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打開鍊家、貝殼、安居客都能發現:
自家小區房價又漲了。
三兩年下來,辛辛苦苦上個班沒攢下錢,踏踏實實睡個覺财富翻倍。
不是白日做夢,離現在并不遙遠的2015-2019年很多人都經曆過這些。
“睡後收入”這碗雞湯就是那個時候熬起來的,随後還潑了全國人民一臉!
神奇的那5年,至今都被許多人戲稱“千萬富翁流水線”、“富裕家庭的夢工廠”…
為什麼會這樣?
理解了這個問題,你或許能明白,接下來的樓市有可能怎麼走。
當“去庫存”成為最迫切的經濟任務…
婦孺皆知的“4萬億”結束使命後——
“打擊投機性炒房”、“遏制房價過快上漲”被頻繁提上日程;
從2010年到2014年,調控和信貸在長達四年的時間裡雙雙處在收緊通道。
2013年,中小微企業錢荒鬧的新聞屢次三番登上汪峰都上不了的頭條。
到了2014年,房企債務與地方債務壓力空前加大,“穩增長、保就業”的口号從線上喊到了線下。
至此,經濟增速破7與全國新房高庫存幾乎同時出現。
2014年7月,全國新房庫存去化周期達到20個月的頂峰。
嚴峻的形勢直接催生了2014年“9.30”新政的誕生,核心幹貨是——
有一套住房且結清貸款的家庭,貸款購買二套房時可認定為首套。
放在今天,“9.30”新政能在平地上崩出蘑菇雲來;
但放在信貸與房投氣氛雙雙下行了4年的2014年——杯水車薪。
當年底,全國庫存去化周期依然需要17個月之久。
在長三角,杭州、蘇州、無錫、常州、南京、甯波接二連三出現小蜜蜂蹲守地鐵口和公交站,為了拉人上演全武行;
在珠三角,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五座核心城市到處是“九折房”、“工抵房”…
至于内陸都市圈,更是天天都能感受冷冷的冰雨在臉上胡亂地拍…
最最重要的事兒是:那一年,全國九成九以上的城市不限購!
驚悚不?
央行和開發商站在門口喊你去買房
不要緊,國家隊專治驚悚,指如疾風,勢如閃電的那種。
從2014年底到2016年年初,“樓市去庫存”幾乎成為當年最迫切的經濟任務。
2014年11月22日的那次降息,将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直接打到5.6%;
上一次這麼幹已經是28個月以前的事兒了。
後來發生的事證明,這不過隻是道開胃菜而已:
2015年上半年,光是降準就降了兩次;
細節更是感人得要命:2月5日的降準與3月1日降息之間隻隔了20多天。
到2015年5月,房貸降到最低點,商貸利率4.9%,公積金貸款利率隻有3.25%。
那時候,我們甚至貢獻了“央行借錢給地方銀行”的金融史奇觀。
這事兒要發生在今天,葫蘆娃靠它碼出一篇“百萬 ”雄文不在話下。
幾乎同一時間,地方政府和開發商也沒閑着——
你一二線城市首付能從四成降到三成,我三四線城市就敢從三成降到兩成。
我要沒記錯的話,直到今天還有好多三四線城市執行着2015年的“兩成彈性制”首付。
準入資格幹下來,首付門檻幹下來,房貸利率幹下來…
到了這一步,強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在購房資格與貸款資格上的難度被磨平;
甚至一些強二線城市非核心闆塊的房價比不上三線城市核心區。
就這樣,全國範圍内浩浩蕩蕩的一場排位賽打響了。
有句話不知當講與否——
後來全國大中城市的搶人大戰,就是那場排位賽的後遺症。
強行加杠杆,促成集體開挂
全國老少爺們兒也是争氣——
爹媽給剛剛畢業的孩子湊齊了首付,浩浩蕩蕩開往長三角、大灣區、成渝、武漢、京津冀…
爹媽要是首付湊不齊咋辦?
磚家和媒體有辦法——隔輩親,格外親,打斷骨頭連着筋!
此時不掏空“六個錢包”,更待何時?!
“六個錢包”還不給力?
沒關系,兩招獨門絕學安排上!
1)棚改貨币化
2015年6月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有關工作的意見》;
核心内容就一個,棚改補償模式由實物貨币安置并重轉向貨币安置優先。
大白話就是拆你家的舊房,給你錢買新房去!
别說,大夥兒還真聽話——
這回拆遷,寶馬4S店門口排隊的少了,售樓處大門裡紮堆的多了。
那時候不少人口耳相傳的一件事就是:
“誰誰十年前花50萬買的房子翻倍了,誰誰十年前花50萬買的BBA現在成了廢鐵。”
很想知道,這件事當年是怎麼做到全國統一的。
時至今日,棚改貨币化仍舊被認為是當年三四五線城市迎來普漲的絕對動力。
而目光更為長遠的家庭,則将三四五線的棚改變為“城市升艙”的本錢。
這麼幹的人多了,頭部城市與三四線的價格鴻溝便開始漸漸拉大了。
2)信用卡迅速普及
你家沒房子拆,也不要緊——
花呗、借呗、網商貸,白條、360、信用卡有啥安排啥…
筆者讀研時的老同學,畢業後正是靠着在某商銀行推銷信用卡,在北京亦莊馬駒橋成功上了車。
2016年到2019年,也是超級獨角獸——螞蟻金服高歌猛進的3年,你覺得是巧合嗎?
那些年,少不更事的小年輕每天一杯星爸爸享受着精緻窮;
還有一部分人開始以絕對高度的自律實踐着“越負債越富裕”…
2010年,中國居民貸款總額加在一起不過10萬億出頭;
到了2020年,這個數字膨脹到接近60萬億,折算下來一年1萬億美元。
同樣是那10年,美國居民貸款總額增加值加在一起不過2萬億美元。
咱兩年借的錢頂老美10年的,啧啧啧…
順便說一句,在網貸和信用卡井噴的年代裡,另外一個行當也迎來了井噴——
正是在下,樓市自媒體。
至此,跨城尋找機遇、用債務包做大财産包成了民智與媒介不斷互動的認知産物。
顯然,這是2014年“9.30”新政橫空出世時,誰都沒能想到的。
2022年真能“昨日重現”嗎?
老規矩,先上結論——
2022年的中國樓市絕不會是2015年行情的簡單重複。
政策不允許,輿論不允許,内外環境不允許,甚至連産業和就業結構都不允許…
畢竟,“房住不炒”的氣氛烘托到這兒了,實在沒必要自廢武功。
國際營商環境更加複雜之後,留給我們産業轉型的時間也越來越急迫。
但可以确定的是,政策端與信貸端絕地反彈正在成為大概率事件。
如果這件事真的發生,無異于樓市周期再次給剛需家庭的鬧鐘上了發條。
不要以為這件事不可能,剛剛進入12月,一天之内樓市迎來兩大利好——
一是央行全面降準0.5%,二是上頭開會定調“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産業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
銀根放松、氣氛烘托之後,已經有頭部城市開始絕地反彈。
但必須明确一點:
托舉樓市根本不是目的,相反,樓市本身很可能就是手段的一部分;
保增長、穩就業、維護内循環與金融安全,這些才是高層關注的重中之重。
與此同時,光伏、新能源、新基建、三代半導體、碳中和也逐個被提上日程;
高層非常清楚,這些才是經濟生态在下一個十年或者下幾個十年保持健康平穩的關鍵。
可如果維持内循環的源頭活水不再,那就相當于讓生龍活虎的年輕人瞬間沒了新陳代謝…
然後呢?加速衰老、器官病變、最後隻能行将就木。
顯然,避免踩這些坑,比單純的樓市漲了還是跌了,火了還是涼了優先級要高得多。
明白了這重邏輯,你自然而然就會明白:
樓市可能迎來理性回暖,但某些人幻想的“開啟棚改3.0”,不是蠢就是壞。
何況,單就調控手段而言,也是今非昔比。
若幹年前,土地供應、新房供應、價格體系都處在弱監管狀态,更多的調控發力點集中在需求端。
這就相當于樓市這口池塘裡有N個水龍頭,但傳統的調控手段隻能掌管少數一兩個。
今天不一樣了:從土地到新房、從批貸到利率、從地價到房價、從限購到限售——
你能想得到的環節,隻要有需要,監管層統統都能打得到。
換言之,樓市的長效機制其實已經日臻成熟。
試想一下,如果又是拆舊蓋新、舊磚頭換銀子,然後集體拿着錢奔了售樓處——
那請問,這個所謂新基建又“新”在何處?
有人說:“不對啊,許多大城市核心地段和近郊核心闆塊不是還有大量老舊小區和城中村,這是不是給棚改留足了空間呢?”
理論上有一定道理,但那意味着即便是拆遷,也很難重現2015年的聲勢。
不僅僅是因為“房住不炒”的鐵律沒人敢試探,更因為當下的優勢産業資源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集中了。
簡單來講,政策和資本會優先傾斜産業有競争力、人口有虹吸優勢的地區。
要知道,2022年,财政端也好,房企端也好,回款的迫切度最高的正是這些地方。
再說一遍,如果這一切真的發生了,留給剛需的時間就十分緊迫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