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說「屎尿屁」隻是過過嘴瘾,
認真你就輸了。
作者 | 杜小艾 來源 | 凱叔講故事
♫♫♫
「媽媽,快來看啊!」
聽到女兒的呼喊聲,我一溜兒小跑直奔洗手間。
看着她和奶奶盯着一坨便便,頓時明白了幾分。
「媽媽,你看我今天的粑粑跟巧虎的粑粑多像啊!」
果然,又來了。
女兒最近對「屎尿屁」超級癡迷,真的好無奈......
玩耍的時候,突然從屁股那摸一把遞到面前「媽媽吃屁屁」。
不吃不行,隻能假裝吃一口,看着她心滿意足地再來一次。
吃飯的時候,突然來一句「媽媽,這個粥很像尿尿」。
真的是如鲠在喉,分分鐘想摔筷子走人啊。
跟女兒班上的媽媽們聊天才知道,大家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整日裡被這些小家夥們用「臭媽媽」「屁爸爸」來轟炸。
前幾天還看到一個媽媽發布了自己兒子以「屎屁尿」為主題作的詩,真的是又好氣又好笑。
《肉夾馍》
粑粑·獻給所有的衛生紙
當我被擦的時候
就覺得很幸福
粑粑肉夾馍
是怪獸的小點心
《雨》
老天爺撒了一泡尿
不過
一點也不臊氣
♫♫♫
孩子為什麼那麼喜歡說「屎屁尿」?
1對小小身體的探索
嬰兒從出生起,就開始了對世界的探索,用眼睛看,用嘴巴咬,用手抓……
1歲半左右,孩子開始對身體的排洩物感興趣。
屎屁尿,是孩子出生後每天接觸的東西,自然會有着天然的親近感。
他們會蹲着觀察自己的粑粑,會拿着紙尿褲聞聞味道,會認真地思考自己尿得像不像一個小恐龍,甚至會開心地辨别是誰放的屁。
女兒有段時間很喜歡猜誰放的屁屁。
有一次同事來我家做客,她聽到有人放屁,興奮地聞了一圈說:
「找到了!叔叔放的大臭屁!」
真是迷之尴尬......
不過,随着孩子自我意識的萌發,這種探索會有助于他們進一步了解自己的身體,也有助于性别教育的盡早展開。
2進入「詛咒敏感期」
兒童心理學家孫瑞雪指出,随着兒童對語言掌握的越來越多,他們會漸漸發現語言本身是有力量的。
孩子在3歲左右會進入這個階段,不僅喜歡說「屎屁尿」之類的話,還喜歡說一些「暴力語言」。
比如總說「臭媽媽,我讨厭你」「媽媽,我要打死你」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通常情況下,我們總會視「屎屁尿」為「髒話」「不禮貌」,有意無意地要制止那個說「髒話」的孩子,甚至會訓斥他們。
但是,在孩子的眼中,這些字眼跟其他的語言沒有什麼不同,他們反而會因為我們大人的這種激烈反應,而說得越起勁兒。
我們越制止,反應越強烈,孩子說得就越頻繁。
這大概是我們越是想盡辦法不讓孩子說,孩子反而越喜歡說的原因吧。
當然,這一敏感期會自然而然地到來,也會無聲無息地悄然過去,我們無需太擔心。
3是一種模仿行為
心理學家指出,孩子從一出生就開始觀察這個世界,是天生的觀察家。
他們在觀察和模仿别人的行為中成長。
他們最初的模仿對象就是自己的家人。
閨蜜7歲的兒子曾經滿嘴的髒話,每次聚餐,她都覺得很尴尬。
可是孩子改不了,她老公每天就這樣說話。
後來,她老公開始注意自己的言行,孩子也就漸漸地不再說髒話了。
孩子模仿的對象是多元的。
随着孩子不斷長大,他們接觸的人和事不斷增多,模仿的對象也不再局限于家人。
他們可能會模仿動畫片裡的人物,也可能會模仿幼兒園的小朋友,甚至會模仿公交車、菜場、超市等公共場合遇到的人。
4孩子是在「求關注」
《媽媽是超人3》中有一期,霍思燕的家裡來了兩位小客人,她全程都在忙着照顧小客人,無意中忽視了兒子嗯哼的感受。
嗯哼内心很失落,覺得媽媽不愛自己了。
于是性情大變,向媽媽霍思燕各種放“狠話”:
「我不想和你說話了」
「晚上不跟你睡了」
「聖誕節的時候,也不給你禮物了」
「以後,你讓我幹什麼,我也不幹了」
殊不知,那個放狠話的孩子隻是想尋求媽媽的關注,隻是渴望着媽媽的愛和抱抱。
♫♫♫
孩子的世界很難懂。
他們會樂此不疲地跟你談論「屎尿屁」,甚至會跟陌生的小朋友因為對「屎屁尿」同樣的興趣而成為好朋友。
孩子的世界又很簡單。
「屎屁尿」在他們的心中,或許跟「玩什麼玩具」是一樣的,沒有「髒話」之說,更沒有「暴力傾向」「不禮貌」而言。
面對那個滿嘴「屎尿屁」的孩子,我們要做的,不是用蠻力去訓斥和制止,而是更多地去接納那個孩子,去理解那個處于特殊成長階段的孩子。
1忽略「屎尿屁」的特殊性
曾看過一個小短片,一群可愛的小朋友向搖滾巨星Oasis主唱 Liam Gallagher 提問各種奇奇怪怪的問題。
有一個小朋友突然問他「你最喜歡的屁是哪種?」
他沒有絲毫的尴尬,而是跟之前一樣,很自然地告訴大家:
「當然是響屁,響屁才是好屁啊。」
小朋友們都開心地笑起來,繼續提出其他的問題。
當我們大人不對「屎尿屁」這種特殊的字眼給予特别的反應時,孩子就不會去給予特别的關注。
2巧妙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講真,女兒最初說「媽媽,你看我的尿尿像不像一條小溪?」「媽媽,你看我的便便像不像一座山?」時,我覺得她超級可愛,很有想象力。
可是時間長了,一聽到她說什麼尿啊、便便啊就頭大。尤其是出門在外,她突然一句髒話,讓人超級尴尬。
有一次,女兒問我,「媽媽,你看這個便便像不像一座山?」
我就問她,「我們去過那麼多山,你覺得它更像哪一座呢?」
她說,像大珠山。
于是我迅速将話題引到大珠山上。
我們一起回憶了去大珠山的經曆,一起看漫山遍野的杜鵑花,一起在淙淙泉水邊拍照。
半路上,她不想走,是爸爸媽媽輪流抱着她,後來媽媽的腳都磨破了……
說着說着,女兒突然對我說,「媽媽,我好愛你和爸爸。」
在這種幸福的回憶中,女兒早就忘記了「便便」,畫風秒變相親相愛,一幅歲月靜好。
如果孩子再說些「屎尿屁」的話,我們不喜歡聽,可以通過做一些小遊戲或者講故事等方式,去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3「看見」那個說髒話的孩子
十一假期,閨蜜一家來我家玩,女兒最初對遠道而來的小弟弟特别熱情,拿出了自己喜歡的玩具和好吃的。
可是後來,大概是看到我一直在照顧小弟弟而忽略了她的感受,她突然上前奪過弟弟手上的玩具,大喊着「不喜歡臭弟弟」「臭弟弟,快離開我家」。
老公大概覺得面子上挂不住,吼了女兒一聲,告訴她,「你是姐姐,要照顧好弟弟。」
女兒一聽哇哇大哭。
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說:
當孩子的生命力被看見的時候,它就會變成好的,比如熱情和愛;
當孩子的生命力不被看見,就變成黑色的,比如憤怒、攻擊,是破壞性的。
孩子任性不可愛的時候,其實是最需要愛的時候。女兒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來尋求爸爸媽媽的愛和關注啊。
當孩子愛說「髒話」,多去傾聽孩子的心聲吧,去識别他背後的小情緒,去看見那個有點受傷的孩子。
此外,孩子滿嘴「屎尿屁」的階段隻是人生中的一個「小插曲」,很快就會過去。
但我們依然要好好說話,盡力給孩子營造一個純淨、溫暖有愛的家庭環境。
作家畢淑敏在《家問》中寫道:
一花一世界,一家一宇宙。嬰兒降臨在世上,家是包裹他的蛹殼。
倘若家中住滿健康的愛的花粉,他就吮吸着它用愛的字樣構建着自己的聽覺嗅覺知覺,漸漸地釀成心中小小的蜜餞。
孩子的世界是簡單而純真的,試着去接納和理解他們,給那個滿嘴「屎尿屁」的孩子更多的自由吧。
孩子不隻是沒有長大的小孩,他們有着和我們完全不同的世界。
試着去讀懂孩子背後的小情緒,給他溫柔而有力的呵護吧。
互動
面對愛說孩子愛說“屎尿屁”,
不必緊張兮兮的,
倫家正在經曆“髒話敏感期”呢~
不妨前來分享下自家寶貝
有關“屎尿屁”的童言趣語吧!
● End ●
作者簡介:杜小艾,一個少女心滿滿的媽媽,自由撰稿人,專注兒童心理學研究,跟孩子一起快樂成長。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