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劑又稱雪種、冷媒,作為汽車空調系統中的制冷介質,同時也是空調制冷的關鍵所在。而系統中制冷劑量的多少,将直接影響整個空調的制冷效果。
在其他部位都正常工作的狀态下,因局部洩漏導緻制冷劑不足/完全洩漏或者因加注過量,均會導緻汽車空調制冷能力下降或者出現無法制冷的情況。
針對這類因素引起的故障,我們多會采用“放”與“加”的方式進行診斷與維修。
雖說聽上去隻是一“放”一“加”的簡單操作,可在實際操作中“放”與“加”一點都馬虎不得,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還要有較高的效率。
畢竟在我們對故障進行診斷和維修的過程中,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到(是否有洩漏/變形/髒污等等),不然等待我們的便是複查和返工。此外,自身的安全必須要放在首位。
那麼我們如何正确快速安全的排放與加注制冷劑呢?
首先要保證安全,即工作環境應處于通風(非密閉)、陰涼處,且遠離火種。
排放排放時操作相對簡單,但不可掉以輕心。畢竟吸入人體可沒什麼好處。
所需工具:空調表 裝有半瓶水的玻璃水瓶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使用全自動冷媒回收加注機)
加注
在将空調系統中原有的制冷劑排放完畢後,加注可分為三個過程:
所需設備:打壓/抽真空機 空調表 制冷劑 冷媒油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使用全自動冷媒回收加注機)
打壓/保壓打壓/保壓的目的在于測試空調系統的密封性是否良好。
抽真空
汽車空調系統内真空抽的是否到位,直接影響系統内的水氣的排出,同時也決定了加注時的難易程度。
加注
作為加注制冷劑最後一個流程,也是最重要的環節之一。需要注意的是加注制冷劑前,應先加注适量冷凍油。
以上操作是一名合格汽修人必備的基本技能。
當然,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汽修人,我們又怎能隻停留于此?
制冷劑實現制冷的工作原理制冷劑在不同環境下有四種物理狀态,分别是:“固态”、“液态”、“蒸汽态”、“氣态”。
在一定條件下(吸熱/放熱)可實現四種狀态的轉變,且該過程是可逆的。
為了方便理解,這裡我們用水進行類比:
固态水即冰,在吸收外界熱量後開始融化,随着溫度的升高和時間的延長,全部轉變成液态;此時繼續進行加熱(吸熱過程),當溫度達到一定條件後,出現水蒸汽即轉變成蒸汽态;
如果繼續對水蒸氣加熱使之吸收熱量,水蒸汽就會變成不可見的氣體即氣态。
而在放熱過程(一定條件下)中則會依次完成“氣态---蒸汽态---液态---固态”的轉變。
注意:氣态下的制冷劑是不可見的,我們平時所說的氣态多為制冷劑的蒸汽狀态。
而在汽車空調系統中,制冷劑隻有“氣态”和“液态”兩種物理狀态。在溫度和壓力的相互作用下,實現制冷劑狀态的轉變。
高溫高壓氣态———壓縮機出口至冷凝器
中溫高壓液态———冷凝器出口至膨脹閥入口
低溫低壓液态———膨脹閥出口至蒸發箱
低溫低壓氣态———蒸發箱出口至壓縮機進口
即在壓力不變的情況下,通過降低溫度可使“氣态”變成“液态”(該過程在冷凝器中實現),通過降低壓力實現制冷劑從“液态”轉變為“氣态”(該過程在蒸發器中實現)。
現在我們用最通俗的話說制冷劑的制冷原理,就是“蒸發吸熱”。
即制冷劑通過自身狀态的改變完成對周圍熱量的吸收,并通過鼓風機向駕駛室内吹風,達到熱量交互的目的,進而實現制冷效果。
看完懂了嗎?有疑問可以留言探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