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出國留學,大學的排名一定要參考,全球高等教育研究機構 QS (Quacquarelli Symonds)發布了2022年世界大學排名,包含來自世界80多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所高校。
從2004年開始,QS更新了第一版世界大學排名,今年,已經是QS第十八版世界大學排名。
QS采用6個指标作為于評估和檢驗全球頂尖高校的相關數據。6個指标的占比分别為:
學術聲譽 40%
雇主聲譽10%
學術教員學生比 20%
單位教員論文引用數 20%
國際教員比率 5%
國際學生比率 5%
那麼今年的德國大學排名表現如何呢?
TOP10 的德國大學
和去年略微有所差别,QS德國排名TOP10的大學為以下:
慕尼黑工大、海德堡大學、慕尼黑大學、柏林自由大學、柏林洪堡大學、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柏林工大、亞琛工大、弗賴堡大學、蒂賓根大學。
在2021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共有23所德國大學進入前400位。
其實在榜單上可以發現,德國大學在世界排名中一向不高,這是為什麼呢?
大學排名最注重的“研究成果”,德國大學不署名
在泰晤士高等教育的排名中:
教學(教學環境)占比30%
研究(數量、收入、聲譽)占比30%
引文(研究影響)占比30%
國際展望(員工、學生、研究)占比7.5%
行業收入(知識轉移)占比2.5%
就不說别的,在排名的參考标準中,和研究相關的(研究 引文)就占據了60%,而德國偏偏就把這部分抛棄了。。。
但這并不是說德國的科研能力不行。
在德國,大學教育與學術科研是相分離的,很大一部分科研是會放到大學之外的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PG)、弗勞恩霍夫協會(Fraunhofer-Gesellschaft)、亥姆霍茲聯合會(Helmholtz-Gemeinschaft)、萊布尼茨學會(Leibniz-Gemeinschaft)、洪堡基金會(Alexander von Humboldt-stifurg)等等。
雖然是德國大學的同一個人,在外面的科研所做出了成果,但你很難把這個成果署名在大學之下。
與英美的精英教育不同德國教育更注重“普适化”
“普适化”一直是德國教育的理念。
雖然德國也有TU9理工大學聯盟、精英大學計劃,但歸根結底,在德國人的心目中,并不對大學有明确的三六九等之分。
Maxim Baer曾經在《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s as Actors in Global Governance》一書中,對92位來自德國和法國的高級管理者進行調研。
在問到“德國/法國是否是精英化教育”時,73%的人認為法國是精英化教育,而僅有11%的人認為德國存在精英化教育的迹象。
德國人認為“水漲則船高”,将底層建設好,整體就會跟着提升。
對于企業和社會來講,培養較多數可用之才,遠遠勝過于僅僅培養極少數的拔尖者。
德國免收學費無多餘資金用于提升排名
在《經濟周刊》的采訪中,記者有問到QS世界排名的負責人Ben Sowter:德國大學是否有和QS合作,去提升自己的國際排名。
對此,QS的負責人回答說:德國大學免收學費,自然就沒有多餘的資金去頻繁地購買QS的咨詢服務。雖然德國大學曾經有嘗試過,但在咨詢資金的數額方面,德國大學和其他國家差距太大。
而在德國的民意調查中,絕大部分人也表示,不願意繳納學費,用于提升德國大學的排名。
所以總結以上,德國大學仿佛在說“雖然我也有實力,但我就是不注重排名,我也不打算去提高我的排名”。
其次,排名給到的永遠是一個相對的結果。每年我們在拿到第一手結果時都應該先對整體名次有一個大緻的了解,然後對比前幾年的結果來進一步了解各個學校或者心儀學校的現狀和走勢。
排名所提供的是根據特定的指标和方法,對全球茫茫多的大學(根據世界高等教育數據庫提供的數據,全球共有超過18,500所提供至少一個以上4年期本專科學位或研究生學位的高等教育機構)進行量化分析和系統檢視後的一個相對排布。所以也就造成了不同機構給到的結果有時會有一定出入。
而在這個時候,對于排名方法和指标進行了解,才能使得榜單擁有真正該有的參考價值。
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該根據個人的喜好,查看學校的專業排名、院系設置、國際學生比例、消費水平等因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