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昨天帶孩子去公園玩的時候,有一群孩子在玩遊戲,應該是鄰居或者是親戚吧,遠處有幾位家長在交談,時不時看往這邊。
突然,有個小女孩離開了他們,在一旁坐着,好像是鬧了矛盾不開心。那一群孩子依舊在玩,并沒有理會她,有一位稍大的孩子來和她說話,但是她還是低頭不說話。後來他們走了,女孩依舊悶悶不樂,家長們問了情況後也沒有再理會。
這是多麼熟悉的場景,我妹妹小時候悶悶不樂的時候,大人們依舊在旁邊談笑,或者在笑她矯情之類的話。後來妹妹告訴我:"本來就很難過了,他們這樣我就更不開心了,唉。"
家長們似乎常常對孩子"悶悶不樂"并不在乎,覺得孩子過一會就好或者覺得孩子太矯情。但實際上,這樣會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01 孩子"悶悶不樂","情緒"可能"感冒"了
孩子常常是活潑可愛的,但有時候也會變得"悶悶不樂",但一會兒又"嬉皮笑臉"的了。所以忙碌工作和家庭的我們,有時候就會覺得孩子不開心過一會就好了。但是,孩子"嬉皮笑臉"就真的放下那些不開心了嗎?我們大人都不一定如此,孩子就更難說了。
就好比如身體感冒,雖然有時候不流鼻涕不咳嗽了,但是感冒依舊也沒有好。同樣的,情緒也會感冒,當孩子容易焦慮、煩躁、敏感、沖動、悶悶不樂的時候,就要注意孩子是不是"情緒患感冒"了。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表現:
(1)孩子不快樂、沉默寡言
小孩子的成長經曆簡單,一旦接觸新事物或陌生人内心就會有一定的壓力,有的孩子就會出現一些情緒不穩定的表現,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不開心、不快樂。孩子會通過這些情緒的表達來引起家長或老師的注意,讓他認為信任的人來關注他們的不快樂、不開心。而有的家長常常會認為是孩子在任性、在粘人。
(2)經常抱怨
如果孩子回到家裡就是和媽媽抱怨學校、抱怨老師、抱怨作業多、抱怨作為孩子的壓力,或者經常抱怨某一件事或某一個人,多半是因為某件事或某個人對他造成了困擾,因為孩子找不到合适的渠道進行排解和發洩進而産生焦慮擔心的情緒。
(3)孩子降低興趣
原本孩子喜歡探索新事物,喜歡玩玩具,但是孩子漸漸覺得什麼都沒意思的時候,變得對新事物也沒興趣,對曾經喜歡的事也沒有興趣,這時候就要注意孩子是否遇到令他困擾的事了。
02 孩子情緒感冒,家長需要了解情況并反思
孩子的小哭小鬧雖然是一會兒,但他也是在表達自己的情緒。我們忽略了不在意孩子情緒雖然是方便了自己,但是孩子不開心的背後可能會持續傷害孩子。一般來說,孩子不開心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 和夥伴們鬧矛盾了。
就像我開頭說的那位小女孩就是因為和夥伴鬧矛盾了如此不開心。小孩子會十分看重朋友的關系,但同時他們也會看重自己的感受,當朋友拒絕或者否認、嘲笑他的時候,他會非常難過。
(2) 想買想玩的東西被拒絕了。
這時候孩子的悶悶不樂,我們通常會采取忽視的态度,任孩子哭鬧或者不開心。
(3) 家長太強勢了。
強勢家長在家裡一般都比較麻利、能幹,也容易包辦孩子的一切衣食住行,對孩子要求一般都比較嚴厲,甚至苛刻,而且一旦達不到家長的要求,就會受到厲聲呵斥。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沒有安全感,整天生活在恐懼、心理壓力越來越大,也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便變得沉默寡言。
(4) 不想做的事被家長逼迫做了,或者出于無奈做了。
家長無視孩子的興趣和愛好,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越班、補習班,無視孩子的成長規律,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造成孩子被要求、被強制學習,于是孩子沒有安全感、厭學情緒、恐懼心理。
(5) 在外受到欺負。
近年年兒童受到性侵事件不少,在一些事件中孩子們都不敢和家長說,但是害怕恐懼的心理還是存在的。當孩子在外受到欺負時候,容易沉默寡言、脾氣暴躁、敏感等等。
03 面對孩子情緒感冒,不做"抗生素型"家長,做"白開水型"家長
當孩子情緒感冒的時候,你會怎麼做呢?通常來說會有兩種做法,我們分别把這兩種做法的家長分為"抗生素型"家長和"白開水型"家長。
抗生素型父母是從自己的感受出發,用或命令,或講道理等方式,直接給孩子一個解決方案,就像抗生素一樣,不管你感染的是什麼病毒細菌,一針打下去,統統消滅。
抗生素的溝通方式本質是告訴孩子,你(孩子)該怎麼做,才能讓我(父母)爽。這種方法養育孩子,更像是把孩子當成員工,訓練怎樣才能讓他們能聽你的話,而不是如何做自己。至于孩子的情緒和需求,這不重要。
比如孩子吵鬧買玩具,這類型家長就說"買什麼,你有一屋子玩具了,浪費錢"再比如孩子與夥伴鬧矛盾了,就說"沒什麼大不了的,以後别跟他玩就是了",或者不滿爸爸媽媽生了弟弟妹妹,隻說"都哥哥姐姐了還不會讓着弟弟妹妹"。
雖然這類型管教能迅速讓孩子停止吵鬧和不開心的情緒,但是長久如此會出現以下不好的情況:
A. 孩子不接受管教。第一次讓孩子不要跟着弟弟妹妹對着幹,孩子不對着幹。下一次孩子還是會和弟弟妹妹對着幹。
B. 孩子的要求越來越"過分"。當我們忽視了孩子吵鬧玩具的情緒,孩子會轉移到吵鬧其他比如看電視、玩iPad等等我們更加不希望看到的需求中。
C. 孩子産生人格障礙或心理問題。常常這樣管教下的孩子,一是産生偏執型人格障礙,總認為沒有人愛他,周圍人都對他有敵意,因為父母沒有重視孩子的情緒,二是一切順從父母,但同時也産生内心糾結、敏感等痛苦,最終引發心理問題。
這類型家長不會給孩子一個解決方案,(比如孩子受欺負了,幫孩子出頭),也不善于利用父母手中的"權利"去管教或命令孩子該怎麼做。這樣的父母會花更長時間跟孩子溝通,促進雙方進行平等的交流,讓孩子說出自己的真實需求。
比如小孩和朋友發生矛盾悶悶不樂的時候,這類型家長和他說"跟好朋友吵架,讓
你很難過是嗎,那你能和我講講發生了什麼?"再了解情況後,會和孩子表示态度"他做得确實有些過分,你們之前也發生這樣的事情嗎?看來你很重視你們的關系。"
這類型家長能給孩子帶來什麼好處呢?
(1)了解孩子真實情緒,找到問題的根源,無形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這類型家長雖然沒有直接給出溝通方案,但在無形之中了解了孩子的真實情緒,幫助孩子撥開了"情緒洋蔥"。因為人的情緒也像洋蔥一樣有多層的,而且越往内部,越接近真實的情緒狀态。
就好比如孩子摔倒了哭了,實際上他不是因為痛而哭的,是因為手裡的糖掉了哭的,而糖是好不容易買來的。當我們了解這樣的真實情緒後,我們無形中就幫孩子找到了解決方案,就會帶孩子再買一根糖,而不是簡單地罵孩子"摔倒了就哭,不準哭"。
(2)孩子更有安全感更有主見。因為這這類型家長與孩子更多是處于平等的關系中,一般的需求家長都會滿足孩子,不僅是物質上的還是心理上的,會關心孩子的不開心和尊重孩子的需求。孩子獲得足夠的愛就會有安感。除此之外,也會在父母提供的選擇中學會選擇、更加有主見。
04 用平等和尊重,做一名"白開水型"家長,治好孩子的"情緒感冒"
孩子"情緒感冒"我們不能不在意,要不然會嚴重影響孩子的成長。比如孩子不會表達,萬一在外受到欺負,我們不知道,孩子的生命健康就難以得到保障。所以我們要用平等和尊重,幫助孩子抵抗"情緒感冒"。
首先是傾聽理解。
無論是孩子犯錯還是内心不安,家長都要從理解孩子、換位思考的角度去安慰孩子,去設身處地的感受孩子的想法,向孩子提出一些好的建議,建議孩子下次在遇到類似情況該如何處理,并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理解和愛,孩子内心充滿了安全感自然會觸動迎接不良情緒的發生,也會對父母更加的信任。
接着是用孩子的語言和孩子溝通,最重要一點就是不要講大道理。
像孩子厭學說老師想食人花,把我們這些學生吃掉。這時候你可以順着孩子意思說,那食人花為什麼想吃掉你們,它這是想磨練你們呢。或者編一個小故事和他說,因為大道理對他們來說還理解不了。
其次,是讓孩子盡情地表達自己。
當孩子因負面情緒來向父母尋求幫助時,父母不要一直自己說、不要着急去解決問題,而是要鼓勵孩子将内心的壞情緒充分地表達出來。
父母可以先将孩子抱在懷裡,讓孩子感到來自父母的安慰,在孩子比較猶豫的時候,父母可以一點點的引導孩子讓孩子把内心的感受說出來,如果孩子表達能力有限,父母一定要仔細傾聽提煉重要信息,幫助孩子做出更好的,有建議的判斷。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不要焦急,因為任何人想表達出内心的負面情緒都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
最後,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如果孩子悶悶不樂是因為自己教育方式,就要重新改變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少點指責和控制孩子,不要将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
以上,這些都少不了對孩子的尊重與平等相處,而不是為了進一步控制孩子,主要還是為了孩子能渡過"情緒感冒"階段。
如果孩子"聽話"和"主見",讓你二選一。大多數家長會選"主見",但很多時候家長們會希望孩子"聽話",于是不在意孩子的悶悶不樂的感受,隻要孩子不哭鬧就好了。可是,現在不在意,以後孩子可能會發生更多問題,到時候家長們可能"束手無策"。
我是小C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