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餅子,東北人也叫“饽饽”。過去那個年代,玉米面大餅子是鄉村人主要食品。
玉米是東北主要農作物,也就成為了鄉村人的主要食物。玉米吃法之一是研磨成玉米面,用玉米面做大餅子。
過去做大餅子跟現在的做法是有點區别的。過去的大餅子是純玉米面的。有黃玉米和白玉米。
怎麼做大餅子呢?那時候,每家人口多,家家有大鐵鍋。溫水和面,浠與稠正好。大鍋裡要放水,等到鍋裡的水響花了,這時候貼餅子。鍋涼了不行,挂不住面餅,鍋太熱了也不行,要把握好火候。
由于,人口多。所以很少炒菜。一般都是吃炖菜。炖菜和大餅子一起做,俗稱“一鍋出”。也就是,鍋底下炖菜,鍋上面貼餅子。
貼餅子是技術活,面和不好,出鍋的餅子不是硬,就是幹。弄不好,都溜進水裡了,就成了煮餅子。
貼好的餅子,會有珈珈,又薄又硬的一層,非常好吃。
純玉米面口感不好吃的。為了改善口感,要發面。那個年代,沒有酵母粉(蘇打)。所以要想吃發面餅,必須提前發面。不能發過了,過了就成了酸面,可能還中毒。
發面餅,吃起來彭松。略帶酸味。後來,有人用在發面裡加火堿,酸堿中和,這樣的口感就更好了。後來,就普遍使用小蘇打了。
過去那個年代,玉米面大餅子真的不是那麼好吃的。要說好吃,是新玉米面的,也就是秋天收玉米,還帶着漿粉味的。
那時候,就這樣條件,能有大餅子吃就不錯了。一手拿着大餅子(饽饽),一手拿着鹹菜疙瘩。這就是老百姓常見的生态。
現在的大餅子成了特色食品了。當然食材不僅僅是玉米面了,工藝也不是溫水和面那麼簡單了。
大餅子,老東北人的記憶,其中不知道包含了多少心酸的曆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