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生态文明教育大學課程

生态文明教育大學課程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16 00:16:16

生态文明教育大學課程(生态文明教育明确納入國民教育體系)1

生态文明教育大學課程(生态文明教育明确納入國民教育體系)2

周瓊與團隊外出考察

生态環境部、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六部門日前發布《“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識行動計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旨在引導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态文明價值理念,推動構建生态環境治理全民行動體系。其中明确,推進生态文明學校教育,将生态文明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完善生态環境保護學科建設,加大生态環境保護高層次人才培養力度,積極推進生态文明教育法律規範建設。

看到這個消息,雲南大學的周瓊、何嚴萍教授非常高興,這正是她們五年前提出的建議,并形成建議案提交到了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

“當時提案由何嚴萍教授帶上全國兩會後,我沒想到會收到教育部、中組部的回複,更沒想到建議如今成了全國性的行動計劃。”近日,周瓊教授在接受采訪時說,目前她更為關注的是,生态文明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後具體如何來落實。

生态文明教育大學課程(生态文明教育明确納入國民教育體系)3

周瓊在調研

“你知道生态文明是什麼嗎?”

2015年,在雲南調研時,在洱海畔強調,經濟要發展,但不能以破壞生态環境為代價,生态環境保護是一個長期任務,要久久為功。這讓周瓊十分振奮。

周瓊教授是雲南大學西南環境史研究所長,西南古籍研究所、曆史系教授,碩士、博士導師,環境史是她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正因為做曆史環境變遷的研究,讓她看到了各地生态文明建設的水平仍滞後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态系統退化,社會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成為各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尤其是綠色低碳發展的重大制約瓶頸。“做環境史研究的目的,就是為了讓社會更多的關注綠水青山的保護,重視生态環境的改善。”周瓊說。

作為努力成為全國生态建設排頭兵的雲南,可以做些什麼呢?2015年,雲南大學推進實施《雲南大學服務雲南行動計劃》,學校師生緊緊圍繞雲南建設發展需要,上報了130餘個服務項目,周瓊教授關于“生态文明建設的雲南模式研究”就在其中。

“雲南具備了從熱帶到寒帶的各種氣候類型,在中國境内存在的大部分氣候及其生态系統類型,在雲南都存在,具有生态區域典型性及建設路徑多樣性的特點,雲南探索出不同生态類型背景下的生态文明建設路徑及建設模式,是可以在全國生态文明建設中發揮示範性、排頭兵作用的,雲南的不同建設模式也是可以推廣到全國各地相應的生态區域去實踐的。”周瓊說,抱着總結、探索出雲南生态文明建設特殊範式的想法,她帶領團隊開始了實地調研。

生态文明教育大學課程(生态文明教育明确納入國民教育體系)4

周瓊在調研

然而調研中發現的問題改變了她的想法,“很多人不知道生态文明是什麼。”接受調研的人大多數都答不上“生态文明是什麼”,對于“我們可以為生态文明做什麼”的問題,絕大多數人認為這是政府部門的事情,與自己沒啥關系。不僅普通群衆存在着這樣的想法,連大學校園内大部分大學生、研究生的調研結果,情況也沒有好多少,“生态文明不是僅靠政府部門就能夠完成的,需要社會上所有人共同行動、相互協作及努力才能完成。”周瓊說,如果不知道生态文明是什麼,更不要說為此有所行動。她決定把團隊項目服務社會現實的首要目标,确定為讓公衆、當然首先是大學生、研究生理解什麼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設的目标是什麼等問題。

2016年,周瓊在雲大開設了“生态文明與綠色發展”的選修課,給學生們補上“生态文明是什麼”“生态文明要幹什麼”這一課,同時讓他們了解下課後關燈、清掃垃圾、出遊野外不忘了帶走垃圾、不增加白色污染等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行動,都是可以為生态文明建設做的力所能及的小事情。本來想限額60的選修課,因為報的學生太多,人數限額一調再調,直到選課人數的最高限額。

在授課及繼續進行的調研中,周瓊教授發現成年人(包括大學生)生态意識的淡泊,源于自幼缺乏生态環境意識的培養。她意識到,要讓公衆都參與到生态文明建設的行動中,意識的長期培養是最為關鍵的基礎,從孩童時代就開始持續性培養生态文明意識及行為習慣,應該是目前最為最為重要的事情。依據雲南大學服務雲南行動計劃“生态文明建設的雲南模式研究”項目的宗旨及要求,周瓊教授團隊提出了把生态文明教育統一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建議,并建議制定全國統一的教育制度及措施,推行統一的教育理念、大綱。“如果讓孩子從小就接觸生态文明教育,到了大學,保護生态的意識已根深蒂固,他可以結合所學知識研究生态文明建設更深層次的問題。”周瓊說。

這個建議由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雲南大學教育部自然資源藥物化學重點實驗室何嚴萍教授帶到了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

當年9月,教育部、中組部就該建議進行了回複,“圍繞我們的建議,一一介紹了工作進展。”周瓊回憶起來仍十分激動,“如今,作為一個普通研究者看到我們的建議最終被采納,内心非常高興。我們的建議隻是提了個頭,背後是很多人、很多部門的共同推動才有的結果,這也說明生态文明要從娃娃抓起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

生态文明教育大學課程(生态文明教育明确納入國民教育體系)5

周瓊在調研

生态文明教育如何融入國民教育體系?

生态文明教育具體如何落實到國民教育體系中呢?周瓊團隊此前的設想是在不同的教育階段設置不同的生态文明課程,安排相應數量的課時,傳輸生态文明的意識、理念及行為模式,使每個學生都能持續地接受生态文明習慣的養成教育。

而首要問題是要編訂教材。“從幼兒園開始,根據不同教育階段學生的特點編訂教材。”周瓊舉例說,幼兒園的生态教育文明教材以可視化為主,給孩子種下意識的種子:幹淨的空氣、清潔的水、健康的食品對身體很重要;

到了小學,不同年級圍繞大自然中的一個點,傳遞給孩子們一個觀念:我們與自然是息息相關的,人是大自然中的一份子,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到了初中,教育的重心在于讓學生思考“我們如何做”,讓孩子們有意識地去實踐”為了生态文明建設,我們個人可以做什麼“;

在高中,可以結合所學的課程,加入更多啟發性的活動,比如化學、物理對生态環境的不良影響,那怎麼做才能發揮好的、有利的影響?……

有了此前的積累,進入大學時,學生們已經具備了生态文明的思想觀念,就可以讨論更深層次的問題,比如生态文明的具體措施、生态文明的行為準則、生态紅線的價值、土壤空氣水等如何淨化、如何健全生态文明教育法律法規、如何保持生态系統的多樣性……同時培訓、培養及儲備不同國民教育階段生态文明教育的師資,儲備教育人才,形成一支專業而又素養較好的、可以流動的師資隊伍。

“逐漸形成全社會參與生态文明建設的局面。”周瓊說。通過國民教育體系培養全體國民的生态文明意識、理念及行為模式,是進程長、見效慢的工程。但百年樹人,生态文明教育将成為全民性、全程性的教育方式,全面涵蓋各地區、各民族、各産業、行業及專業領域,促進生态文明意識及理念、社會公共行為模式的養成,全方位地提升全民生态意識,使綠色、低碳、環保、人與自然和諧共赢的理念及發展模式成為國民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使環境保護及建設的文明理念成為公民的自覺行動,實現環境保護及建設的常态化,對推動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周瓊認為,在推動生态文明教育進國民教育體系上,雲南有基礎、有資源、有能力做出自己的特色,并能夠提供給全國各地可示範的具有引領性的雲南模式。“因為雲南在生态環境保護與修複、生态産業、林業綠色發展、水生态文明建設、生态旅遊、生态扶貧、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都做了很多很好的工作,都可以作為我們教育的案例。”她說,生态文明國民教育的行動實踐,尤其是生态文明的大學教育及理論研究,将豐富雲南生态文明建設的内涵及理論高度,這也是雲南努力成為全國生态文明建設排頭兵的要求。

雲南網記者 楊茜 攝影報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