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料的文史
提起日本天皇,我們很容易把它想象成中國或西方曆史上的皇帝、國王形象。不過,天皇算是種更特别的存在,介乎神性和人性之間。神性,在于天皇宗教上的崇高地位;人性,在于他又要真實的生活、吃喝拉撒一樣不少。
因此,天皇的經濟收入從哪來?他的經濟狀況怎麼樣?這些實際問題,也就成了值得關注的事兒了。這一期,料爺就和你一起探讨“天皇的經濟問題”。
古代天皇的經濟狀況:有王産,但也窮過!我們常常說權力帶來财富,這話放在天皇這裡也完全正确。在日本大和時代,實行“大王”的統治。可以說,大王有直轄地的管理,被稱作“禦廚”和“屯倉”,下屬的民衆被稱為“子代”。而天皇的祖先,就是最初的這個首領“大王”。因此,直轄區的土地和民衆,就是他們的财産,民衆的收入也成了天皇的收入源。
日本大河時代
到了公元7世紀左右,大王正式改叫做天皇了。這時候的日本也開始從唐朝引進制度,開始了制度化管理,天皇的家政機關“宮内省”也形成。除此之外,深受唐朝封建儒家思想影響的日本,也開始形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觀念,天皇的權力被進一步夯實。整個國家的土地、資源、财富都是天皇的财産,子民們要納稅和納貢,國家還專門成立了兩個部門來征收。
日本公元7世紀孝德天皇
到了9世紀左右的平安時代,日本開始進行莊園改制,國内土地由貴族領主們認領,也由他們向朝廷納稅。不過天皇和天皇的家長“院”,本身就是莊園領主們的最高地位者。不過,為了不顯得天皇太過中飽私囊,這些莊園有一部分被轉為了皇室名義下的莊園,用來禮佛供神。還有一部分,就被“院”分給了自己的子女親眷。不過,經手錢财這些“身外之外”的俗事,自然不能總是由天皇親自動手,便專門出現了為其辦差的“供禦人”,後來便演變成了有特權的商人,專門負責天皇的生活必備和娛樂休閑活動。
到了13世紀,天皇的經濟生活開始出現了一個重大變化——這一時期,鐮倉幕府和室町幕府成立,武士階層開始瘋狂崛起,與貴族争奪起莊園的權力。于是,天皇的用度開始受到幕府的制約,祭祀、即位以及一些重大開支,都全仰仗幕府的資助了。而這個時候幕府的興衰,也就直接開始影響天皇的經濟質量。
室町幕府
一場戰争,終于讓天皇開始了窮日子。1467年,那場應仁之亂預示着室町幕府後期積累的各種矛盾的總爆發,日本進入戰國時代。這時候的幕府元氣大傷,對天皇的供給也有心無力。最窮的時候,奈良天皇和後柏原天皇都沒錢給新天皇辦即位典禮,自己的喪葬典禮也草率收場。窮的最後死在了天皇寶座上,也不知道對比之下這滋味有多難過。
應仁之亂
嘗到了苦日子的難過,天皇們也開始另尋它法——賣官鬻爵。這事雖然聽起來極為不恥,就連天皇本人也覺得很不情願,但為了活命和維持基本皇室的運營,幕府默許之下,天皇們開始向新崛起的有錢大名勢力賣官,這種模式維持了不到50年。
織田信長是日本局勢的穩定者。豐臣政權時代,日本的天皇終于又重新獲得了資助,皇室終于熬過了最艱難的日子。幕府重新開始保護和供給天皇,貴族們的領地也歸屬了。天皇們滋潤的日子,終于又回來了。
正親町天皇後,皇室重新獲得了穩定資助
當代天皇的經濟狀況:有法律管制,也有小金庫!古代時期的天皇經濟狀況,沒有特别詳細的數字報表,畢竟他們的收支沒人監督。不過到了近現代,随着國家法治進程的推進與國家管理的規範,即使貴如天皇,也要遵守國家制度規定。尤其是随着天皇身份定位的改變,過去的他們可能是神一樣的國家統治者,而現在更多是一種國家和平的象征和守護人。天皇的一切皇室官方活動開支,都要遵循《皇室經濟法》的标準——天皇的生活經費,叫做“皇室費”。
日本明仁天皇和美智子皇後舉辦生日朝賀活動,開銷出自“皇室費”。
皇室費,也因用途不同分為不同名目——
其中的“宮廷費”屬于比較正經的官方活動支出經費,也就是公務活動的費用。要知道,雖然天皇沒有實權,但是批閱公文、主持活動、出席重要場合、視察國内外等工作是少不了的,所以“宮廷費”開支也算運營經費;
“内廷費”和“皇族費”也是皇室費中的兩種。内廷費屬于皇室家族各個成員的私人生活開支費用。除了日常的生活用度,宮廷内的各種祭祀典禮花銷也從内廷費中出,這是一筆很大的開支。而“皇族費”則是專屬于天皇核心成員家族的一筆費用,包括天皇、皇後、皇子和公主。别看他們人少,可無論是吃穿用度、仆人伺候還是私人旅行,費用都從“皇族費”中支出。南于皇室生活多繁文缛節,天皇夫婦居住的皇宮裡配備了160名仆人,用一句話描述就是:“負責擦桌子的女仆絕不能兼做擦地闆的活兒。”
天皇家族的慶典活動,都需要走内廷費或皇族費。
根據每一年度的财務報表,皇室費可能超出我們的想象——2013年,“内廷費”為3.24億日元(約合人民币1909萬),而天皇的兒子秋縧宮一家五口的“皇族費”是6100萬日元(約合人民币359萬)。這個費用,也會逐年變化,到了2018年,宮廷費為91億7145萬日元;内廷費為3億2400萬日元;皇族費是3050萬日元。
除了每年日本政府給天皇的費用撥款,天皇家族還擁有自己的公私财産。天皇家族的住宅,其實是公家的财産,屬于租借性質的。不過他們的私産也很多,比如“内廷費”就屬于自己的錢,用不完的結餘還可以儲蓄和作為遺産。比如昭和天皇死後,明仁天皇繳納了4.28億日元的遺産繼承稅。這個遺産就是内廷費的結餘。
天皇的住所,屬于公産
這種對于民衆來說“天價”的費用,納稅人們就真的心甘情願嗎?憲法也在不斷規範皇室家族的行為,天皇也要小心行事,在權限範圍内運營私産。不過,雖然這麼能花錢,但民衆對天皇的态度大多還是友好和尊重的,也許這也是日本這個國家文化下的獨特魅力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