孫海洋的書(但不想讓别人哭)1

孫海洋孫悅新書《回家》封面

由孫海洋口述、女兒孫悅撰寫的新書《回家:14年又57天》本月發行,上架不到一周,便賣出超8萬冊。

《回家》主要講述孫卓丢失後,孫海洋14年間的漫漫尋子故事。向孫悅講述時,孫海洋是輕松的、冷靜的,因為對他而言,“孫卓已經找到了,那些事都已經成為了過去。”但對孫悅來說,這是她第一次完整了解父親無比艱辛的尋子曆程,她一度崩潰痛哭,也對父親有了新的認知。

《回家》的結局中,孫卓回家,一家五口團圓;結局之外,是許許多多尋親家長仍然奔波在路上。

9月20日,接受極目新聞記者采訪時,孫海洋父女說,希望此書能讓更多人關注那些還沒有找到孩子的家庭,關注國家在司法變革上不斷做出的努力。

孫悅寫孫海洋的書(但不想讓别人哭)2

2021年12月6日,孫海洋夫婦與兒子孫卓在深圳相認 新華社發

全家商議新書封面 選定淚崩認親畫面

不管是孫海洋還是孫悅,都沒想到這本書能引起這麼大的關注。在電商平台上架不到一周,《回家》的銷量已經超過8萬冊。

書籍封面是一幅漫畫,取材于2021年12月6日孫海洋夫婦與孫卓相認時,三人緊緊擁抱的畫面。

在孫悅最初的設想裡,這是屬于父親孫海洋的故事,她建議使用父親的一張面部特寫作為新書封面。“如果用我的特寫,會顯得比較沉重。其實,這本書的基調是光明而溫暖的。”孫海洋說。後來,全家人經過商量,選用了現在的封面。

“三人相擁的畫面很打動人,大家對這個畫面也十分熟悉。”9月20日,孫悅對極目新聞記者說。

自從新書上架,孫悅社交媒體賬号的私信和評論區,就變成了網友的大型催貨現場。購書者中,還有來自國外的網友。

“大家的熱情讓我們受寵若驚。沒想到這本書賣得這麼好,出版社正在加印。”孫悅表示。有的讀者已經讀完了,還給她發了讀後感,其中一句評價她非常喜歡:“這本書不是想要讓人哭,而是想要給人力量。”

孫悅寫孫海洋的書(但不想讓别人哭)3

孫海洋孫悅父女合影 孫海洋供圖

創作花了四個多月 女兒重新認識父親

為什麼寫這樣一本書?這是孫海洋和孫悅最近常常被問到的問題。

孫悅告訴記者,很早之前,她聽父親講起自己的一些經曆,覺得唏噓和震撼。當時她就想,應該把這些記錄下來,就像寫日記一樣。到2020年,這種想法變得更加明确。

“但當時,我的心情比較沮喪。到2020年,我們已經找了孫卓13年。一件事情持續這麼長時間,就會變成常态,很少會想什麼時候發生改變,也不敢抱很大的希望。”孫悅說。

直到2021年12月6日,孫卓找到了,孫海洋一家的故事有了一個圓滿的結局。孫悅終于下定決心:“我一定要把這個故事寫下來。”

就這樣,孫悅從故事的旁觀者、親曆者,成為了講述者。今年4月,她正式開始動筆。

對孫海洋而言,寫下這本書,是希望更多的人能關注到那些還沒有找到孩子的家庭,他們還在路上。為了貼合他的經曆,孫悅選擇以父親的口吻來講述。對她而言,這既新奇,又充滿挑戰。

“我要想象自己就是孫海洋。他在廣場上呐喊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心情?他在陌生人家的門縫向屋裡張望的時候,是怎樣的感受?卓卓丢失時,他在深圳的大街小巷瘋狂奔走,又有哪些心理活動……”孫悅說。父親的經曆她知道一些,但當她站在父親的視角回望這些年的尋子經曆時,心境與之前大不相同。

有網友評論這本書:“這是揭開自己的傷疤。”孫悅并不認同這種說法,她覺得把這些經曆叙述出來,自己反而輕松了許多。

白天寫,晚上寫,在路上也寫。從春天到盛夏,四個多月後,孫悅終于把這本書寫完了。

但一本書很難完全描述孫海洋的人生經曆和心路曆程。“寫完書後,我一度認為我對爸爸的人生了如指掌。但交稿後,他有時突然和我講起他曾經開工廠、和打拐志願者一起解救被拐小孩的經曆。所以我三天兩頭就會對他說:‘我寫書的時候你怎麼不告訴我?’”孫悅說。這些她以前不知道的、在她看來非常新奇的經曆,讓她對父親有了新的認知。

不過,孫悅更希望把父親還原成一個“平凡而不平凡的人”,而非英雄,“就像我在書中寫的,人所經曆的苦難、絕望,作出的努力,會比所謂的‘英雄’這個詞彙更有力量。”

孫悅寫孫海洋的書(但不想讓别人哭)4

2022年1月25日,孫海洋一家回到湖北監利老家過年 攝影: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黃志剛

不管經曆什麼苦難 隻要努力就能改變

《回家》一書記錄了孫海洋的漫漫尋子路,14年又57天,見證了他從青年到中年的時光。

孫海洋向孫悅講述了大量尋親故事。講述過程中,孫海洋是輕松的、冷靜的,因為對他而言,“孫卓已經找到了,那些事都成為了過去,講出來就是輕輕松松的,不會再讓我生氣、痛苦了。”

但對孫悅來說,這是她第一次直面父親尋子過程中經曆的苦難,無論是四處奔波的艱辛,還是内心面臨的煎熬。這些故事,孫海洋曾向媒體講述過,但他從未跟自己的孩子透露半分。

“有時他講着講着,我就哭了。有時我一個人整理資料,也會突然崩潰大哭。”孫悅說。

孫海洋前往甯夏尋子的經曆,對孫悅觸動尤深。

那是2008年8月,寶貝回家網站負責人告訴孫海洋,有報道稱,甯夏有一個走丢的孩子被送到派出所,新聞中的照片很像孫卓。孫海洋看了照片,也覺得很像,就是瘦小了一些,便請深圳警方幫忙調查。深圳警方詢問甯夏當地派出所後回複孫海洋,孩子隻是走失,已被家人領回。

孫海洋十分失落,他翻來覆去看那個孩子的照片,越看越像孫卓。他說,孩子肯定是在外挨餓受凍一年多,才會比以前瘦小。他決定去甯夏一趟,親眼看看那個孩子。當時,從深圳到甯夏沒有直達車,他輾轉鄭州、西安,終于到達甯夏。他找到報道此事的記者,又親自見了那個孩子,這才确認了一個殘酷的事實:不是孫卓。

《回家》中寫道,這是一段“最接近絕望的旅途”。希望再次破滅,孫海洋放聲大哭,他十分迷茫,不知道下一步該去哪裡,也害怕回家面對父母、妻子凄楚的眼神。

14年後,孫海洋看到書中描寫的當時情景,痛苦已如雲煙。他甚至自嘲說,其實種種線索表明那個孩子不是孫卓,但他就是不信,找出許多借口,甚至偏執地認為深圳警方是在騙人,自己非要親自去一趟。

但在孫悅看來,孫海洋的“偏執”,是一種對抗命運的“犟勁”。不僅是甯夏之旅,尋子的14年間,孫海洋多次陷入絕望的境地。

“但他不斷地反抗這種絕望,哪怕有一丁點、幾乎不可能的希望,他也一定要抓住它。我覺得這一點很打動人。”孫悅說。

而最終,這些掙紮和反抗,迎來了柳暗花明的結果。正因如此,孫海洋和孫悅都認為,《回家》一書的總體基調,是光明而溫暖的。

“希望這本書能給大家一種力量:不管經曆什麼苦難,都不叫事。隻要努力,都可以改變。”孫海洋對記者說。

孫悅寫孫海洋的書(但不想讓别人哭)5

2022年2月12日,孫海洋一家(左一至左五)做客極目新聞 攝影: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劉中燦

希望所有尋親家庭 都能享受團圓甜蜜

《回家》最後一章,題為《在“結局”之外》。“結局”,是指孫海洋尋子成功,全家團圓;而“結局”之外,是許多家長仍然奔波在尋親的路上。

書中提到尋找鄭楚澤的鄭爸爸,每年都會給丢失的兒子過生日;尋找羅妙全的羅爸爸,期盼女兒回家已經32年;還有尋找童芸婧、童仁謙兄妹的90後父母,是最年輕的尋親家長之一……

孫卓回家後,孫海洋并未停止幫助其他尋親家長。他會在社交平台傳播被拐兒童的信息,也會和尋親家長一同奔赴新線索指向的現場。

“我能夠感同身受尋親家長的煎熬,其中一些家長跟我在尋親路上一起走過十四五年的時間,我對他們真的放不下。希望他們都能找到自己的孩子,這樣我才能放心。”孫海洋說。

孫海洋談到他的多年好友杜小華。如今,電影《親愛的》四個原型中,隻剩杜小華還沒有找到孩子小米奇。

本月中旬,杜小華從江西老家趕赴湖南常德,與一個男孩做DNA對比。那個孩子長得像小米奇,但DNA比對失敗。

“類似情況我們經曆得太多了。”孫海洋說。有時孩子長得很像,上戶口的時間也對得上,但一比對,并不是。

剛開始,每當有了新線索,孫海洋都會告訴妻女。後來,失望的次數多了,他選擇隐瞞,一個人背起全部的壓力。

但無論是孫海洋,還是杜小華,他們始終沒有放棄希望。他們告訴自己:“一定能夠找得到的!”

找回孫卓後,孫海洋把這句話傳遞給了其他很多尋親家長。這是一句安慰,也是一句鼓勵。他希望尋親家長們保持堅強、保持信心。“把家裡照顧好,把自己照顧好,等到孩子回來的那一天。”孫海洋說。

電影《親愛的》和孫海洋、彭高峰、吳麗萍、杜小華等人的尋親經曆,讓尋親群體更多地進入大衆的視野。今年以來,許多被拐兒童找到家人,其中包括手繪家鄉地圖的黎方富、素慧大姐苦尋31年的徐劍鋒、24年前被一包方便面騙走的張洋洋……

孫海洋表示,這與全國各地公安機關積極開展工作,通過DNA資料庫、人臉識别等高科技手段打拐密不可分。他衷心希望社會給予尋親群體更多關注,更希望打擊人口拐賣的法律和制度更加完善,早日實現“天下無拐”。

在《回家》的結尾,孫悅寫道:“總有一個明天會積雪盡消,到那個時候,我們擡頭一看,隻見每個人手裡都舉着火把。”這是對這本書“結局”的诠釋,也是對“結局之外”的尋親者的美好祝願。

湖北日報客戶端,關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僅為用戶推送權威的政策解讀、新鮮的熱點資訊、實用的便民信息,還推出了掌上讀報、報料、學習、在線互動等系列特色功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