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譜,是一項系統工程。要修好一次族譜,有四個方面的工作必須做好:一、組織,二、經費,三、編輯,四、制作
組織,實際上是組織者和組織實施的統稱,通俗地說,就是由誰來倡議修譜,誰來組織修譜,采取什麼樣的措施保證修譜能順利完成。首先倡修。每一件事的緣起總得有熱心的人提議。現在的倡修者,首先是宗族事務的熱心者居多,其次是本族中德高望重的長者,然後是經濟較富裕和在政界有一定影響力的族人。既然已經有人倡議,召開籌備會議就顯得很有必要了。參加籌備會議的人員一定要具有代表性,首先是各房各份要有代表,其次是各地要有代表,再次是注意吸收各屆的知名人士,尤以政、經為重。在修譜的組織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二件事:首先是籌款,因為這是修譜的基礎和最重要的保證,以自身的熱情帶動整個班子和全體族人的熱情,修譜才會善始善終。
第二經費,經費問題含有三重意思:經費的籌措、經費的開支、經費的管理。經費來源:捐助。這是修譜的最大經濟來源。捐助者當然大都是本族中經濟比較富裕的。各族修譜總會有少數幾個熱心的族人首先站出來捐款,組織者要注意對這種行為給予足夠的表揚和鼓勵,樹其為榜樣,大力宣傳。人丁費。委員會(理事會)可以開會議一個标準,規定凡為入譜對象的族人每人繳納一定的費用。也可以分出男丁、女丁不同的标準,如果捐款的數目比較大,足以支付修譜的開支,這項收費當然可以不收。售譜收入。即向族人征訂族譜,拟定一個價格出售。應該注意的是要鼓勵各家各戶都擁着族譜,所以,價格要大大低于印刷的成本價。也同樣,如果捐款的數目比較大,則可改為每戶免費發放。經費的籌措應本着度支量收的原則。在資金的管理和使用上,一定要有嚴格的規章制度和财務紀律,完善開支計劃、經手、審核、審批幾道程序,定期公開明細帳目,讓全體族人和捐款者放心。有些地方的修譜就是因為發生了收入不入帳、不按規定開支、不公開帳目等行為,從而導緻族人有意見,以至修族中途夭折的事情發生。
第三編輯,族譜大緻有二種體例:歐體和蘇體。二種體例,并無原則上的區别,隻是齒錄編排上有所不同。歐體适合于房份較多,人口較多的情況。它的原則是"五世一提",具體做法是,在齒錄前畫出世系圖,以備檢索。然後在編排齒錄時,根據房份支派,将某房的某一支派五代安排為一個段落,編完了這一支,再編另一支的五代,編寫了這五代,再編下一個五代,以此類推。蘇體适合于房份不多,人口較少的情況。它的原則是"一輩一輩"。具體做法是:從第一世起,将所有同一字輩的人先後排列,再第二世、第三世……以此類推。二種體例,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歐體,使人對自己的近親的了解比較明了,蘇體對自己的同輩的了解比較明了。我曾經作了比較,認為現在修譜,采用蘇體為宜,但在采用蘇體的同時,也應注意吸收歐體的長處,可以在齒錄編排時詳細注明房份支系,可以起到合二為一,優勢互補的效果。無論歐體還是蘇體,強化檢索系統是關鍵。編輯應在族譜的目錄、書眉等地方詳加标注,使閱讀者能順利地找到他所需要的資料。第四制作。首先通讀老譜。首先要對老譜,特别是上一屆老譜要仔細地閱讀,繪制世系圖。也就是将上一屆老譜上所載的人員按輩份全部畫到紙上,一輩一輩用線連起來。這項工作比較浩繁,但也很重要。因為你隻有畫完了世系圖你才可能對老譜所載人員的房份、輩份有一個清晰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你在普查時不會遺漏人員。第二普查。普查就是将上一次修譜還在世的族人、上次修譜後到本次修譜時出生的族人進行全面細緻的調查。整理普查資料。根據每一份普查表,撰寫每位族人的條文。等整理所有後,就可以印刷族譜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