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鄉田野,苦苣又有“甜苦苣”與“苦苦苣”之分。兩者極為相似,都開黃花。隻是“苦苦苣”的莖發紅,葉帶微微的銀白色,葉有刺、棱角分明,葉形像一把把縮小了百倍的鲨齒劍;葉子生長也不規律,且喜向四周橫長,且能長得更長更厚。老農起名“苦苦苣”,是因其味更苦更澀,故而得名。在舊時除了大旱或特荒年謹,“苦苦苣”一般用作牲畜家禽飼料,人是不食用它的。
苦苣除了涼拌和炒食,苦苣湯也是家鄉農民家中常見的一道菜。苦苣燒湯,同樣先将菜燙一下取其苦味,再換清水入鍋熬煮,幾乎煮到葉爛不見時,在菜湯中加入少量雜糧面粉。這雖然是比較清貧的一道菜,但它卻有極高的營養價值;苦苣加上小雜糧如荞麥、莜麥、扁豆等面粉,營養豐富,養分全面。家鄉農村一直流傳着舊時農民以苦苣為主菜的諺語:“苦苣花呀香呀香,常吃身體硬邦邦;苦苣葉啊苦啊苦,常吃好比人參藏。”
随着苦苣的營養價值被挖掘,如今的苦苣既是綠色食品,又是藥用保健食品,還因為它承載着一代又一代人痛苦的或者幸福的回憶,所以倍受親睐;加上它與衆不同的風味,已被生活水平愈來愈好的人們忘記了一段時間後又重新視為飯桌上的寵兒。
苦,是苦苣的第一感覺,但苦過之後,卻餘味甘美。吃苦苣有如品濃茶,一而苦,二而甘,三而餘香悠長。
西北山區,山大溝深,十年九旱,煞黃土貧瘠碛薄。不過,因為有大量的耕種山地,吃倒是勉強夠吃;正所謂“隴中十年九幹旱,若逢三年收一年,勉勉強強吃三年。”
吃糧雖然可以勉強糊口,然而無水少雨,使得蔬菜十分匮乏,家家除了洋芋,别說西紅柿、辣椒之類,就連白菜、大蔥都少得可憐。
我小的時候,正逢人民公社化後期,當時糧食勉強充盈。為了補充蔬菜,野菜就成了不二的補充品。然而大西北,就連野菜也極單一、匮乏,唯有苦苣倒是滿山遍野,因此它照例成了當時最重要的野菜,甚至是唯一的野菜。
那時候,一進四月,小孩子家就結伴去地裡剜苦苣,以補充菜之匮乏。剜苦苣主要挑田間地頭的“甜苦苣”,“苦苦苣”隻是順便剜一些。一些碎小葉爛的“甜苦苣”和“苦苦苣”用于喂牲畜豬雞,莖葉整齊肥大的“甜苦苣”用作人食用。
那年月,農村人的餐桌上不離四道“名菜”。哪四道菜呢?韭菜胡蘿蔔鹹菜,鹽洋姜,涼拌苦苣,醬蘿蔔。不管葷飯素飯,還是雜糧面漿水面,都擺有這四盤菜。當然盤隻能叫碟,而且是極小的碟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