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晨6點,上海嘉定工廠内,工人們熟練地拆開新鮮的大閘蟹,取出蟹肉、蟹膏和蟹黃。上午11點前,這些新鮮蟹肉将配送到上海蟹家大院的後廚。
據蟹家大院聯合創始人黃璀介紹,一碗蟹黃面需12隻大閘蟹的精華。在國慶長假這樣的消費旺季,蟹家大院每天要消耗上萬隻大閘蟹。而這些原材料的供應,來自于昆山巴城鎮蟹家大院的陽澄湖基地。
在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姗姗來遲”的大閘蟹“爬”上消費者的餐桌,迎來消費熱潮。 大衆點評數據顯示,“十一”長假期間,大閘蟹到店餐飲的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四成以上。
自9月底陽澄湖大閘蟹開捕以來,大閘蟹的消費熱度不斷攀升。
大衆點評數據顯示,“十一”黃金周期間,蘇州的大閘蟹餐飲消費訂單量,環比節前上漲146%。江蘇省餐飲行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國慶長假期間,江蘇螃蟹消費達300噸。蘇州、上海、杭州、北京、武漢成為大閘蟹消費前五大城市。
長三角地區的第一波吃蟹熱潮,往往就在陽澄湖畔的農家樂興起。天眼查數據顯示,陽澄湖附近,企業名稱或經營範圍含“農家樂”的相關企業,就有1000多家,地處陽澄湖中心的蓮花島,更是人氣鼎盛。
據蓮花島晚芳亭賞湖餐廳創始人徐新波介紹,長假期間,每天接待的客人可達30-50桌,17個包廂在節前被全部訂完,“今年吃大閘蟹的客人,從中秋延遲到了國慶。門店大概有超過一半的顧客,是看了美團、大衆點評過來。”
徐新波說,他在陽澄湖蓮花島上承包了30畝蟹塘,大閘蟹全部自産自銷,用于農家樂餐廳,收入比以前隻養殖大閘蟹更加穩定,也為本地帶去了新就業機會。餐廳開業5年來,預估淨收入要比售賣活蟹高出2倍左右。
據了解,受長三角夏天極端高溫天氣影響,今年屬于大閘蟹“小年”,螃蟹的整體規格要小于往年。但同時,因高溫造成脫殼周期延遲3-4周,使得大閘蟹多了近半月的進食期,蟹的品質反而超越以往。此外,病蟹、劣蟹等低質螃蟹,早已在前幾輪高溫中淘汰,“真正能存活下來的蟹,都是身體強壯的蟹将軍”。
為了更加便捷放心地吃到優質大閘蟹,越來越多消費者選擇實體餐飲門店,滿足“即時”吃蟹需求。美團數據顯示,平台上與大閘蟹相關的實體門店數,較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0%左右。這意味着,實體餐飲店作為“蟹經濟”産業鍊的終端,持續推動大閘蟹消費的普及,進一步拓寬了大閘蟹的附加值。
不少鄉村旅遊經營者還結合本地優質的大閘蟹供給,利用美團、大衆點評等平台開展線上線下聯動,帶動本地餐飲旅遊發展,帶動鄉村緻富增收,提升本地大閘蟹品牌影響。據了解,主營大閘蟹品類的餐飲商家,蟹季收入可占到全年六成左右。
“十一”黃金周期間,大衆點評推出“舌尖奇遇記”主題活動,将線下吃蟹好去處與本地周邊消費者連接起來,助力消費者在外出就餐時找到更多優質大閘蟹餐廳,體驗更多特色的大閘蟹吃法。
“随着消費觀念改變,大閘蟹的消費需求和消費場景變得更加多元。到線下餐飲店為優質好蟹買單,既提升對大閘蟹的消費體驗,又拓寬了大閘蟹的價值效益鍊。”大衆點評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線上線下聯動,大衆點評發揮平台優勢,幫助大閘蟹品類的餐飲商家把握季節性消費旺季,促進生意加速回暖,讓蟹經濟普惠産業鍊的每個環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