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的靈感源于豆瓣上的一個話題:普通女孩如何變得自信,以及擁有戀愛的高情商。
擴大來說,我們如何改變自己,進而逆襲?盡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數人面臨的困境都是一緻的。
我總是喜歡在晚上做一個積極的決定,然後在第二天的早晨果斷爽約。這種陷于生活的狀态讓我整體無所事事,我不知道未來究竟在哪裡,我更不知道該如何改變。
每當回憶起往事的時候,一個人默默發笑,孤獨的極緻大概也不過如此。
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沒有拿得出手的學曆,沒有顯赫的家庭,甚至沒有過人的長處。
上大學的時候,參加社團的面試,看着大家各自表演自己的“技能”,輪到我時,我隻能說打遊戲算嗎?雖然打得也不是很好。
考上一個普通再普通的本科學校,畢業後沒有升學的打算,來到某一個大城市打拼,因為疫情的原因公司倒閉,随便找了一個和專業不符的工作,拿着5K的工資,租着2K的房子,除去雜七雜八的消費,每月所剩無幾。
經曆2年社會的毒打,終于決定回家考編,一個崗位幾十人甚至幾百人競争,整天刷題聽課,結果是什麼樣還未可知。
1、經曆太少。網上都說90後是“垮掉”的一代, “殺馬特”、“叛逆”、“非主流”是他們的代名詞,生來就享受科技發展帶來的便利。我們的生活實在太過舒适,在家父母寵着,在外男/女朋友慣着,社會經曆少之又少。
人類天生就會記得那些威脅他們或者對他們來說是非常有益的事物。具威脅性的事物會讓你感到痛苦,而有益的事物讓你感到愉悅,如果可以我們願意一直沉浸在愉悅中。
上學時有個一邊上學一邊打工的朋友,基本每天都有兼職(白天或晚上),有時候甚至會翹課找工作。據說在我每個月向家要生活費的時候,他已經能拿到每月4000元的工資。我不知道這樣的人哪來的毅力,在多數人還在睡懶覺的時候他已經獨立。
2、缺乏自信。自信不是一個人瞬間形成的品質,它是一個人在接觸、學習事物的過程中形成的。在多是“打擊式教育”的家庭,我們對父母的一切言論都是言聽計從。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對比,學習最好的永遠隻有一個,小時候父母因為成績或者其餘小事對孩子惡語相加。短時間内看不出什麼問題,但是随着孩子長大,自己會變得越來越不自信,尤其是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我們往往變得無所适從,所謂的“社交牛逼症”隻存在于少數人。
3、人懶事多要求高。不得不承認, “懶”是時代的通病,尤其是當代年輕人的家庭條件又不是特别的差。
大學時宿舍一個男生信誓旦旦要考研,剛開始準備的前兩天起早貪黑,早上醒來找不到人,晚上睡覺勉強能見一面。但也就僅僅堅持了一周,後來果斷選擇了就業。
随着教育條件的提高,現在上一個大學已經不是什麼困難的問題,但學曆的提高也導緻當代人的浮躁,很多人以自己有高學曆為“賣點”,薪資不達目标絕不就業。他們以為在萬衆創業的社會,機會有的是,但機會從來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1、客觀看待自己,接納自己的不足。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沒必要自我貶低。無論你之前經曆了什麼,無論你長相如何,你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客觀看待自己,無需比較,你獨你,世間第一等。
2、充實自己的生活。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機會還沒有到來之前盡可能地去充實自己,讓自己繁忙起來,不去思考無意義的事。整體患得患失不會有任何實質性幫助,去做自己想做的,看一本書、養一隻小動物、去遠方旅遊,無論如何請行動起來,不嘗試向前走永遠找不到路在哪裡。
3、迎難而上,絕不輕言放棄。我一直相信90後身上有一種他們自己的“傲氣”,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輕言放棄。認認真真去做一件事,哪怕隻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也能體驗成功的樂趣。一個整天沉浸在過往的人不會擁有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很多事情我們還沒有經曆,哪怕失敗也好,努力過不後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