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New Atlas報道,研究人員在用轉基因倉鼠做實驗時發現,社會行為背後的生物學原理可能比我們想象的要複雜。該研究小組使用CRISPR阻斷了某種神經化學信号通路,并發現這種動物的社會行為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這項研究的關鍵是一種被稱為加壓素的荷爾蒙。在其他功能中,這種激素在社會行為中發揮着關鍵作用,包括雌雄配對結合、性動機、合作、社會交流、支配地位和攻擊性。在過去的研究中,科學家們給自閉症兒童注射了血管加壓素,并發現社會行為得到了改善。
在這項新研究中,佐治亞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調查了血管加壓素發揮作用的神經化學途徑。為此,他們使用CRISPR對缺乏Avpr1a(加壓素結合的受體)的倉鼠進行基因工程。果然,經過基因編輯的倉鼠在社會行為上表現出了變化--但不是該團隊所預期的變化。
這項研究的首席研究員H.Elliot Albers說:“我們對這個結果感到非常驚訝。我們預計,如果我們消除血管加壓素的活動,我們将減少攻擊性和社會交流。但情況恰恰相反。”
奇怪的是,通過基因敲除Avpr1a的倉鼠表現出的社會交流行為水平明顯高于未經編輯的對照組。這種社會行為既是積極的,也是消極的--被改造的動物還表現出對其他同性的更大的攻擊性。有趣的是,這同時适用于雄性和雌性倉鼠,消除了雄性倉鼠通常比雌性更具攻擊性的趨勢。
該研究小組說,這一發現揭示了社會行為背後的生物學比科學家們以前所認為的要複雜。此外,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調查它可能如何影響對人類社會行為的科學思考,以及它是否能發現潛在的治療神經精神疾病的新途徑。
“即使我們知道血管加壓素通過在一些大腦區域内發揮作用來增加社會行為,但Avpr1a受體的更全面的影響有可能是抑制性的,” Albers說。“我們對這個系統的理解并不像我們認為的那樣好。這些反直覺的發現告訴我們,我們需要開始思考這些受體在整個大腦回路中的作用,而不僅僅是在特定的大腦區域。”
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